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震中的父與子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福建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福建省
教學目標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寫結合教學設計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實驗小學:王連球
教學目標:
1、品味描寫父與子的言行,感受父子倆的了不起。領悟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進行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2、讓學生想像阿曼達在廢墟下的情況,運用所學描寫方法進行小語段的訓練,提高習作的能力。
3、互動點評,提升學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
2學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學習文本的語言特色,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五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進行讀寫結合的好教材。
3重點難點
結合課文的內容發(fā)揮想象,運用所學描寫方法完整準確的表達意思。
4教學過程
4.1第二學時
4.1.1新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讀寫結合教學設計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實驗小學:王連球
教學目標:
品味描寫父與子的言行,感受父子倆的了不起。領悟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進行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
讓學生想像阿曼達在廢墟下的情況,運用所學描寫方法進行小語段的訓練,提高習作的能力。
互動點評,提升學生的修改作文的能力。
重點難點:
結合課文的內容發(fā)揮想象,運用所學描寫方法完整準確的表達意思。
學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以父親在救助兒子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和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fā)生什么,我總會和你在一起!”為主線,寫出了父與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學。
但學生的生活經歷與文本有較大的差距,怎樣才能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搭設一座橋梁,讓學生逐漸走進文本,深入文本,學習文本的語言特色,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學本課的一個關鍵,好在五年級的學生正是自我意識強烈,而且感情比較豐富的年齡,這篇課文課文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我感覺只要方法得當,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對他們進行讀寫結合的好教材。
教具準備:
課件:
畫面一:①誰愿意幫助我?②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③你是不是來幫助我?(語言)
畫面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畫面三: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外貌)
畫面四: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音樂、畫面、文字)
學生作文紙。紅筆、激光筆。
課前活動:觀看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錄像
教學過程:
一、回憶故事 簡評父子(1分鐘)
1、孩子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前幾天,大家學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你們說像美國洛杉磯那樣的大地震,人生還的可能性大嗎?
生答:不大,
師:是的,人生還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這篇課文的這對父子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你們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父與子呢?(了不起)
師:你關注了課文的結尾,真會讀書, 老師將你們的思想記錄下來。板書:了不起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2、課件出示: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過渡:那作者是如何描寫,突出表現(xiàn)父子倆了不起呢?讓我們重溫文中感人的畫面。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由談美國洛杉磯那樣的大地震,人生還的可能性大小的問題導入,通過“作者是如何描寫,表現(xiàn)父子倆了不起這一品質呢?”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讓這節(jié)課末成曲調先有情,起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二、重溫畫面 感悟寫法(10分)
1、回憶文中感人的畫面:
2、學生回憶,讀語句。
3、出示畫面:
(1)、瞧!畫面一:①誰愿意幫助我?②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③你是不是來幫助我?(語言)
師:誰愿意讀?指名三名學生讀這三句話。生1:師評價,王老師佩服你的膽量,敢第一個起來朗讀!生2:師評價:你走進了父親的心里,生3:師評價:孩子,你用心去讀,真了不起。
誰能用不同的口氣讀這三句話?師評價:你讀出了父親不同的心情。真行。
師:同學們,面對眾人的勸阻,父親說的短短的三句話,你讀懂了父親怎樣的心情?
預設生1:從這短短的三句話,我們讀懂了父親的懇求;
生2:我們讀懂了父親的焦急;
生3:我們讀懂了父親已崩潰;(評價語:你善于從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心情,了不起。)
師: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2)、同學們,再請看!畫面二: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下面請全體男生讀這句話。
師:聽了這句話,哪個字深深地觸動了你的心,讓你感受到父親的了不起。
生:挖字。
師: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想請問大家,在父親挖兒子的時候,可能會有哪些動作?生:(搬、刨、扔、抓)。
師:可是,這么多動作,作者只寫了一個挖字,你能讀懂作者的用心嗎?
生1:這個挖字讓我體會到父親的艱辛;
生2:這個挖字更能體現(xiàn)父親的勞累、和堅持。
師:是啊,一個挖字,包含了如此豐富的內容,一個挖字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父親的勞累和堅持,這就是作者的匠心,這也是文字的魅力。而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感嘆,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親。
師:讀完這句話,你們心中有疑問嗎?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36小時?
學生回答。
生1:這樣寫更能體現(xiàn)時間長,困難大,父親堅強的意志,對兒子的父愛,因為這樣更能體現(xiàn)父親為了兒子苦苦挖了36小時.更能體現(xiàn)父親的辛苦.
