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西漢建立,文景之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部編)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內蒙古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部編)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內蒙古
東勝區實驗中學“學本課堂”課堂工具單
文明禮儀用語:當一天的學習結束,離開學校時,要和老師、同學說“再見”以示道別。
1
第11課 西漢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科目
歷史
課型 綜合解決課 年級 七年級 印刷時間
主備 崔美花 同伴
胡曉艷
組長簽字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了解西漢初立的基本脈絡、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實。
2.通過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認識“文景之治”是西漢王朝的強盛的基礎,對后世的鞏固和發展十分重要。 學習重點 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學習難點 休養生息政策。
學習過程 備 注
【合作復習】
完成課前默寫,5分鐘。 【問題清單】
一、知識標注
1.西漢建立的三要素。
2.西漢建立后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 3.漢高祖面對西漢初立的經濟蕭條狀況,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這種政策目的目的是什么?政策的具體內容包括(士兵、奴婢、政策等方面)?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4.繼漢高祖劉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簡述政策的具體內容,出現了什么治世局面?這一治世局面具體指什么? 二、合作交流
材料一《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相同顏色的馬駕車),而將相或乘牛車。”
1.根據材料,說一說,當時的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當時的社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境況?漢初的統治者的首要問題是什么?
材料二:秦朝的阿房宮,建筑群規模宏大,正殿東西約五十步,南北約五十丈,殿內可容納一萬人。……
材料三:漢文帝的衣服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臺,經計算要花費大量的錢。他說:“這些錢相當于中等百姓十戶的家產,我繼承先帝的宮室,還感到慚愧,為什么還要建造露臺呢?”
2.依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秦朝統治者與漢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總
課堂流程: 一、合作復習默寫 二、合作交流:2人交流知識標注的內容。 三、梳理 1.2人互說西漢的建立。 2.材料分析漢初的社會狀況及原因。 3.漢高祖的統治政策。 4.材料分析文帝、景帝的
安全用語:安全意識天天有,校園生活樂悠悠
2
結秦亡漢興的原因。
【知識梳理】
建立(時間、都城、建立者)
漢高祖 實行的目的、措施、作用 西漢
休養生息政策 漢文帝、漢景帝(措施)——文景之治 【當堂檢測】
時間: 年 月 日 班級: 姓名: 整潔: 成績:
1.漢初統治者減輕農民負擔的最終目的是( ) A.鞏固封建統治 B.發展農業生產 C.使百姓生活富裕 D.提高綜合國力
2.西漢初年,漢高祖為了增加農業勞動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還鄉務農②提倡勤儉治國
③奴婢釋放為平民④廢除斷殘肢體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文景之治”是指( B ) A.西漢初年的清明政治統治局面 B.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清明統治 C.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4.今天我們強調要以“以德治國”,而西漢重視“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時期 B.文景時期 C.武帝時期 D.光武帝時 5.“文景之治”這一盛世景象出現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的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 ②注重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 ④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穩定 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進行統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材料一 (漢文帝)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 ——《史記〃孝文本紀》
材料二 (漢景帝)曰:“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 ——《漢書》 (1)材料一材料二表達的共同核心思想是什么?
(2)文帝和景帝為實現這一主張具體是怎么做的?(兩人互說)
(3)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出現了什么治世局面?
措施,得出文景之治。 5.分析秦亡漢興的原因,得出啟示。 6.板書小結。 四、知識梳理 五、當堂檢測
課堂注意點:1.默寫后應直接讓學生扣在桌子上,收的話挺浪費時間。 2.應該減少材料,將重點材料重點解讀。 3.小結時用板書小結較好,PPT板書有些繁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