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觸摸春天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7課《觸摸春天》云南省 - 麗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觸摸春天》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應該加強學生的閱讀指導、引領和點撥,但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應以模式化的解讀來代替學生的體驗和思考。”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指導努力創設情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旨。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觸摸春天》。本節課我展示的是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觸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第五組里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熱愛生命”為主題,選編了四篇有關生命的課文,從而使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觸摸春天》講述的是盲童安靜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美好的故事。本課意在:一是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二是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且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學習方法,他們已能夠較好地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對于他們來說,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加上學生缺乏對盲童生活方式的體驗,很難體會到盲童對春天、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所以,在教學中我得充分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努力創設情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安靜創造的奇跡,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以激發熱愛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
2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心形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及課后的“閱讀鏈接”。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 1.什么是“觸摸”? 2.看到課題有什么疑問?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1)生詞:
流暢 弧線 飛翔 權利 繽紛 撲騰 撲閃 小徑 曲線 劃過 述說 悄然 一瞬間
清香裊裊 磕磕絆絆
(2)生字教學
a.指導書寫生字,重點指導“磕”、“瞬”。 b.學生書寫,教師現場指導。 三、再讀課文
1.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匯報交流,適時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四、熟讀課后的“閱讀鏈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盲童安靜創造的奇跡。 2.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3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
1.出示春天的美麗圖片,用眼睛感受春天的美麗。 2.安靜是用什么感受春天的?
[設計意圖:從“情”入手,在對比中喚起學生對盲人的同情。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激發深入閱讀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復習易讀錯的詞語。
2.教師配樂范讀,生想一想:安靜的表現,令我( )。
[設計意圖:教師恰到好處的范讀,不僅能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認識和情感傾向,還能有效的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調動朗讀的積極性。] 三、品讀課文
1.默讀課文,劃出安靜創造了奇跡相關的語句。 2.匯報交流。
奇跡一:安靜在花叢中穿梭,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奇跡二:她慢慢地伸出雙手,在花香的引導下,極其準確地伸向一朵沾著露珠的月季花。 奇跡三: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 3.理解安靜“神奇的靈性”。
[設計意圖:“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中段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教學以尋找“奇跡”為主線,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大膽想象,感受安靜創造的奇跡是源于她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在品詞析句中追求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四、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
1.配樂創設情境,想象:蝴蝶在手指間撲騰,感覺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在設身處地的感受中理解了這是安靜的一次全新的經歷。]
2.讀句子,體會作者把看到和想象相結合的寫法。 出示兩個句子,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1)蝴蝶在她的手指間撲騰,安靜的臉上充滿了驚訝。這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安靜的心靈來到了一個她完全沒有體驗過的地方。
(2) 我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安靜。我仿佛看見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一瞬間,我深深地感動了。
3.引導發現:先寫看到的,再寫想到的。(滲透把看到和想象相結合的寫法)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滲透習作方法,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習得方法,為今后的習作教學做鋪墊。]
4.抓住重點詞“張望”,感悟張望背后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抓住關鍵詞語“張望”,再次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并加以想象,為理解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做鋪墊。] 五、回顧全文,總結升華 1.總結全文,
出示:我以為盲童安靜是( ),而她卻是( )。 2.升華主題。
出示:在安靜的繽紛世界中,有( ),有( ),還有( )。 3.拓展,更深一層感悟課文解釋的道理。
出示:在海倫.凱勒的繽紛世界中,有( ),有( ),還有( )。
[設計意圖:學語言、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語言訓練中,不僅彰顯了語文學科的特色,而且積淀了語言,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沖分利用課本資源,擴大了學生學習的信息量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4.積累句子。
[設計意圖:“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巧,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是《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階段的要求,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不僅能起到練字效果,也能鞏固所學內容,還能體現第二學段教學中“積累語言”這一教學目標。] 5.推薦課外的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從課內走向課外,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在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17、觸摸春天
[設計意圖:板書簡潔,突出教學重點,直觀形象。]
5
《觸摸春天》教學反思
我所教學的課文是《觸摸春天》。在備課之前,我做了兩個方面得準備,一方面是研讀文本。《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中盲童安靜癡迷的、執著的觸摸春天的表現令我深深感動,從字里行間,我讀出了她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另一方面,就是研讀學生,這批小讀者,與8歲的盲童安靜年齡相仿,但是,作為健全人,還很難理解盲人,對這個世界的感受的獨特的方式和內心的體驗,如何讓文本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在這堂課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注重語言訓練。
學語言、用語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這一節課中,我多次安排了學生的說話訓練,在語言訓練中,不僅充分發揮了孩子們地想象力,還積淀了語言,提高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加強讀的訓練。
我認為語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走進文本最好的方式。在找出安靜創造奇跡的語句后,我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去體會句子,然后在引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表達出這是奇跡。讓學生在美美的有滋有味的誦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擴大課堂的信息量。
新教材的語文學習資源是十分豐富的,比如,課文后有個閱讀鏈接,是海倫凱勒的代表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里的選段,就很有可讀性,在第一課時,我已經安排了學生充分的自由讀,目的就是讓同學們充分的感
6
受語言美。和海倫凱勒對生活,對生命的這種渴望。這一節,研讀課文后,我又有目的的安排了學生的拓展讀,讓學生能夠結合這以片段,說一說海倫凱勒的內心世界有什么,從而加強了學生對語言的運用。還更深的感悟到海倫凱勒那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從而強化了這篇課文主題的認識。
這堂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