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福建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福建省
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章第三節。在 學習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一節之后,學生已經理解了組織、器官等概念,在此基礎上來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要求學生能全面地認識由六大器官構成的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以及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本節課從宏觀入手,也就是從學生感性認識入手,再逐層揭示植物體的組成層次,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認知順序。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動物體的結構層次,再結合生活經驗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有關植物體結構的知識,本節的教學難度不大。此外,七年級學生喜歡動手,對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強,因此通過講授知識與探究相結合,如幾種器官、組織的辨認和實物的解剖等,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構成綠色植物的六大器官。
2.識別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概述構成植物體的各種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3.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能力目標
1.通過分辨植物體六大器官,提高觀察能力。
2.嘗試應用實驗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強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3.通過對動植物體組織的比較,形成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學習植物體結構層次,進一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描述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 2.識別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 ●教學難點
1.識別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
2.加強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嘗試應用實驗法。 五、教學方法
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2
學生實驗、歸納法、啟發法、小組探究法、觀察法、練習法。 六、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探究提綱;甘蔗莖、托盤、鑷子(每小組一套)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舊課 1.展示圖片,引導回憶。
1.看圖,回憶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微觀到宏觀的構成。
復習舊知識。
導入新課 1.質疑: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是怎
樣構成的呢?
板書: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1.傾聽,進入對新知的學習。 創設情境,引入新
課
講授新課 器官
1.要求辨析植物體六大器官。
2.展示油菜植株圖,小結綠色開花植物通常由六大器官組成。 板書:一、六大器官 3.展示植物器官圖要求辨析。
1.觀察63頁圖,填寫植物體六大器官名稱并匯報。 2.認識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并知道分為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
3.觀察圖辨析其它植物器官。 學生通過自學自主地獲取知識。 認識植物的器官。
及時鞏固剛學的知
識。 實驗探究組織
1.與動物體結構層次進行比較,質疑:植物的器官是否也由組織組成?由什么組織組成? 2.展示甘蔗,引導進入實驗探究組織。
3.展示學生實驗成果,引導匯報。 1.傾聽,質疑。
2.自學64頁內容,利用實驗材料和提綱進行小組探究。
3.匯報實驗成果。
設置情境引入小組實驗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實驗探究能力。
分生組織 1.展示甘蔗種植圖,質疑農民如
何種甘蔗,引入分生組織的學習。2.通過展示分生組織圖、芽尖根尖的分生組織圖、分生組織分裂分化動畫等,介紹分生組織特點。
1.觀看、質疑。
2.觀察、傾聽、比較,了解分生組織的結構特點。
通過觀察、思考,了解分生組織,強化觀察能力養成。
保護組織機械組織
營養組織 輸導組織 1.要求學生完成對另四種組織的學習。
板書:二、五種組織
1.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提綱里對另四種組織的分布、特點、功能的探究,并匯報學習成果。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既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又加強小組成員之間合作和相
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3
九、板書設計
第二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宏觀
一、六大器官
二、五種組織
三、受精卵經細胞分裂、分化 微觀
十、教后反思
本課是在講述“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的基礎上,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例,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介紹高等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直觀教學永遠是生物學科的最愛,直觀教學特別是對實物觀察仍是生物教學的特點,也是新課標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節內容沒有安排學生的探究實驗,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教學中我采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先安排了一個探究實驗,然后又安排了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探究實驗是在學習植物器官由組織構成時,安排了學生探究甘蔗莖由哪幾種組織構成以便先初步認識植物組織,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直接接觸并研究甘蔗莖,通過觀察、討論、認識保護組織、輸導組織、營養組織、機械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獲取新知識,以改變過去的學習方式,發展能力。
