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飲湖上初晴后雨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安徽省 - 六安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飲湖上初晴后雨》安徽省 - 六安
飲湖上初晴后雨
教材分析:這是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17課的一首古詩。這首詩
是宋代詩人蘇軾寫的,描寫了杭州西湖的美麗姿態。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湖水光山色的雄姿雨態,抓住了晴轉雨的變化,寫出了晴景和雨景,從不同角度描繪了西湖奇妙多姿的景色。后兩句詩人用一個貼切的比喻描繪西湖之美,神奇的比喻給人以深深的聯想空間,這妙手偶得的神來之筆,具有超越時間的藝術生命力。本詩語意淺近,詩意深遠,含蘊有味,是適合兒童背誦的好詩。
學情分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有感情朗讀課文以及基本理
解課文內容的能力,他們的記憶力和想象力也正在逐步發展,書面表達能力仍需要進一步培養、提高。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以西子喻西湖的內在聯系和優美意境。 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1. 看圖猜古詩。
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圖,猜猜它對應的是哪首古詩? 出示1:這是《江南春》,會背嗎?(生背)
出示2:那這個還記得嗎?(這是《漢樂府.江南》,一起讀) 師:這些詩歌描寫的都是江南的美麗風光。地處江南的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而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它的美景傾倒了不少的游客,許多的文人墨客在這里飲酒交友,吟詩作畫,留下了不少的經典之作。今天,讓我們走進宋朝文學家蘇軾,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景象?誰愿意跟我們說說你知道的蘇軾?
2.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他的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板書,齊讀) 3. 師:我們說詩題是一首詩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我們肯定會有所收獲,誰說說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飲(飲酒) 飲湖上(在西湖上飲酒) 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來下雨了)
誰連起來說一說?(蘇軾在西湖上飲酒,他看到剛剛還是晴天后來下雨的情景) 4. 學習生字“飲”。 (1) 出示生字。 (2) 怎么記住這個字呢? (3) 觀察字形。
(4) 重點指導:“饣”的橫鉤要短一點,豎提要往左邊一點,右邊
的“欠”的第一筆撇起筆要高一點,第三筆撇的起筆要靠近第一筆撇撇尖的地方,稍微彎曲一點。 (5) 師范寫。 (6) 學生描紅,練寫。 (7) 反饋評議。
5.師:那詩人筆下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讀讀詩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讀完了,用正確的坐姿告訴老師,開始吧! 二、初讀
師:看同學們讀得有滋有味,那一定是有了收獲了,你認識它們嗎? 1. 出示詞語。 2. 指名讀。 3. 生帶讀。
4. 詞語會讀了,那把它們送入古詩中,你還會讀嗎?誰敢來挑戰? (1) 指名讀。2) 有誰想和他比一比? (3) 師范讀。 (4) 生讀。 (5) 齊讀。 三、學習古詩。
1.師:我們學習古詩,僅僅讀正確,讀出韻味還不行,還得慢慢地品味。誰來說說你知道哪句是寫初晴時的情景嗎? 出示:水光瀲滟晴方好 (1).齊讀。
(2)有不理解的詞語嗎?(瀲滟)
師:這兩個字都是三點水旁,肯定和水有關,那它形容水面怎么樣呢?看(出示圖片),這讓你想到哪些詞語?這就是水光瀲滟這波光閃動的樣子。
師:面對這波光粼粼,碧波蕩漾的水面,蘇軾贊美道(引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師:方是正的意思,方好就是剛剛好。在蘇軾看來,晴天的西湖美得恰到好處,讀“水光瀲滟晴方好”
(3)師:西湖的美景僅僅是因為湖面很美嗎?還沒在哪兒呢?(出示圖片)請你選擇一幅圖,說說好在哪兒?用上“水光瀲滟晴方好,好在……….” 生交流。
師:通過你們的描述,我們知道了晴天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都美得恰到好處,所以蘇軾贊道“水光瀲滟晴方好”
2.師:正當詩人沉浸在西湖美景當中的時候啊,西湖上不知不覺下起了蒙蒙細雨,瞧,誰來說說你的感受?讓你想到哪些詞? (生交流)
(師:是啊,近處的亭臺樓閣,垂柳還依稀可見,而遠處的山呢?看上去怎么樣呢? 詩中用了哪個詞來形容呢?(空蒙)
(1). 師:剛剛還是一片艷陽天,突然間云遮住了太陽,天空暗了下來,蒙蒙細雨灑落在湖面上,萬物在這云霧中,迷迷蒙蒙,若隱若現,恰似仙境一般,一切都是那么地奇,這是一種奇妙,也是一種奇特,更是一種神奇,難怪詩人對雨天的西湖有了這樣的評價“山色空蒙雨亦奇”
(2)師: 雨天的西湖云霧繚繞,迷迷蒙蒙的樣子,蘇軾不禁贊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3、師:短短的一天之中,蘇軾看到了晴天中嬌媚的西湖,也看到了雨中溫柔的西湖,在蘇軾的眼中,這西湖像誰呢?(西子) (1)師:知道西子是誰嗎?(西子也叫西施,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到底有多美呢?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傳說,西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非常漂亮,一次,她去河邊浣紗,清澈的河水映照著她俊俏的身影,就更加美了,魚兒見到他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了。你說她美不美?這么美的西施,詩人怎么贊美她的呢?“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施天生麗質,不管是淡妝還是濃抹都很美,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
(2)師:淡妝濃抹只是贊美西施嗎?(不是,還贊美西湖)在詩人的眼中,晴天的西湖碧水蕩漾,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迷迷蒙蒙,若有若無,不管晴天雨天,真是無與倫比,美輪美奐,所以詩人說(引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師:詩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從此西湖就有了一個人景合一,美妙動聽的名字“西子湖”,假如你就是蘇軾,看到這美景,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四、體悟詩人感情。
師:蘇軾能寫出這么華美的詩篇,不僅因為詩人對西湖有無比熱愛之情。還因為蘇軾和西湖有著不解之緣,他曾2次在杭州任職。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任通判時所寫,他不僅喜歡西湖的美景,還為西湖做了很多貢獻。他在杭州任職期間,帶領當地人民疏導了西湖并筑堤防洪,人民為了紀念蘇軾,把這條修筑好的堤壩叫做“蘇堤”,同時,他為了保護西湖,還建造了著名的“三潭映月”,從而“蘇堤”“三潭映月”成了兩道獨特的景觀,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許多的色彩。 五、詩歌對比,悟詩情。
師:同學們,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詩,一幅天然的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宋朝詩人楊萬里也被這美景傾倒,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 1.自讀。 2.指名讀。
3.說說楊萬里的眼中西湖又美在哪兒呢?(六月西湖胡荷花)
師:林子方是楊萬里的朋友,一天,林子方要遠行,楊萬里非常不舍,就一大早到凈慈寺來為友人送行,他看到這時的西湖景色比任何時候都要美麗。尤其是那荷花,挨挨擠擠,無邊無際,遠遠望去好像與天連接在一起,那荷花在太陽的映照下更加鮮紅艷麗。 六、總結。
1.師: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術師,讓美麗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季節中盡顯風姿,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畫卷,讓我們跟隨著鏡頭再去欣賞欣賞西湖的美景。(播放視頻)
2.讓我們化身為蘇軾,一起吟誦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來結束這節課。 七、作業。
課下,請大家搜集其他描寫西湖的古詩。 八、板書。
飲湖上初晴后雨 晴 好 雨 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