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對外關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5課明朝的對外關系-遼寧省 - 撫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交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課的教學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清朝前期鄭和下西洋,二是清朝中期以后戚繼光抗倭。這兩個歷史事件是清朝在不同時期對外關系的表現,而且在清朝歷史發展中具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的史實;理解鄭和下西洋的意義與
戚繼光抗倭的反侵略戰爭性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鄭和下西洋路線圖》、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圖片以及相關史
實等資料,了解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的概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鄭和下西洋所體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和克服困難的
毅力和勇氣,學習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精神。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教學難點】鄭和下西洋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愿意發表個人見解,但是由于年齡偏低,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理性的思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有限。同時課堂上有意注意的時間不長,活潑好動。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特點,采取生動形象,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促進其發展。 三、設計理念及思路
新課標提出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也是課改的基本理念。那么如何將這一理念貫穿到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抓住這三個方面。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本科的教學設計中,我通過《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一段舞蹈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然后通過《鄭和下西洋》的視頻資料、創設情境:想象鄭和出海遇到的困難、浙東地區的兒歌、“立正稍息”口令的由來、板書的設計等調動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例如:通過引導學生看《西洋地理位置示意圖》、《鄭和下西洋示意圖》、《戚繼光抗倭示意圖》,掌握看圖學歷史的方法;通過史料的閱讀、分析,引導學生掌握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方法;通過鄭和與哥倫布等航海家的對比,學會比較中學習歷史的方法;還有學習歷史事件的方法,收集歷史信息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等等。學生通過學習,不僅知道自己今天學習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還知道怎么學習這些知識,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進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為,歷史學習已經不再是機械記憶的過程,學生更應該掌握的是方法和能力,這樣才能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3、學有所獲。完成一節歷史課,不是要學生一定記住幾個人物、幾個事件、幾個時間,或者背會什么歷史意義等。因為學生存在差異,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即使最好的學生,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上完后,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記住。所以,學生在學完一節課后,只要對某些知識點掌握牢固,對某件事認識深刻,或者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所感悟,都是收獲。
四、教學環節設計
環節
教 學 內 容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導入
新課
自
主
學
習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
《絲路》片斷
一、鄭和下西洋
1、目的:
宣揚國威
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
2、概況:鄭和七次下西洋
(1405-1433) 最遠到達紅海沿岸
和非洲東海岸
2、影響: 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國家的了解
和友好往來。
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二、戚繼光抗倭
1、背景:倭患嚴重。
教師:播放視頻,請學生欣賞
舞蹈的壯觀場面。 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根據回答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西洋”的地理范圍示意圖。
學生:根據示意圖和注解了解
西洋的地理概念。 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分
析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
具備的條件。 學生:分析,了解。
教師:播放視頻《鄭和下西洋》 學生:根據視頻和《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了解鄭和
下西洋的概況,理解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教師:出示表格,比較鄭和與
哥倫布等航海家。 學生:認識到鄭和遠洋航行是
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是世界偉大的航海家。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
閱讀教材。
學生:閱讀、了解倭患嚴重的史實。 教師:出示戚繼光的材料。
學生:根據材料和教材,了解戚繼光和戚家軍。
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
學習讀圖 培養
論從史出 的史學觀點
培養學生 收集整理 信息的能力
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學會比較學 習歷史方法
情感、態度 價值觀教育
培養學生 閱讀、歸納 學習能力
環節 教 學 內 容
師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合
作 探 究 課堂 小結 鞏固 深化
2、經過:臺州就站九捷
進入福建、廣東 肅清東南沿海倭患
3、性質:反侵略斗爭 小結 鞏固練習
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戚繼光
抗倭示意圖》和教材,掌握抗倭的經過
學生:閱讀,了解戚繼光抗倭
的經過,并能運用地圖講解;理解戰爭的性質。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戚繼光
抗倭勝利的原因。
學生:討論,總結。
教師:出示戚繼光的詩句,分
析戚繼光的品質。
學生:分析、理解
學生自主總結—教師總結
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突出重點
培養學生 運用地圖 學習歷史
培養合作 學習能力
情感教育
學有所獲
拓展思維。
鞏固強化
板 書 設 計
第15 課明朝的對外交往
鄭和下西洋 戚繼光抗倭 目的:宣揚國威 (民族英雄) 加強聯系 交 沖 背景:倭患嚴重 概況:1405-1433 往 突
最遠到達„„ 經過:臺州九戰九捷 意義:開創了„增強了„
壯舉 性質:反侵略戰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