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山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山行》上海市 - 閔行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山行》上海市 - 閔行區
視頻“優課”教學設計模板
學段學科 小學語文 教材版本 統編教材三年級第一學期
教學班級
三3
教學課題 《山行》 教學設計者
簡介(150字)
蔣楓老師擔任校課程部主任,任教語文學科,為區小學教研管理中心組成員,領銜進行電子書包項目,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等研究,組織團隊成功創建 “生命·實踐”教育學派
合作校,多次組織區校級教學研討活動,參與區重點課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和靜怡真”校本課程優化設計》等多項課題研究,撰寫的論文、案例多次獲市區級等第獎,曾獲上海市園丁獎,區記大功、記功,獲區“新基礎教育”生態區建設獎。
教材分析
《山行》是唐朝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本詩為統編教材小學三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本單元圍繞“金色的秋天”這一主題,安排了三首詩。所選古詩均為七言絕句,節奏鮮明,韻律和諧,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讓人沉浸在深秋的美景之中。《山行》這首詩借景抒情,依作者所寫,秋天的紅葉不僅色彩比二月的春花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這樣生機盎然的秋景,寄托著詩人的精神,情趣,給讀者以啟迪和鼓舞。這首詩,語言凝練,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課文中編排的古詩,配有圖畫。這種“詩畫結合”的特定文學樣式,便于學生更好地引導學生借圖領會古詩的意境。
學生分析
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識字方法,對詩中出現生字大多能通過采用以往所學的識字方法可以輕松認讀。學生在古詩積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量,掌握了誦讀古詩的一些技巧,對詩句中的“押韻”有初步感知,但不夠清晰。但是對于詩中的字詞、詩句的含義理解方面還缺少方法;特別是對詩句中營造的景象、意境,“詩中有畫”的特點;對詩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來表情達意的表達方式的體會存在困難。
教學目標
1. 認識“徑、斜”等生字,正確書寫“寒、徑、斜”等生字。
2. 借助拼音,注解,正確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了解古詩押韻的特點,熟讀成誦。 3. 學習利用注釋、查字典、聯系生活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說出詩句的意思。 4. 利用詩中景物的特點,借助插圖,發揮想象,感受詩人對秋天美好景物的贊美之
情。
2
教學工具
與資源說明
本課中所運用的教學工具為:視頻、微課、PPT,電子書包PAD,動畫演示等。 1.視頻:《秋天山景》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秋天滿山滿野一片火紅,滿目紅楓的美麗畫面,產生視覺的沖擊力,增強對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微課:《古詩中的押韻》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了解古詩具有嚴格的格律美,
音韻美。如:《山行》中第一、二、四句最后一個字押的都是“a”
3.電子書包PAD:運用電子書包技術,學生進行詩句中詞義、句意的選擇。進行讀詩作畫,鞏固練習。
4.教學PPT,展示教學流程中的關鍵內容,提供多彩的畫面。 5.動畫演示:通過動畫演示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工具與資源 應用說明
拍攝提示 (需要提示拍攝者注意的內容)
一、游戲激趣,引入古
詩
1.游戲引入:
小朋友們,你喜歡讀古詩嗎?我們一起來玩“切切古詩文”游戲吧! 師小結: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學到了這么多古詩!