2.展示番茄解剖圖,引導分析。
3.舉例介紹構成植物體不同器官的組織有所不同。
2.看圖分析,鞏固對組織的認識。
3.傾聽,了解。
互交流的能力。
加強形成對組織構成器官的認識。
受精卵 1.引導觀察組織構成圖。 板書:三、受精卵經細胞分裂、分化
1.觀察圖,了解組織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的。
傾聽,了解,與動
物結構層次比較。 課堂小結 1.引導小結“植物體的組成”并
列表比較植物體與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1.思考比較植物體與動物體結構層次的異同點。意識到生物體是一個整體。
梳理新知識,學生對植物體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學會運用比較法。
練習鞏固 展示練習。
完成練習。 鞏固新知。 布置作業 布置完成練習冊上作業。 完成練習冊上作業。
練習檢測。
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4
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教材內容中微觀的知識,由課件呈現給學生,讓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化,由靜變動。如分生組織細胞的特點,根尖分生區的分裂過程將微觀的過程較直觀形象的呈現給學生,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各組織與分生組織之間的關系;又如植物體由微觀到宏觀的組成過程以動畫的形式敘述,變靜為動,有利于掌握知識,突破了難點。
由于借班上課,對學生實際情況了解不夠充分,在探究實驗環節花費較多時間,導致后面教學時間較為緊張,知識反饋環節不夠。
評吳靜暉老師《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一課
連江縣曉沃中學 林仁雄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闡述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二是構成植物器官的幾種主要組織;三是先從宏觀到微觀、再從微觀到宏觀認識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本節課吳靜暉老師對教材進行精心的設計,經過實踐證明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較好,符合新課程倡導的通過探究性學習來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其中有幾個環節印象深刻。
一、教學目標明確
從吳靜暉老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訂非常全面、具體、適宜。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準確到位。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不管是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都得到很好地實現。
二、教材處理科學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吳靜暉老師將教材的知識內容進行了科學的處理,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認識各器官及功能。再如在探究組成器官各種不同的組織教學時,增加了讓學生解剖甘蔗的探究實驗,使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獲取新知識。改變了過去被動的學習方式,發展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這也正是新課標所倡導的。
三、教學設計合理 1、復習導入,溫故知新
吳靜暉老師采取復習“動物體的結構層次”來導入這節課的內容。這種導入方式既復習了以前的知識,同時又為后面的動物體結構層次與植物體結構層次進行對比做好鋪墊,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新課講授,環環相扣
探究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填寫完成教材中的油菜植株六大器官的名稱,結合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明白六大器官如何構成完整的植物體。緊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一些接近學生生活
第三節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設計 5
的實物,如(白蘿卜、甘蔗、花生、春菜、花菜等)讓學生判斷分別屬于六大器官中的哪一種,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探究植物體的主要組織教學時,吳靜暉老師通過讓學生親手解剖甘蔗、品嘗甘蔗等方式。通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思考,分析得出甘蔗莖中的幾種組織分布、特點等。在這一環節,學生情緒高漲,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積極思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教學效果較好。
分生組織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難點,教師利用教材,巧妙結合多媒體演示,使抽象知識形象、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從而突破了難點。
四、教學方法恰當
1、善于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吳靜暉老師總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不直接給答案,且問題的設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淺入深,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出結論。這樣的結果要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記憶更為深刻。
2、合理使用多媒體
整節課共使用13張圖片,而且每張圖片美觀、清晰,讓人賞心悅目,有的圖片還配以動畫。使教學內容變抽象為直觀,有效地突破重難點,真正做到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效果顯著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師生互動良好,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一定的進步。
此外,吳靜暉老師教態自然,語言親切,親和力強。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用教材,又不脫離教材,關鍵的字詞還讓學生在書本中及時地畫下來。顯示出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駕馭課堂能力。
不足之處
本節課有些環節可以做得更加完美,如在探究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的環節時,采用的實驗材料可以多樣化,不僅僅只局限于甘蔗莖這一器官。教師對“宏觀”“微觀”兩個詞講解不夠透徹,造成部分學生不理解。還有本節課探究實驗耗時過多,造成教學反饋環節無法完成。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