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三首,山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山行》安徽省 - 合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山行》安徽省 - 合肥
《山 行》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古詩三首》(《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是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
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三首古詩均是七言絕句,且都是描寫秋景的,均為傳誦千古的名篇。杜牧的《山行》是《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練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同時這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因此,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又為本課后面兩首古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之前雖然接觸古詩,由于自身認知能力有限,不利于對于古詩詩意的理解。并且學生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所以更加增加了教學的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對于學生朗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節奏和韻律。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想象古詩中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感悟詩歌意境美。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七絕古詩格律,讀出節奏和韻律。背誦并默寫古詩。
3. 學習借助注釋大概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古詩中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感悟詩歌意境美。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板貼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讀古詩、背古詩嗎?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用最凝練、簡潔的語言表達出詩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詩,四季皆入畫,你能從你了解的古詩中找出描寫四季的詩來背一背嗎?(指名背誦描寫四季的古詩。) 2.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今天,就讓我們再走進一首古詩,感受它無窮的魅力。(板書詩題:山行)(指名讀題) 二、解詩題,知詩人
1. “山行”中的“行”有兩個讀音,在這里表示行走,讀什么音?(xíng )(齊讀詩題)
2.誰在山上行走?(引出詩人杜牧。)
3.了解詩人:杜牧,唐代杰出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人稱“小杜”,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
三、反復誦讀,整體感受
過渡:詩人杜牧在行走在山上,都看到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快快走進古詩中去感受吧。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古詩朗讀。
⑴指名讀古詩。正字音,隨詩文識寫“徑、斜、寒、霜”四個生字,理解“寒山、石徑、斜、霜葉”詞義。歸納理解詞語的不同方法:借助注釋、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工具書等。(板貼:讀正確)
⑵誰再來讀一讀?讀出詩歌節奏。(板貼:讀出節奏)
⑶自古以來,所有的詩歌都要押韻,每句句末的字則是這首詩的韻字,這首詩的韻字是哪兩個字?(標紅:家、花)讀時注意:韻字要突出,音拖長。 ⑷師范讀,男女生賽讀,初步感受詩歌韻律美。
韻,是詩歌的靈魂。讀詩時,像這樣韻字音拉長,才會讓我們感受到韻味十足,有一種蕩氣回腸的感覺。(板貼:讀出韻味)
3.同學們,古詩讀到這,詩人杜牧這首《山行》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地方發現的?(隨機板書簡筆畫和詞語板貼:寒山、霜葉)
4. 隨文指導書寫生字“寒”“霜”,明確書寫要點。
5.請同學們借助注釋和插圖,你能試著說說全詩的意思嗎?(同桌相互練說,指名說。)“白云、人家”應該畫在哪?(板書補充白云和人家的簡筆畫,借助簡筆畫理解“生”。)
6.帶著理解齊讀全詩。 四、化語為畫,悟詩境
1.如果讓你用一個詞概括出你讀完這首詩的感受,會是哪個詞呢? 2.下面請同學們靜心默讀全詩,想一想:詩句中哪些地方給你這種感受? 3.指名交流,抓詩眼“愛”,悟詩境。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詩人的足跡,來一次文字之旅,借他那一雙慧眼,你都看到了什么?什么感受?
⑴聯系生活實際想象深秋季節自己印象中山林景色。結合圖片感受“石徑”的“斜”感受山勢的高且緩。
(體會:深秋季節,作者駕著馬車行走于蜿蜒的小徑上,欣賞眼前高俊的山林,或許還能聽著山間幽深的流水聲,多么的清幽自在的閑適。)
⑵你還看到了什么呢?
(師:透過一個“生”字,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白云在山間升騰、漂浮、云霧繚繞的畫面。)有山、有路、有白云,有人家,這真是一幅靜美的秋季山景圖啊!
(板貼:讀出畫面)
⑶你們覺得詩人杜牧喜不喜歡這幅秋景圖?你是怎么知道的?
① 全詩哪個字流露出詩人內心真實的情感?(詩眼“愛”)你見過秋天的楓林嗎?那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描述印象中的紅楓林絢
爛景象。)
②一個 “愛”字流露出詩人停車駐足的原因,還有那個字,進一步地渲染了他對楓林的喜愛之情? (“晚”)有人說,這個“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你怎么看?
(四人為一組,再讀全詩,議一議。)(全班交流)
(預設: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
③聯系生活實際和描寫春花的詩句,想象“二月花”盎然生氣的場景,理解“紅于”,體會經霜考驗后的紅葉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是春花也不能比擬的。
④(借助紅楓林圖片和描寫楓葉的古詩詞再次感受楓葉經霜愈艷的品質。) 夕照紅霞,秋景瑰艷,盡寒霜色流丹。
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借孤松掩醉容。(楊萬里《紅葉》)
⑤風景這么美,詩句這么美,我們應該懷著一種什么感情來讀這首詩呢?(指導讀,讀出作者對晚秋的楓葉不懼風霜、經霜愈艷高貴品質的贊頌。)(配樂指名讀,齊讀)
五、總結方法,熟讀成誦
1. 歸納讀古詩方法:讀正確,讀出節奏,讀出韻味,讀出畫面。 2. 多種形式反復誦讀。(借插圖練習背記,指名背、男女生賽背、齊背。) 六、作業:
1.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試著用學習《山行》的方法預習古詩《贈劉景文》和《夜書所見》。 七、板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