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微課的翻轉課堂,開花和結果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開花和結果》教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開花和結果》教學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開花和結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對本章來說是個重點也是難點。前兩節介紹了種子的萌發、幼苗的生長,本節安排《開花和結果》,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完整地體現了被子植物的一生。學生在已經掌握了被子植物由果實和種子構成的基礎上來學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內容的學習按照花的結構、傳粉與受精過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來推進,符合植物本身的生長規律,學生掌握起來也相對比較容易。 二、學情分析 1、 知識儲備:
(1)花和果實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植物器官,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學生很少去觀察和分析花和果實的結構。在觀賞花的時候,也只重視開花過程的欣賞,忽視花在凋零后的種種變化,進而導致學生無法將花的結構和種子和果實的形成有機地統一起來。
(2)胚珠這一結構位于子房內部,平時不容易觀察,但它的形成卻與種子有很大的關系。種子的形成過程嚴重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是學生的一個知識盲點。 2、 能力儲備:
(1)學生經過前面觀察細胞的結構、探究種子萌發等多個實驗后,已經具有了簡單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2)具備一定信息技術能力,能登陸網絡學習平臺觀看微課并完成進階練習及留下自己的學習疑問,能在網站上搜集資料并在討論區發布討論。 3、 情感態度:
(1)活潑好動,喜歡動手動腦主動探究; (2)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花的主要結構,并能說出花的各部分結構名稱; (2)理解花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并能概述開花和結果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花的解剖實驗,學會解剖花朵以及觀察實驗現象的方法; (2)通過使用UMU互動學習平臺和希沃電子白板,培養學生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在網上搜索資料,在UMU互動學習平臺討論區進行討論,學會信息的搜集處理和讀取分析。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花、果實和種子對于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花的基本結構 (2)開花和結果的過程 2、教學難點
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五、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
(1)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
華南師范大學胡小勇教授在《有效翻轉課堂的五把金鑰匙》中提到:“自主學習任務單是有效翻轉課堂中的第一把金鑰匙”,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使用。我從“適用對象、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學習方法建議、課堂學習形式預告、微課學習任務、困惑與建議”這幾個方面都做了詳細的設計,學生可以登錄網站學習或者利用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進行學習,詳見文末附件1《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 (2)設計并錄制微課
“微課是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的配套學習資源,是有效翻轉課堂中的第二把金鑰匙。”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單上的達成目標進行設計,為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提供資源。 (3)設計課中協作探究與課堂檢測單
之前的自主學習任務單是課前學習的靈魂,那“課中協作探究與課堂檢測單”就是學生課堂上內化知識、拓展能力的支架。檢測單的設計包含協作探究活動和課堂檢測,與課堂學習形式相一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4)組建協作型學習小組
在翻轉課堂下,學習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對知識進行識記,而是要形成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分析處理的終身發展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有限的時間內,個體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同伴的互助才能有效完成。教師根據“異組同質,同組異質”的原則,將學生分為10個學習小組。在小組合作中,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溝通交流、分工合作、實踐探索,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也同時形成了團隊的凝聚力,讓學習變得高效! (5)自主學習情況分析
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質量進行分析,找出并診斷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設計對策解決學生的問題;應用希沃白板5制作課件,增強課堂互動效果。 (6)課堂教學媒體及實驗器材準備
本節課利用“UMU互動學習平臺”,“希沃電子白板5課件”,實時呈現,方便實時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
解剖刀、解剖針和放大鏡各20個。 2、學生準備
(1)學生登陸UMU互動學習平臺認真觀看3個微課,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以及進階練習,并將自主學習的情況在UMU互動學習平臺“自主學習疑問與困惑區”如實地反饋給老師。
(2)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前完成“協作探究一、觀察并解剖一朵花”,并將各結構黏貼在A4紙對應區,詳見附件2《課前協作探究一》,拍照上傳UMU平臺。 六、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
播放高清視頻《綻放》,引導學生欣賞。
引導學生回顧微課內容,植物從開花到結果要經歷哪些過程? 欣賞。
回顧微課內容,說出開花是為了結果。植物從開花到結果經歷的過程:開花—傳粉---受精---結果。
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反饋 反饋學生在UMU互動學習平臺的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包括:微課的觀看情況、“自主學習疑問與困惑區”留言情況,“進階練習”平均分及滿分進入金牌榜的同學、“自主學習的感悟與建議區”的留言情況。
傾聽。
反饋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花的結構
展示學生在UMU平臺上提交的“花的結構”思維導圖優秀作品,并評價,鼓勵。
問題梳理1:盤點學生在自主學習疑問區提交的問題并分析診斷《花的結構》進階練習完成情況,找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每朵花的結構都一樣嗎?
解決策略1:針對疑難問題,展示各學習小組在UMU互動學習平臺上提交的“課前協作探究一、觀察并解剖一朵花”的照片;引導學生小組互相評價解剖粘貼是否正確,分析各種花的不同點。小結根據有無雄蕊和雌蕊將花分為:兩性花、單性花和無性花。
問題梳理2:盤點學生在自主學習疑問區提交的問題并分析診斷學生在學習“子房的結構”進階練習完成情況,梳理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子房的內部結構認識不清?
