視頻標簽:脫韁之馬,癌細胞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科學·技術·社會脫韁之馬—癌細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科學·技術·社會脫韁之馬—癌細胞
“脫韁之馬”―――癌細胞
【教材分析】
《“脫韁之馬”-癌細胞》是2011年版新課標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二單元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性第二章第一節的“科學·技術·社會”第二章的內容,在探究癌癥的病因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細胞的分裂、細胞的結構等知識,這有利于學習癌細胞的結構和分裂以及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也有利于學生歸納癌細胞的特點以及癌癥的病因。
【學情分析】
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日常生活中癌癥是經常在耳邊被提起的一種疾病,特別是班上一位同學的父親因急性肝癌而不幸去世,學生對癌癥知識有著強烈的探知欲望,但是對癌癥的認識卻很模糊,不清楚癌癥的病因;此外,初中生感性思維占主導地位,有強烈的表現欲。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說出癌細胞特征。
2、通過查閱資料及教師講解,描述出促使正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的因素。 3、通過了解細胞癌變原因的探索史,理解細胞癌變的實質是細胞遺傳特性的改變。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活動,用模型演示細胞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過程,深化建立細胞分裂過程的物理模型。
2.通過介紹治癌、防癌,制作預防癌癥的手抄報等活動,提升收集、處理信息能力以及口表等多種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列舉各種致癌因素,養成增加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 2.通過科學史的了解,提升生物學科素養。 【教學重點】 1、癌細胞的特征。
2、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教學難點】
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的實質。 【設計思路】
課前學生收集整理防癌、治癌的知識,制作PPT,了解一些健康知識。課內通過幾張圖片,文字簡單介紹導入本節課題,觀看視頻、圖片比較分析、模型演示,小組活動等多種方式建構癌細胞的特征概念模型,再通過教師敘事式的介紹科學家探索細胞癌變的歷程,明白了科研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曲折和嚴謹的認知、探索路程,突破細胞癌變的實質是遺傳物質的改變這個教學難點。其次了解癌癥并非談虎色變,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如煤焦油、輻射、病毒等因素的誘發)才會表達,仍然可以通過早期的檢測和治療使其得到控制并最終痊愈,通過資料分析建構導致細胞癌變的因素,學生代表介紹防癌治癌知識,提升口表等多種能力,同時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愛生命的意識。
整體思路如下:
創設情境→癌細胞的特征→細胞癌變的原因→癌細胞的檢測→如何防治 【教學方法】 1.教法:
直觀教學法,模型演示法,比較分析法,講解法等 2.學法
自主學習法,模型演示法,小組討論合作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小視頻,染色體模型兩種,細胞模型兩種等。 學生方面:收集整理制作有關防癌治癌知識PPT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
1.組織生朗讀
2.展示福娃、喬布斯姚貝娜等照片。
4.展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癥病例”柱狀圖
1.朗讀抗癌英雄盧仲德的“如夢令” 2觀看名人圖片
觀察比較得出癌癥是困擾當今的一大疾病
通過讀詩感受抗癌英雄的堅強,同時也深深感到癌癥給病人帶來的巨大痛苦,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導出本節課題。 二、癌細胞的特征 1.無限增殖
1.問題: ①動物細胞有哪些結構?
1.回答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細胞的分裂過程
1.通回憶動物細胞的結構與分裂過程,觀看視頻,比較分析有
2.容易轉移
3.形態結構發生變化
②動物細胞分裂過程如何?
2.播放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分裂視頻
3.問:細胞分裂過程中變化最明顯的結構是哪個?你能用模型演示出分裂過程嗎?
組織代表上臺展示并給出合理評價,糾正錯誤。
4.播放癌細胞的形成小視頻
引導生通過視頻信息區分良性腫廇與惡性腫廇(癌)。
5.展示正常成纖維細胞與癌變成纖維細胞的圖片引導生進行比較分析
先是核分裂再是質分裂,然后是細胞膜從中間溢裂成兩個。
2.觀看視頻并回答癌細胞分裂快
3.小組活動:演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是如何變化的。
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其
它同學評價,糾正。
4.觀看小視頻,嘗試說
出癌細胞的另一特征:
容易轉移。
5.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癌
細胞的第三個特征:形態結構發生了改變。
助于構建癌細胞的 無限增殖的特點,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
2.通過小組活動、模型演示細胞分裂的過程,尤其是演示染色體的變化過程,深化細胞分裂概念,為以
后的高中學習打好基
礎,也為后面學習細胞癌變實質的奠定基礎。同時增加學習體
驗,提高學習生物學
興趣。
3.通過比較分析,構
建癌細胞的三個特征
的概念模型。
三、致癌的原因 1.細胞癌變的實質
2.引起細胞癌變的因素
1.問: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什么? 2.質疑:癌細胞如何產生?
3. 教師講述原癌基因探索歷程:
① 1911年,美國學者Peyton Rous實驗
② 1970年,美國
J·M·Bishop和
H·E·Varmus實驗 ③ 1979年,美國Robert. Weinberg實驗 ④資料顯示染色體變異引起細胞癌變。
小結細胞癌變實質
是細胞核內遺傳物質
發生變化即遺傳信息發生改變。
4.問:你知道引起癌癥
的原因嗎?
肯定學生的認識,并
合理評價
展示居里夫人圖片,講述她因長期接觸放射線物質而患癌癥。
1.思考并嘗試回答
2.聆聽科學家們的探索史,理解細胞癌變實質是細胞核內遺傳物質發生變化。
3.根據自己所知談看法 資料分析,了解引起細胞癌變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
物因素。
1.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整合到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
2.回顧科學史歷程、明白了科研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曲折和嚴謹的認知、探索路程,突破細胞癌變的實質是遺傳特性的改變這個難點。
3.資料分析,建構細胞癌變的因素。
三、治癌、防癌知多少
1.你知識癌癥可以通過
哪些方法檢測出來
2.早期檢測
滴血芯片檢測、基因
檢測、納米檢測、TTM、
PET CT等一系列新式癌癥體檢方法
3.組織學生上臺介紹,肯定其正確的看法,并引導生自我糾正。 回答與聆聽 小組代表上臺介紹治
癌防癌的知識。一位同
學側重于介強治療,一
位同學側重介紹預防
通過介紹早期檢測癌細胞,能夠早發現早治療。學生代表上臺介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滿足初中生好表現的欲望,提升口表等多種能力。同時滲透STS思想,科學只有為生活生產服務才有生命力。 五、課外作業
收集信息,制作一份有關預防癌癥的宣傳小報
提升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能力,同時增加勇于擔當社會責任意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