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飲湖上初晴后雨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山西省 - 大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山西省 - 大同
《飲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賞美景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杭州最美的地方非西湖莫屬。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被西湖的美所傾倒,吟詩作畫贊美西湖。早在1200年前即將離開杭州的白居易就曾揮筆寫下:“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這樣描繪:“天容水色西湖好, 云物俱鮮。”而現代詩人艾青也曾寫道:“月宮里的明鏡,不幸失落人間。”幾千年來,人們用自己心中的筆描繪著西湖。那西湖究竟有多美呢?我們一起走進西湖十景。(配樂播放“西湖十景”)。
相信同學們已被這西湖的美景深深吸引,那誰來贊一贊這西湖的美?(預設:美景如畫、風景優美、如詩如畫、山清水秀、美不勝收、如人間仙境一般……)
是呀,西湖的美令人流連忘返。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杭州做通判時,更是醉心于西湖,留下了千古名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板書題目)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大文豪蘇軾眼中的西湖又有著怎樣的魅力。
二、揭詩題
1.齊讀詩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我們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內容,古詩也不例外。那么,通過剛才讀題,你讀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呢?
(預設:生1:我知道了天氣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生2:我讀懂了地點是在西湖的船上(板書西湖);生3:我知道了詩人在飲酒。)(生回答時師總結并劃分層次:飲/湖上/初晴后雨)飲湖上——在湖面上泛舟飲酒;初晴——開始時天氣晴朗;后雨——后來下起了迷蒙細雨。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了地點、天氣情況以及詩人在做什么。一個“飲”字,告訴我們,詩人一邊在湖面上泛舟飲酒,一邊欣賞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想一想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那我們帶著愉悅的心情再次朗讀課題——飲湖上初晴后雨。
三、誦讀古詩,整體感知。
1. 出示整首詩,請同學們自由誦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同學們瑯瑯的讀書聲是最美的音符。通過讀詩,你覺得哪些字的字音或字形需要提醒大家?
字形:瀲滟:注意字音liàn yàn(收斂 讀三聲)和字形(斂和艷加偏旁組新字,四筆反文,中間的“僉”qiān的最后一筆為提)。字音:亦與宜聲調不同,飲和抹是多音字、妝翹舌音(三拼音節)。
3.同學們,讀古詩,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還要讀得有節奏,而且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按照2212的格式劃分。(出示全詩,點出停頓節奏)請同學們按照節奏再次練讀,男女生賽讀。女生:聲音甜美,把握節奏,男生不甘示弱,讀出了陽剛之氣。
四、品詩句,賞詩境。
1.詩人蘇軾如何用區區28個字為我們展現西湖的美景呢?讓我們走進古詩一探究竟。同學們,你們在理解古詩時有哪些好方法呢?
2.滲透理解詩意的方法。指名說(預設:①結合注釋,串詞成句(語素分析
2
法);②借助工具書,查找資料③詩畫結合;④結合作者簡介與寫作背景等;⑤反復誦讀;⑥結合生活實際……)(PPT出示理解古詩好方法)
3.小組合作:同學們學習古詩的方法真不少,有這么多理解古詩的好方法,希望大家能夠綜合運用。請大家四人一小組,選擇適合的方法合作學習古詩。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4.看同學們討論得熱火朝天,想必一定大有收獲。整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朧朧)。小組派代表來說說哪句寫西湖的“初晴”,哪句寫西湖的“后雨”?短短兩句詩,兩幅神奇的畫卷躍然浮現在大家眼前。首先,我們一起欣賞晴天的西湖。
5.賞“西湖之晴”。
(1)哪個小組來說說這個句子的意思?你們小組運用了哪種方法讀懂了這句詩?(在晴日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光彩熠熠,美極了!)(預設:看圖,看注釋……)
(2)大家從詩句中哪個詞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閃閃?(瀲滟)(板書:瀲滟 )“瀲滟”兩字我們通過部首就知道與水有關,晴天西湖的水怎樣?(波光閃動) 你還能換成哪些詞?(波光粼粼、浮光躍金、碧波蕩漾、水波相連、波光閃閃、金光閃閃……)