解決策略2: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協作探究二、桃花和洋紫荊花子房的解剖”,觀察內部胚珠的結構,巡視指導學生完成,并幫忙拍照學生的觀察成果,上傳UMU平臺。
在平臺實時展示各小組解剖的桃花和洋紫荊花子房的解剖照片,引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并講解胚珠的位置。
組織學生小組協作,回顧微課內容,完成“課中協作探究與達標檢測單”“協作探究三、填一填”任務。辨認出子房內部的具體結構。
欣賞優秀作品,感知自己的作品的不足之處。
思考。
觀看每個學習小組提交的不同的花解剖照片,分析,各種不同花的結構之間的差別,理解兩性花、單性花和無性花。
了解自己的學習疑問。
小組合作,用解剖刀和解剖針完成桃花和洋紫荊花子房的解剖,用放大鏡觀察內部胚珠的結構。完成后教師幫忙拍照上傳UMU互動學習平臺。
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并講解桃花和洋紫荊花胚珠的位置及數量。其他學生傾聽,理解有些花的子房內只有一個胚珠,而有些花的子房里有很多個胚珠。
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一名學生代表上臺在白板上寫出子房各結構。其他學生糾錯,最后達成共識。
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彌補自己的不足。
通過小組互相評價加深對“花的基本結構”的記憶。
合作學習,完成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問題討論意識。
傳粉和受精
問題梳理3:盤點學生在自主學習疑問區提交的問題并分析診斷《傳粉和受精》進階練習完成情況,找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受精的過程具體是怎樣的?
解決策略3:播放無聲視頻《受精的過程》,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填寫“課中協作探究與達標檢測單”“協作探究四、填一填”,然后派小組代表上臺為該無聲視頻配音。引導學生糾錯,最后達成一致,理解受精的過程。
觀看視頻,理解受精的過程。討論完成“課中協作探究與課堂檢測單”“活動四、填一填”。
小組代表上臺,為無聲視頻配音。
通過視頻直觀地展示受精的過程,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通過配音進一步深化對《受精的過程》的理解和記憶。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問題梳理4:盤點學生在自主學習疑問區提交的問題并分析診斷《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進階練習完成情況,找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果實和種子是如何形成的?具體是由花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
解決策略4:展示資料1:桃花開花到果實形成的一系列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分析果實是由花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
展示資料2:洋紫荊花的子房解剖圖和洋紫荊的果實和種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種子是由子房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果皮是由子房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
電子白板展示“課中協作探究與達標檢測單”“協作探究五、連一連”。出示桃子的果實解剖圖和桃花的解剖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完成連一連。 傾聽教師剖析,分析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觀察,討論,分析得出:子房發育成果實。
觀察,比較,分析得出: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壁發育成果皮。
觀察,比較,討論,完成課中“課中協作探究與課堂檢測單”“活動五、連一連”。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并用希沃電子白板展示思維導圖梳理本節知識點。
思考,回憶,梳理知識脈絡。
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便于理解和掌握。 課堂檢測
引導學生完成“課中協作探究與達標檢測單”達標檢測部分,小組互評。
完成練習,小組互評。在互相糾錯中達成共識,內化知識。
鞏固提升,達成學習目標。
七、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的變革已經深入到教育教學領域,改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傳統關系。本節課例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在課前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發布微課和自主學習任務單,學生通過移動終端或者電腦在UMU互動學習平臺觀看微課,完成在線討論,在平臺發布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與困惑,完成進階練習。教師通過UMU平臺督促并鼓勵學生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實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平臺上回答學生的疑問與困惑,與學生實時互動,答疑解惑;同時通過UMU互動學習平臺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數據及自主學習質量。在課堂上利用希沃白板5課件對各種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加強師生交互、生生互動、人機交互,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本節課例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翻轉課堂在教學伊始似乎是增加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微課的制作,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進階練習,課中協作探究與達標檢測單等都要消耗教師的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它卻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同學間的合作交流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大的成效并不僅僅在于增長知識,而在于培養能力,激發動機,體驗成功。從而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的教育目的。通過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課和課中協作探究與達標檢測單為學生搭橋引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發現自己的疑問與困惑。同時,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居高臨下地主宰課堂,而需要時時轉變身份,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展現自我、體驗成功的過程。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把教學重點、難點及其他疑難點轉化梳理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任務為驅動開展系列的深度協作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有趣。如通過“觀察并解剖一朵花”,“解剖桃花和洋紫荊花的子房”、為無聲動畫《受精的過程》配音等系列協作探究活動,來解決學生的學習疑難點,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在UMU 互動學習平臺的討論區或者在課堂協作探究環節,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使學生暢所欲言,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的,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學畢竟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觀察等不能因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或者教學模式的轉變而弱化甚至抹殺。而應該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地整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落實重難點,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本節通過“觀察并解剖一朵花”后提交照片到UMU互動學習平臺,“解剖桃花和洋紫荊花的子房”,利用希沃授課助手實時展示學生的解剖結果,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當然本節還有一些不足之處,內容量較大,探究活動較多,時間的掌控稍顯不足,有些環節預留的時間稍顯倉促,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又因為目前校規禁帶電子產品進校園的規定,給課堂練習即時反饋帶來一定的限制,希望將來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能夠打破這種局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