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神經調節,基本方式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安徽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節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安徽省級優課
教材分析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三節的內容,其主要內容是在了解人體生命活動的協調有序主要依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并對神經系統的組成及神經元的結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調節方式——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該節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第五大主題——“生物圈中的人”中的內容,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形成重要概念:“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人體對環境變化的反應及生長、發育、生殖等生命活動。”
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學生在上節課基礎上,學生已經知道神經系統的組成及神經元的結構,人體生命活動的協調有序主要依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但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部分內容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本節課主要是創建參與式學習情境,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2.能力儲備:學生有一定合作學習經驗和較好的表達能力,但還須引導創建平臺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效率與表達能力。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需要有一定的形象類比輔助學習。
3.心理特征:學生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相關反射引發的原因有一定的新鮮感,參與式的學習有助于拉近學生與教師距離,又能讓學生配合著往前行,需要一定的活動支撐。
教學目標
1.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2.以膝跳反射實驗為例說出什么是反射。 3.描述反射弧的結構。
4.認同人體通過調節能與環境和諧統一。
教學重點
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教學難點
反射弧的結構。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等。
3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 入 新 課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突然喊班級某個同學的名字,“某某站起來”。這個活動受哪個系統來支配呢?人體有很多活動,無論是簡單的或復雜的,都是要靠神經系統來調節,神經系統通過什么方式來調節?
引出課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立即站起來,回答
自身實例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 課 學 習
一、反射
同學們,我們先來開展一個活動。兩人一組,輪流進行。 播放視頻
要想做出效果,要注意以下幾點, 講解動作要點
1.叩擊部位:韌帶(膝蓋下側凹下去的位置);
2.叩擊時機:被叩擊者放松且未注意;
3.叩擊力量:有力(不一定很大),但速度要快。
指導學生開展實驗
活動結束,依次出示以下問題: 1.叩擊韌帶時,小腿有什么反應? 2.假如不叩擊韌帶或叩擊太輕,小腿還會彈起來嗎?
請大家舉一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 光、燙的東西、酸的食物等稱為刺激。 一定的刺激,人體的反應有什么特點?相同的刺激會產生相同的反應(有規律的反應)。
一定的刺激人體作出有規律的反應是通過哪個系統調控?(神經系統) 生物學家給這樣的生命活動命名為什么呢?(反射)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什么是反射嗎?反射就是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
觀看 完成膝跳反射實驗,可以與聽課老師互動 思考,回答 舉例:異物碰到角膜即引起眨眼反應、遇到燙的東西引起縮手反應、吃酸的食物分泌唾液等。
師生對話,通過歸納獲得反射概念。
明確活動要點后,才能更好的觀察到現象。 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結合自身活動回答,更有說服力,更易理解。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實例分析,為概念的歸納鋪墊。
培養學生歸納能力,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生物學課堂。
4
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二、反射弧
過渡:反射活動是一種生理活動,任何活動依賴一定的結構,反射是在什么結構基礎上完成的?
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生物學研究中,需要用一些小動物作為實驗材料,像小鼠、蛙等。今天這節課我們以蛙作為實驗材料來探討。
請同學們觀看脊蛙反射實驗視頻。 邊放視頻邊講解、分析, 提問:
1.回憶神經系統的組成?
解釋去腦,排除腦對機體調節。 再回憶脊髓的功能?
2.皮膚未去除前發生縮腿反射,去除皮膚后縮腿反射為什么不發生了?皮膚起什么作用呢?(接受刺激,產生沖動)
3.剪斷支配左側后肢的神經,為什么反射不能完成?(信息傳遞受阻)說明神經有什么作用呢?(傳遞信號) 4.脊髓被毀,蛙為什么就沒有反射? (接受、處理信號) 研究證明,完成反射需要依賴這樣完整的結構才能完成。 出示膝跳反射示意圖,這個反射和我們剛才分析的脊蛙反射有沒有相同之處? 提問:
1.都有接受刺激的結構嗎? 2.處理信號的結構是什么? 3.發生相應反應的結構是什么? 4.連接這三個結構,起傳遞信號的結構是什么?
出示一位同學突然抓起一個燙手的饅頭后,來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的反射示意圖。請學生分析
出示這膝跳反射和縮手反射的結構示意圖。找這些反射的共同點。 歸納: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這就是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的五個部
觀看視頻
回憶,回答
回答 回答
分析過程
找共同點。
設疑,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滲透情感教育,理解模式生物實驗的研究是為了偉大的科學。
視頻更真實、直觀
溫故知新
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反射弧的知識鋪墊。
對比分析,更易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加深對反射結構基礎的理解。
這部分內容抽象,通過實例分析歸納得出反射弧由五個部分組成,深入淺出。
5
分。
課堂 小結
同學們談談反射有什么意義呢?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人的各種簡單或復雜的活動都是依靠“反射”來完成的,從“反射”形成的過程看,它本身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理活動。除了人有反射活動,其他的高等動物也都有反射活動。
思考,回答
認同反射的重要意義,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板書設計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反射 結構基礎
反射弧 組成
刺激 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有規律的反應
教學反思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部分內容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本節課主要是創建參與式學習情境,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新課標強調學生要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在設計教學環節和開展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合理的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更好地理解所要學習的主要概念。
這節課中反射概念的建構是重點,不是做個膝跳反射,就立即請學生歸納,而是通過大家一起做膝跳活動后,思考相應的問題,再舉出生活中一些類似的例子,找出這些事例的共同點,建構反射這一概念。反射依賴的結構基礎是這節課的難點,通過觀看脊蛙反射的視頻,在播放過程中,用一個個問題串聯,啟發學生的思維,為反射弧的知識鋪墊。通過與自己體驗的膝跳反射進行對比,找共同點,再聯系生活實際,抓燙手的饅頭立即縮手反射,請學生
6
分析,歸納出發射弧的結構。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指出,知識是在情景中構建的,同時也是在互動中構建的。生物學是一門科學,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應建立在實踐體驗的基礎上。本節課學生不僅掌握了反射和反射弧兩個重要概念,更重要的是學生懂得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遠遠比知識本身重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