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安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節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教學設計(1課時)
課題
人教課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三季降水的變化與分布
計劃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天氣與氣候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降水作為二者共有要素,主要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表現在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一般天氣現象,降水的日變化也是天氣的變化,降水的年變化與講述的分布規律與第四節的氣候有關。課本設計中主要運 用讀圖和活動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相互協作能力,建立空間意識,培養科學探究的精神。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并且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烈。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利用簡單的教具制作,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運用直觀生動的圖片影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創作條件
與機會,引導學生各抒己見,發揮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降水的定義及降水量的測量方法。
2.能夠利用降水量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明降水量隨時間的變化。
3.能夠通過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歸納世界降水的分布特點。
4. 能夠通過閱讀有關資料,說明學生家鄉—淮北的降水變化與分
布特點。
過程與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繪制降水柱狀圖,進一步學習將數字加工成圖像的方法。
1. 通過閱讀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練習一般的讀圖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而且啟發了學習興趣。
2.通過合作繪制降水柱狀圖,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 歸納降水的地區分布規律
難點
繪制降水量柱狀圖,說出變化規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與時間
安排 導入
音頻:雨聲 詩句: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你喜歡下雨天嗎?
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各抒己見 下雨的聲音直接營造了降水的情
境, 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3分鐘)
認 知 篇
一、降水的變化
1.降水:從大氣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統稱為降水,其主要形式是________。
想一想,下面這幾種現象中哪些屬于降水?
雨 雪 冰雹 露水 霜 霧
2.降雨的等級劃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級;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_________;降水的單位是__________。
引導學生
閱讀課本答題,并對回答積極
的學生給
以鼓勵。
學生閱讀課本答題。
通過讀課本認知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概念(6分鐘)
展示教具雨量器—雨量器
二.降水柱狀圖
1.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通常用_____________來表示。(怎樣讀它?)
指導學生制作雨量器
展示降水柱狀圖,引導學生分析柱狀圖
展示并且介紹雨量器
學生答題 提高學習興趣(2分鐘)
過渡到本節課的
難點(2分鐘)
探究 篇
探究一 繪制降水量柱狀圖
1.分成四組,每組繪制一張氣候柱狀圖,派代表展示成果并且描述該地區的季節變化特點
2. 來到我們家鄉淮北,你知道它的降水季節變化特點嗎
?
結合淮北氣溫、降水特點,描述其對農作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1) 有利: (2) 不利
3. 淮北每年的降水量是否都
一樣多嗎?
指導學生活動
提示華北農作物的生長時間。
小組合作繪制降水柱狀圖并分析判讀降水柱狀圖
學生回答
鍛煉小組合作與互助能力(繪圖5分鐘,學生代表講述降水季節變化特點6分鐘)
學習家鄉地理,提高鄉土情感。(3分鐘)
探究二:判讀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圖
1.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兩極地區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2.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的年降水量大約是多少毫 米?大陸西岸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在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
總結:世界降水分布規律(三多三少) 提示讀圖一般思路
先讀圖例,然后看該處顏色,推斷該地年
降水量,最后歸納規律
學生回答
由圖學知,增強
圖象思維在現能力。(10分鐘)
升 華 篇 反思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我們達成了嗎?我們還有什么疑問呢?
引導學生思
考 ,若學生不會則自己現提出疑問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提升有效方法(3分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