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的行政區劃,疆域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行政區劃“疆域”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中國的行政區劃“疆域”第二課時
中國的行政區劃“疆域”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對本節課標要求的理解
1、在中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記住它們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活動建議:開展中國省級行政區拼圖游戲。
新課標中關于記住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學生在中國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逐步記住,而不是在本節課中全部記住。這體現了:一是新課標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降低學習難度,減少識記內容,而基本技能要求比過去有所提高。二是在過程與方法方面以拼圖游戲這種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引入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體驗,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動手動腦、快樂學習的過程,能力得到發展。三是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盼望祖國統一的真摯情感。 二、對本節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本節課《遼闊的疆域》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的第一節,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國士的遼闊和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及其分布。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性非常強,是學生較為全面了解我國自然國情的重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將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我國較為全面和基本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為今后的地理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本節課既是第一章的基礎,也是本冊書的基礎。 學情分析 由于本節知識基礎性強,加之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所以對本節知識的認識和接受較為容易。本節課的內容是認識、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國士的遼闊和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名稱、簡稱及其分布,其知識特點表現為較強的記憶性,理解性的知識相對較少。因此,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在于對一些常識性、基礎性地理知識的識記上。學習的重點在于迅速識記相關地理知識,在課堂學習中盡可能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做到隨堂識記,牢固記憶。
在活動教材部分安排了四項活動,編者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題中第3 項練習要求將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按地理方位排列找出名稱和簡稱,由于學生還沒有學過地理分區,本身就增加了難度,不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這道題作了如下處理:要求學生沿黃河、長江干流,沿大陸海岸線、沿北回歸線等找出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簡稱。經過這樣處理后,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空間位置的掌握,為以后的教學作必要的鋪墊。本節教學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是要辨認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需要記憶,這成為本節教學的難點。因此,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認識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其分布。
能力目標:能在中國地圖上找出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名稱及其位置。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
教學難點: 34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行政中心及空間分布。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策略(說教法):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采用地圖教學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游戲法等。即“讀(看)——議——講——練”結合法,重點突出一個練字。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導學的原則,通過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反復運用地圖、開展游戲活動等,把“死”知識,變成一幅“活”的中國政區圖。 2、學法指導(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應用“一圖五法” 突破難點。即:一張中國政區圖,采取歌訣記憶法、特征記憶法、形象聯想法、拼圖游戲法、填圖練習法五種方法。抓住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積極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國地理拼圖板輔助學習。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
的多媒體課件和地理拼圖游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究、多發表見解,多動手練習,實現課標要求。 四、課堂教學設計 本節總體設計的依據:
1、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2、突出體現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學校周圍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認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學生看書、讀圖基礎上,通過教師導學,運用多種教法和學法,培養地理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開發學生智能。關注每一名學生,力求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活動及課后開展拼圖比賽,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中國的行政區劃教學實施過程:
導入(1分鐘):我們的班級管理劃分了13個小組,同學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大到國家進行管理的時候,我國也進行了不同級別的行政劃分,以方便管理,促進發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國的行政區劃。 板書:二、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關于三級行政區劃的基本組成(大約5分鐘) 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書思考以下問題:
1、為什么要搞行政區劃?(劃分行政區域,是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
2、我國行政區劃分為哪幾級?(三級行政區劃:①省(自治區、直轄市); ②縣(自治縣、自治州、市); ③鄉(鎮、民族鄉)。
3、利用第7頁圖1.7結合第8頁表1.2熟悉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位置、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教師簡單介紹家鄉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
轄12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 、烏海市、 赤峰市、 通遼市、 呼倫貝爾市、巴彥淖爾市、烏蘭察布市 103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
鄂爾多斯市(地級)管轄2個區、7個旗(縣級)
東勝區、康巴什區、達拉特旗、準格爾旗、鄂托克旗、杭錦旗、伊金霍洛旗、 鄂托克前旗、烏審旗
活動設計:寫出我們學校所在地。(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深對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經濟共同發展的理解和國情教育。)
投影出示:學習中國地理,要求我們熟悉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劃,不僅要求我們能記住這些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還要求我們能根據一些省級行政區劃的特征來識別它們以及明確其在中國的大致位置。 (二)關于認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 (大約3分鐘) 各省級行政區簡稱的由來 1.取用全名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
京(北京市)、黑(黑龍江。﹥让晒牛▋让晒抛灾螀^) 2.用本省的主要河流名或山名作簡稱 湘(湖南省有湘江) 皖(安徽省有皖山) 3.用本省的歷史名稱
冀(河北。┕糯街菟诘牡乩韰^域 豫(河南省)古代豫州一帶 魯(山東。┐呵飼r期的魯國所在地 4.有兩個簡稱的省級行政單位
云南。ㄔ苹虻幔┕糯鷮俚釃。貴州省(貴或黔)秦朝時曾名曰“黔中道” 四川省(川或蜀)三國時期蜀國所在地。陜西省(陜或秦)戰國時期為秦國所轄 甘肅。ǜ驶螂])甘陜之間有隴山
(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的表格,教師糾正錯誤讀音、指出較難識記的11個簡稱。通過談話法讓學生回答并認識到:首都北京;香港和澳門回歸后設立兩個特別行政區,并有能力保持香港、澳
門的長期繁榮和穩定;明確并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們的神圣職責。以此實現本節的情感目標。)
(三)關于掌握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的課堂活動(大約25分鐘) 活動設計:A. 歌訣記憶法:按方位、沿路線記憶。課件出示省級行政區輪廓及位置,分組說出全稱、簡稱、省會城市
B,形象記憶法:活動“猜猜看”課件出示部分省區輪廓,如廣東省像大象鼻子、云南像孔雀、青海省像兔子等,搶答說出全稱、簡稱、省會 C.特征記憶法:課件出示如“太行山”東西兩側、“黃河”南北兩側的省區,說出全稱、簡稱、省會。活動“合作探究”,出示問題對省區特征描述的問題,小組合作快速找出答案。
D.根據謎面搶答出省會城市名稱及省區名稱。 E.出示中國行政區劃圖,學生自我鞏固記憶。
F. 填圖練習法:課件出示空圖,教師隨機點擊省區位置,學生搶答說出省區全稱、簡稱、省會。
(通過以上活動實現本課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采取上述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著力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表現空間和活動空間。)
課堂總結(1分鐘):投影顯示板書綱要。以好消息的形式告訴學生:課后將安排一次拼圖比賽,讓學習興趣維持更久,使本課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 課堂鞏固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三級行政區劃
二、認識34個省級行政單位
中國的行政區劃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新課導入方法聯系學生學習模式,親切自然。本節課教學充分給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時間,讓學習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主動地發現知識、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中,學生參與性高,發言積極,自主學習認真,合作學習熱烈,討論激烈,交流展示效果明顯,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還課堂于學生,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理念。課堂節奏把握得很好,教學神態表現自然、端莊和大方,能及時巧妙處理課堂出現的問題,和學生互動很好,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比較高,在教學過程中能做到環環相扣,引出高潮迭起。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明顯。
不足之處:本節教學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是要辨認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需要記憶,時間緊任務重,學生的記憶可能不深刻,需要反復練習記憶。
改進措施:繼續加強學法、教法的研究,提高課堂效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