(3)那又是什么讓西湖水面波光閃動?(太陽)想象一下,假如你現在和蘇軾坐在船上同游,明媚的陽光照耀著整個西湖,放眼望去,你會看到什么美景?(預設:西湖的水在陽光下更加透徹,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陽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層碎金;西湖的魚兒歡快地舞蹈,一躍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縷衣;西湖的荷花和荷葉更加鮮艷了……)(評價:大家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4)面對這樣美麗的湖光山色,請你用一個字來贊嘆這美景。(好!美!妙!奇!棒!……)詩人是怎么表達的?(方好)這個“方”字如何理解呢?我們一起運用工具書來解決。(同桌或小組合作查字典:音序或偏旁查字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字典上關于“方”的解釋。字典上“方”一共有七種解釋:①一種形狀;②正直(品行);③方向,方面;④方法;⑤副詞,才;⑥正當,恰好;⑦量詞:平方米。請大家選擇一下,你覺得詩句里的“方”是哪種釋義?把“方”字放在句子中說一說(①晴天的西湖,碧波蕩漾,波光粼粼,風景正好。②這一縷縷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處。)
(5)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這樣鮮艷明媚。①如果你就是蘇軾,你會怎樣吟誦這句詩?(評價: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這明媚的陽光!我聽出來了,你的吟誦是發自內心的!)②面對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們一起來陶醉地贊美——水光瀲滟晴方好!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晴天西湖的古詩?引入古詩宋代楊萬里的《曉初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指名回答后齊誦。教師點明兩首詩的異同。(不同:《飲》晴天主要寫晴天西湖的波光閃動;《曉》主要突顯西湖荷花的嬌艷。不論是蘇軾筆下的“水光瀲滟”還是楊萬里口中的“映日荷花”都展現了晴天西湖獨特的美。
6.賞“西湖之雨”
(1)正當詩人與友人陶醉在西湖明媚的山水之中,天氣忽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此時,蘇軾眼前的西湖又變成了另外一番景象。
3
(課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生接讀。
(2)我們一起運用詩畫結合解析詩句。(看課件插圖:指導由近及遠觀察。)近處的依依垂柳還依稀可見,而遠處的山和亭臺樓閣呢?看上去怎樣?(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雨天的西湖云霧迷茫,也是那么奇妙!)(預設:朦朦朧朧,云霧迷漫,隱隱約約,若隱若現……)
(3)詩中用哪個詞來形容剛才的這番景象?(山色空蒙)(板書:空蒙) (PPT出示雨天西湖)如果此時,你就是蘇軾,喝著杯中的美酒,賞著西湖的美景,說說你會看到什么?(同學們想象力可真豐富,老師隨著你們的描述看到了西湖一番別樣的景致。)
(4)一陣蒙蒙細雨,灑落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這時的山,這時的水,這時的一切都是那么的——( ),用一個字表達?(奇)是啊,這是一種奇妙,也是一種奇特,更是一種神奇,你能把這種感覺讀進詩中嗎?(師引讀后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當蘇軾看見柳枝在細雨的滋潤下更加柔美,不禁贊嘆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當蘇軾看見小橋在細雨的沐浴中,好似披上輕紗,不禁贊嘆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當蘇軾看見小草在細雨的澆灌下搖曳生姿,不禁贊嘆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5)剛才還是水光瀲滟,現在卻是——生:山色空蒙。短短一天之中,就讓我們看到領略到西湖不一樣的景致。晴雨兩重天,西湖兩樣美!孩子們,我們怎樣才能把這么美的詩句讀好呢?(注意停頓、重音、有感情……)①生自由練讀;②反饋練讀情況,指名讀并說說為什么這么讀。
(預設:生1:因為這兩種景色我覺得都很美,我把“水光瀲滟”和“山色空蒙”讀重音。
生2:因為我覺得晴天雨天是兩種不同的天氣,西湖才有兩種不同的美,所以我把“晴”和“雨”讀重一點。
生3:我把“方好”和“亦奇”讀得重,因為晴天的水光瀲滟,讓人覺得特別美好,雨天的山色空蒙讓人覺得特別奇妙。)
(6)小結:同學們,你們的朗讀都很美,老師都很喜歡。我們用不同的解讀美美地讀讀這兩句詩。師激情引讀:
兩種“景色”都很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兩種“天氣”都很好: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兩種“感覺”都很妙: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7.賞“西子西湖”
