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七年級歷史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11課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七年級歷史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11課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七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課程內容 1.知道西漢的建立;
2.了解“文景之治”。
教學目標 1.知道西漢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 2.了解休養生息政策,從秦漢兩朝政策和結果的不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性。
3. 閱讀、理解與本課相關的史料,學會從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到論從史出。
4.講述歷史小故事,從中感受文帝景帝寬厚節儉的優秀品質。
5.學習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思考歷史發展的內在因果關系,培養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的第三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西漢建立、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個子目之間是因果關系。
漢朝對秦朝的繼承是一種發展性的繼承,吸取了秦亡的教訓,繼承了其優勢和長處,使漢朝各方面發展更加完善。
暴政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秦末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的統治,隨后又經歷了四年的楚漢之爭。長期的戰亂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土地荒蕪,經濟凋敝,百姓流離失所。西漢建立后,面臨這種嚴重局面,漢高祖和他的繼承者們吸取秦亡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使漢初的經濟逐漸恢復起來,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時期進一步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以農為本,慎于用法,政治上
寬厚,生活上克己節儉,使得經濟進一步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進一步鞏固了漢朝統治,史稱“文景之治” ,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個治世,為漢朝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期,學習習慣、方法、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他們的好奇心強,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特征,不斷引導學生,盡量選取更加形象化、生動的史料和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注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大多數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主要來源于歷史課本,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利用現有資源,挖掘教學資源,給學生更多的歷史背景資料,通過史料、圖片、故事等創造濃厚的歷史氛圍,使學生產生親臨其境之感,通過多種途徑感知歷史,逐步形成歷史概念,學會認識歷史的時代特征和發展趨勢,給學生創造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機會。
我們的歷史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困難,巧妙滲透歷史意識,正如2011年版新課標提到的那樣: “歷史課程逐漸轉向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培養”、“初步具備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觀”、“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不斷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素養。
重難點 重點 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難點 如何理解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分析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結果
和意義。教學資源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 七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
出版社 2017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 七年級上冊》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6年6月版
3.卜憲群主編:《中國通史》 華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版
4.中國國家博物館編《文物秦漢史》中華書局 2009年1月 5.(漢)司馬遷撰寫《史記》 岳麓書社 2011年7月版 6.(漢)班固撰寫《漢書》岳麓書社 2008年3月版 7. 陽陵出土的文物。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導入新課 展示篆書“漢”,引入漢朝。
知道漢朝的歷史和分期。
創設氛圍,引發思考。
進入新課學習 一、西漢的建立
講述西漢建立的情況。
展示圖片,介紹“漢并天下”瓦當。
展示《大風歌》、《大風歌廣場塑像》
認識、了解“漢并天
下”瓦當,知道是為紀念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而作。 齊聲朗誦《大風歌》,體會劉邦此時的心情。用一兩個詞來說一說。
知道實物
在學習歷史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培養
證據意識。 二、休養生息政策
1.引導閱讀P52的材料研讀,思考思考:西漢建立后,當時的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境況? 面對這種情況怎么辦?引出休養生息政策。
2.介紹什么是休養生息政
1.閱讀材料,思考問題,得出結論。
2.了解休養生息政
培養閱讀、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關注一些細節。
4
策。 引導學生找一找漢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休養生息。
策的含義。閱讀整理各項
措施,思考總結各項措施的作用。
三.“文景之治”
1.引出“文景之治”,介紹二位帝王謚號的含義。
2. 展示材料:文帝、景帝
的詔書,引導思考文景二帝的統治政策、對農業的態度。
3.引導學習整理文景二帝的各項措施。
▲注重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
▲重視以德化民
介紹文景時期廢除了很多嚴刑峻法。
講述文帝親嘗湯藥的故事,展示材料,介紹文景關心鰥寡孤獨這些社會的弱勢群體,督促各地制定的體恤老人的具體措施。 ▲勤儉治國、以身作則
介紹文景節儉的事跡。
展示圖片,補充完整學生找到的各項具體措施。
引導思考勤儉治國在當時的重要性。
4. 展示圖片《西漢陶倉》、
初步認識文景二帝。
學生齊讀詔書,思考
問題,認識到文景二帝對農業的重視。
▲了解減輕賦稅等具體措施。
▲講述緹縈救父的故事。
了解文景二帝“以德化民”的具體做法。
▲閱讀課文、整理文景二帝節儉的各項措施。思考這些做法所發揮的作用。
學生閱讀課文,知道
5
《西漢經濟的發展》,引導學生讀圖,了解“文景之治”的社會局面,農業、手工業各項發展。
再次展示漢初社會境況的材料,引導學生對比。
展示漢景帝陽陵中陪葬的
陶俑圖片、班固對這一時期的評價。
“文景之治”的社會景象。知道什么是“治世”?
了解后世對“文景之
治”的評價,知道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總結
展示時間軸,整理全文學習內容。
引用司馬遷的一段材料引導學生思考漢初統治者政策調
整的重要性以及對后世產生的重要影響。
了解西漢發展的歷程及重要歷史地位。
學會思考、總結歷史
經驗教訓。 以史為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