2.單元主題導入:出示畫面: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橙黃的果園等景象。
3.學生描繪秋天景象。
師小結:這一單元,我們將圍繞“金色的秋天”這一主題學習古詩、課文,一起去欣賞迷人的秋色。
板書:金色的秋天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山行》。 4.板書:山行
釋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動畫: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千古名句。 5.介紹詩人。 板書:杜牧
1.電子書包:“切切古詩文”游戲。(古詩積累挑戰游戲,激發學生背誦和積累古詩興趣)。
2.PPT出示:連綿的群山,滿山火紅的楓葉,橙黃的果園等景象。
3. 屏幕動畫:《山行》,
把學生帶入了如夢如詩
的境界。
4.ppt出示詩人簡介:
杜牧是唐代著名詩人,以七言絕句著稱,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古詩切切
游戲”部分鏡
頭切換到
iPad畫面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讀準字音,嘗試讀出詩的節奏。
1.PPT出示 自學要求:
捕捉學生小組學習的
3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讀通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
(1)學習生字。讀準字音。
(2)讀讀詩句,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3)想想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色? 2.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互助
3.交流:正音“斜xiá,徑:jìng” 書寫:寒
4.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師范讀、指名讀,小組讀。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小結:
兩個字,兩個字,三個字一個節拍,及時換氣,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讀詩不僅要正確,更要有節奏感。 思。
5.發現押韻 (1)這首詩那么朗朗上口,你有沒有發現什么讀音的秘密? (2)微課:《古詩中的押韻》 (3)引導發現押韻:(將“斜、家、花”顯紅,“斜字古音xiá”)
5.自由朗讀,讀到朗朗上口為止。 6.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師:詩人杜牧將一幅美麗的秋景圖描繪在了這首詩里,展開想象,你的腦海中會出現怎樣的畫面?
7.學生利用電子書包技術,進行古詩配畫。 (預設: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1)小組自主學習生字。讀準字音、
(2)讀讀詩句,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3)想想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色? 2.動畫出示“寒”的書寫筆順
3.PPT出示 《山行》詩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4.微課《古詩中的押韻》(通過學習微課,讓學生了解古詩中的押韻特點)
5.PPT出示詩句:(將“斜、家、花”顯紅,“斜字古音xiá”)
1.利用電子書包技術,進行古詩配畫。
畫面一: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 畫面二:在山上云霧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畫面三:火紅的楓林 鏡頭。
三、理解詞語,讀詩明意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
4
2.四人小組合作,借助字典、利用文中的注釋,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二)師生合作,學習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
1.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1)查字典理解:
斜:傾斜,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徑:小路 (2)借助注釋,聯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說話順序。(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3.小結學習方法:
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我們可以通過查字典或借助注釋,聯系等生活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二~四句。
1.小組合作學習,運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其 余三句詩句。 (1) 小組學習 (2) 交流反饋
2.交流第二句:“白云生處有人家” (1)比較:“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 深:濃厚,濃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2)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
PPT出示詩句
PPT出示解釋條
PPT出示:
“白云生處有人家” 結合畫面比較:“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
5
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3)看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在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們 _________________。” 3.交流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 (1)“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 (2)結合畫面理解“晚”(傍晚) 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4.交流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 (1)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2)聯系上下詩句,比較:
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
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師小結:
詞的理解,可以借助注釋,可以借助字典,可以聯系生活,更重要的是聯系上下文,透過字里行間去領悟其中的奧妙。
PPT出示:看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在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們 _________________。” 四、品味想
象,欣賞意
境,體悟情感
1. 通讀全詩,想象畫面: 想象交流:
(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3.引導想象: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
楓樹林中,你看到了這些美麗的景物?你有
什么感想?
4.播放視頻,感受楓林的絢麗。
5.結合畫面體會“晚”字用得無比精妙,
它蘊含多層意思:
預設:
*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
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1.視頻:《秋天山景》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感受秋天滿山滿野一片火紅,滿目紅楓的美麗畫面,產生視覺的沖擊力,增強對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配樂:(設計意圖: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插入部分視頻鏡頭
6
師:現在你就是詩人,請你來到畫面前高聲吟誦。
5.再讀詩句,加深體悟
師: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1)學生練習再讀詩句。獲取體驗。 (2)學生匯報,歸納誦讀方法: (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 6.課堂總結
抓拍學生個別朗讀的鏡頭
五、布置作業,豐富積累 1.背誦古詩 2.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段、詩句。
PPT出示:
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
2.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段、詩句。
板書設計
金色的秋天 贊美秋天
山行 唐·杜牧 寒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教學目標達成的說明:(用什么方法評估本堂課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有節奏地誦讀古詩,初步了解古詩中押韻的特點;學習利用注釋、查字典、聯系生活,聯系上下文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說出詩句的意思;能借助插圖,視頻,展開想象,并能將想象的畫面進行描述;能從詩句中感受詩人對秋天美好景物的贊美之情,通過誦讀表達贊美的情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