(1)你們聲情并茂地朗讀,把我帶進了優美的湖光山色之中,這么美的西湖你想用什么來比喻呢?(預設:美麗的西湖像一幅美麗的畫;人間仙境……) 詩人用什么來比喻西湖?(西子)(板書:西子)孩子們,你們知道西子是誰嗎?你了解西施嗎?一起了解西施,指名讀。(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并稱為中國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傳說西施在河邊洗衣,魚兒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記了游動,沉了下去。)所以我們夸贊一位美麗的女子常常說她有沉魚落雁之美。
(2)這么美的西施,詩人如何贊美她的?(淡妝濃抹總相宜)(板書淡妝濃抹),
4
(3)那西施是著淡妝好呢還是濃抹好呢?(都好)你如何知道?(板書:總相宜)。西施天生麗質,所以不論淡妝還是濃抹都適合。我們來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妝濃抹總相宜。
(4)這句話僅僅在贊美西施嗎?(還在贊美西湖)西施無論化淡妝還是抹濃妝都很合適,都很美麗。西湖也一樣,晴天美好,雨天也奇妙,都是如此的秀麗迷人。所以詩人想把西湖比作西子。這是多么奇妙的比喻啊!
(5)那就讓我們走進西湖,看看誰在為西湖化妝?(四人一小組討論后匯報)。
如果說,晴天的西湖是濃抹;那么( )的西湖是( )。 如果說,冬天的西湖是淡妝;那么( )的西湖是( )。 如果說,月亮為西湖化淡妝,那么( )為西湖化( )。 如果說,荷花為西湖化濃妝;那么( )為西湖化( )。 西湖的晴天的“好”與雨天的“奇”都深深吸引著我們。
五、誦詩句,悟詩情。
1.蘇軾像我們一樣,就這么看著,從日出到黃昏,從春天到冬天,在杭州的這三年里,他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游玩西湖。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他很想為西湖做點什么。請大家自讀材料二中的《美麗的三潭印月》,找一找蘇軾為西湖做了什么?請你畫出相關的句子并做批注。
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個不大的島。遠遠望去,綠樹依依,繁花似錦,綠蔭中隱隱約約露出亭臺樓閣,真像個人間仙境。
湖心怎么會有這樣一個小島呢?相傳宋朝詩人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有一次大旱,土地都干裂了,他就發動老百姓,把西湖挖深,讓它儲存更多的湖水來澆灌農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長堤和一個小島。為了便于觀察水情,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個石塔作為深水記號,這道長堤也就是現在的“蘇堤”,小島和三個石塔的范圍就是現在的“三潭印月”。 這三個石塔造形優美別致,上頭尖,中間鏤成一個空心的球,像三只寶葫蘆。現在,人們已經把這三個石塔作為杭州西湖的標志了。
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每當中秋節的晚上,明月如盤,光輝朗照。這時候,人們在三個石塔里點起明亮的燈燭,再把石塔上的小圓洞蒙上薄紙,它們就好像是月亮投在湖面的影子,“天上一輪月,湖中影成三”。據說,“三潭印月”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每當此時,月色溶溶,燈影朦朧,波光閃閃。眾多游人到西湖來賞月、劃船,一片歡歌笑語。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
師總結:蘇軾曾經兩次在杭州任職。其間,他帶領當地人民疏通了西湖,并筑堤防洪,這條修筑好的堤壩就成了著名的“蘇堤”。同時他為了保護西湖,還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不論是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散文,文人墨客以不同筆墨勾勒著西湖別樣的美,寄寓著文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2.同學們,蘇軾對西湖是日久生情啊,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西湖、想著西湖。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就這樣誕生了!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走進西湖,懷著愉悅的心情再次吟誦古詩。(全班齊讀《飲湖上初晴后雨》)
3.孩子們,古詩不僅可以誦讀還可以吟唱,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吟唱古詩。 師總結: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古詩就是其中一顆璀璨
5
的明珠,希望大家多讀古詩,增長知識,感受古詩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板書設計:
飲 ∕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 ↓ ↓ 西 湖 瀲滟 空蒙
>總相宜 西 子 淡妝濃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