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氣候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節氣候-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節氣候-重慶市魯能巴蜀中學校
朋友圈里的地理——
《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我國冬季和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了解我國氣溫時空差異的原因。 2.了解我國溫度帶的基本劃分,初步感知多樣的氣候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閱讀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和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培養學生判讀等溫線的技能,并說出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特征。
2.運用我國氣溫南北差異的特征,掌握溫度帶的劃分依據,了解其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溫度帶的學習,培養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的觀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動態圖和圖例進行分析總結冬、夏氣溫的分布特點;聯系實際說明0℃等溫線分布以及溫度帶劃分的意義。
2.教學難點:冬夏氣溫分布特點和形成原因。 三、教學策略
依據課標,情境創設并充分利用地圖等資料,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并分析地圖,總結我國氣溫的分布規律,探究形成原因。同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理性回歸到感性。
四、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刷朋友圈,已經成為了很多人每天的生活習慣。有人從中看的是風景秀麗的圖片,有人從中看的是評論家們的博學才智,也有人從中獲取了豐富的科學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朋友圈。探索其中的地理奧秘。
一、 冬季情景創設
朋友圈的地理線索一
(師)老師要給大家分享的第一個故事,發生在春節。春節期間,外出旅游的朋友很多。朋友圈內就是一場大型的圖片攝影展。而這時,兩幅照片引入眼簾,給老師極大的視覺沖擊。同學們,請你們來判斷,這兩張同時在中國拍攝的照片,是否真實呢?
(生)可能出現在我國的黑龍江省及海南。 (師)仔細觀察兩幅圖,你能找出哪些差異?
(師)這些顯著的差異,又是又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最主要的還是南北的氣溫不同導致的)因此,我們可以從這兩幅圖的對比得出,我國南北溫差大!
(過渡)那其他城市的氣溫分布又有怎樣的規律呢?我們來看一組城市的天氣預報 仔細觀察數值的變化。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規律?
總結——因此我們可以得出1月20日這天氣溫分布規律:由南往北逐漸遞減。 二、冬季現象展示
(過渡)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我們需要讀圖來驗證。
(師)讀圖三部曲:一讀圖名二讀圖例三從圖中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
那么是否整個冬季都滿足這個規律呢?我們要從課本中查找答案。課本提供了一幅圖。讀圖,分為三部曲。一讀圖名二讀圖例,三分析。齊讀圖名:
要得出南北的溫差,我們就要從圖中找出,圖中最北最南的城市:漠河、海口。漠河均溫為·····
所以南北溫差——大! 繼續讀圖,仔細觀察等溫線數值的變化 齊聲讀:
第一根等溫線數值為16° 。。。 。。。 第七根-28° 數值如何變化?
“ 由南往北逐漸遞減”。因此得以驗證!
仔細觀察圖中有一根等溫線非常獨特。那便是0°等溫線,在他附近有一座山一條河秦嶺淮河構成了我們地理上非常重要的一條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冬季河流低于0°,因此,要結冰。而以南地區,冬季河流溫度高于0°,因此不結冰
(過渡)剛才通過兩幅圖片對比,我們看到了同一片天空下的冬季:一頭,是銀裝素裹的,大雪紛飛的黑龍江。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差異?(留時間思考。)答案就在生活中。老師翻一下朋友圈,就能幫大家找出一些線索接下來我們來比一比看哪位同學最先發現這個線索的答案;
朋友圈的地理線索二
三、冬季原因探究
1、情景創設:日出時間不同——晝長不同——探究晝長——得出結論
2、情景創設:正午時刻人影長度不同——正午太陽高度角影響(電筒動畫演示)——得出結論
朋友圈的地理線索三
3、情景創設:白毛女音頻播放——北風冷——距離冬季風源地近——得出結論
冬季 晝長 正午太陽高度角 距冬季風遠近 漠河 短 小 近 海口 長
大
遠
四、冬季溫差差異影響
氣溫南北差異對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影響。其一便是影響了我國的溫度帶的劃分。
(學生活動)讀圖標記溫度帶。不同于全球嚴格按照緯度劃分的五個溫度帶。請大家根據圖例,標記出我國的溫度帶。
仔細觀察分界線和前面兩幅圖的學習有何相似之處? 一年內平均氣溫大于等于10° 持續期間內日平均氣溫總和。
活動積溫越高,熱量就越多,農作物生產速度就更快,收獲時間就更短。因此一年當中收獲的次數就更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制。說明不同的溫度帶對作物的熟制有影響。那么在活動積溫最高的熱帶地區,我們一年可以收獲---三次。
(學生活動)判斷熟制。
(學生活動)討論總結差異影響(生產生活各方面) 承轉:
請同學們繼續觀察 夏季的海南 黑龍江的兩幅圖 你又能得出怎樣的結論呢? 說明了 我國夏季 這一南一北 溫度差異 ——小 一、夏季情境創設(兩幅圖對比) 二、夏季現象展示(讀圖驗證結論)
三、夏季原因探究(晝長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影響) 四、普遍高溫的影響(生產生活各方面)
夏季規律以此類推,冬季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夏季根據情景創設,自主探究。 五、歸類總結
五、
教學反思
1、 情境創設的應用,很好的將知識變為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的地理”,更加
貼切的去探索掌握知識點;
2、 資料圖片的搜集很重要。一圖多用,圖中展示的要素要齊全,從多方面來提升學生
的讀圖能力;
3、 在知識的挖掘上,不僅是要求學生對課標有一定的掌握,還要更加深層次的將知識
講透,講明白;
4、 在等溫線圖的讀圖以及計算方面,需要加強學生的能力。可以增加等溫線圖的相關
知識點,比如等溫線系列等值線的判讀方法,等溫線的概念,等溫線中數值的變化,等溫線的疏密程度,等溫線中的特殊地方。在這個地方,更加詳細,對初中學生對于等值線閱讀能力的培養會加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