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內蒙古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內蒙古
第1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
講述開國大典,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及主要內容;了解開國大典的盛況;理解分析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培養理解分析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根據預習任務,搜集首都、國旗、國歌、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資料,讓同學們主動、積極、愉快、合作地學習。
2、在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師生合作交流,分析歸納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3、帶領學生觀看1949年開國大典和歷次國慶閱兵視頻,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歷史信息和生活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對我們的祖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激發學生熱愛新中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三、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內容和開國大典的相關史實; 2、通過教師講解、觀看視頻及史料分析,理解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3、通過本課的學習,更進一步地了解我們的祖國,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國家的強盛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四、本課重難點:
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難點: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國內、國際意義,并分析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的內涵。
五、教學過程:
導入:單元導入: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面對列強的侵略戰爭,中華民族進行了不屈的抗爭,先進的仁人志士也進行了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的近代化探索。從器物變革到政治制度變革到思想文化變革,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遞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篇章。引入本課主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
講授: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首先我們來學習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這次會議是為建立新中國而進行的籌備會議。請同學們自主閱讀課本,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生:時間是1949年;地點是北平;文件是《共同綱領》;國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師: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由于還沒有憲法,所以這部《共同綱領》在當時就成立我國的建國綱領,人民的大憲章,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共同綱領》規定了新中國的名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人民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綱領規定了新中國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也就是走向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師:接下來同學們誰了解國旗、人民英雄紀念碑、國徽背后的故事給大家來分享一下? 生:五星紅旗的設計者是上海的的一位普通市民曾聯松。一顆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人民。政協大會對五星紅旗作了說明:紅色代表革命,五星象征著中國人民大團結。毛澤東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革命人民大團結,因此,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師:五星紅旗莊嚴美麗,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由毛澤東在天安門廣場首次升起。
生: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以紀念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英勇犧牲的人民英雄們。人民英雄紀念碑高37.94米,正面碑心是一整塊石材,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23噸,鐫刻著毛澤東同志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師:人民英雄紀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落成,60年過去了,它一直帶著中華民族特有的風采屹立在天安門廣場,成為世人矚目的建筑。
完成表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 地點: 內容
通過文件
國名 國家性質
選舉
定都: 紀年法: 代國歌: 國旗: 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立:
3
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間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門,周圍是谷穗和齒輪。麥稻穗、五星、天安門、齒輪為金色,圓環內的底子及垂綬為紅色,金、紅兩種顏色在中國是象征吉祥喜慶的傳統色彩。天安門象征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齒輪和麥稻穗象征工人階級與農民階級;五顆星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站起來了!
師:大會廣泛征集討論了國徽圖案,在1950年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上正式確定了圖案。接下來請大家齊唱國歌,紀念一下戰爭時期為國家奉獻犧牲的革命英雄們,是他們用血肉之軀給我們創造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進行習題檢測。
師:【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天安門城樓上舉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隆重召開,毛澤東等新中國第一屆領導班子登上天安門城樓,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并親自按下了新中國的第一面國旗。接著我們一起觀看一下《開國大典》的視頻,感受一下當時的盛況。 師:播放視頻。
師:出示材料: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經歷過無數次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與中國人民將永遠記得這個珍貴的時刻:它宣布了舊中國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國誕生。中國、中國人,將不再是殖民地與殖民地奴隸的代名詞,而要永遠地受到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重了。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美國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曾這樣說:“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實際上也是世界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中國史學家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師:依據材料并且結合所學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有何歷史意義?
生:新中國成立具有偉大的意義,在近代史中,戰火不斷,國家四分五裂,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新中國的成立就結束了這樣一種局面,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獨立主權,可以說中國人民從此再也不會被壓迫,被奴役,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新中國的成立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變為領導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轉折點,是中國現代史的開端,所以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篇章。
師:新中國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1950年,人民解放軍克服重重險阻,向青藏高原進軍。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進行習題檢測。
4
師:到如今,我們不僅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還實現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這節課的最后,我們再來一起欣賞一個視頻感受祖國強大起來的歷程——中國歷次閱兵集錦。增強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幸福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