生2:是為了(突出父親挖掘的時間長),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生3:可以看出父親為了救兒子,實現(xiàn)對兒子的承諾,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對:這就是作者的獨具匠心。
(3)讓我們聚焦畫面三: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外貌)
師:請聽老師讀這句話。
聽完這句,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
生1:看到了一位不顧危險,不畏艱辛、執(zhí)著的父親。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體無完膚、傷痕累累的父親。
這句中的到處指哪里呀?(身上、手上,腳上、肩上、
臉上、胳膊上、背上。)
這樣寫父親的外貌更能體現(xiàn)父親辛苦。
體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的愛,對兒子非常擔心,很害怕有什么閃失.‘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滿臉灰塵’看出他很辛苦,不顧自己,一心找孩子.
師:(是啊!多么偉大的父愛,多么驚人的力量!就讓父親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們的心里吧!把你的感受送進句子中朗讀。下面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
(4)、最后請看,畫面四: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fā)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fā)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語言)
先指名一位學生讀,
師:同學們,此時浮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一位怎樣的兒子?
生1:一位勇敢、先人后已的兒子。
生2:我仿佛看到一位一心想著別人的勇敢的孩子。
師:聽完阿曼達說的話,你感動嗎?感動不如行動,把你的這種感動讀出來。
師:讓我們再滿懷激情地去感受兒子的了不起吧。全班齊讀。
師:聽完同學們的朗讀,王老師深深地懂得了阿曼達的了不起已浸潤在這段話中的每個字,每個詞語中。這就是作者寫作的妙處。
總結方法:同學們,此時此刻,大家應該明白作者如何描寫,突出表現(xiàn)父子倆了不起這一品質的?)
生說:師板書,(板書: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 將你的方法記錄下來。
5師小結:是的,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描寫方法。刻劃了一位信守諾言、永不放棄、有責任感的父親。塑造了一位信任父親、勇敢、先人后己的兒子。
【設計意圖:總結方法,蓄積情感。為了讓學生從方法上有法可依,我結合感人的畫面中的語句請學生總結寫作的方法,提示學生在寫作時可依運用描寫方法。例如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外貌來寫一寫。】
三、運用寫法 嘗試描寫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5分)
導語:但是,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當父親在廢墟上歷盡艱辛尋找兒子的時候,廢墟下的兒子又會怎樣呢?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刻呀!
轟隆一聲,孩子們就被壓在廢墟之下。在廢墟下,桌椅被砸得破碎不堪,房梁斜插在地上形成一個三角。在狹小的空間里,黑漆漆的,十幾個孩子擠在一起。這里沒有父母、親人、沒有食物,只有黑暗,只有恐懼,只有饑餓,只有孩子們的哭聲,同伴們撕心裂肺的求救聲。同學們,請你張開想像的翅膀,想想廢墟之下的阿曼達。
出示課件:
只見廢墟下的阿曼達,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對危險,面對死亡,阿曼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這里,阿曼達對同學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同學在哭,他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阿曼達。
2、指名學生說。
預設:
如:在廢墟中,阿曼達對自已的同學說:“大家請別害怕,我們并不是膽小如鼠,我們要勇敢,請相信我的父親,一定會來救我們的。”說完,阿曼達又想: “父親啊!你會不會找到我和同學們?并把我們都救出來。”突然阿曼達的雙手合在一起,跪下來,對著那一點點光線,輕聲說道:“求老天保佑我的父母活著,而且把我和我的同學救出去。”
(師評價語:你的想像合理;你塑造了一位信任父親、勇敢、先人后己的兒子;你描述了一位了不起的兒子;你所描述的阿曼達多么勇敢啊!
3、運用所學方法嘗試描寫。(12分)
課件出示:想像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4、學生寫文
導語: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所學方法嘗試描寫,將動人的畫面定格在紙上。時間12分鐘。開始吧!
【設計意圖:學生是習作實踐的主體,只有寫才會寫。讓學生選擇自已認為最打動人心的畫面用筆自主抒寫。給學生充分的習作時間,讓學生在“豐富的安靜”中再現(xiàn)當時阿曼達在廢墟下的想法。在描寫中,學生果然依法而作,方法的運用比較靈活恰當,做到了學以致用。】
四、互動點評 修改提升(12分)(2+3+3+2+2)
1、誰愿意將自已的作品與大家分享?學生展示作品。(2分)
2、師評、生評(3分)
師:告訴在場的教師,你叫什么?多么輕快的名字啊!聲音響亮,充滿自信,同學們,看看XX同學的作文,字跡工整,寫到了第——行的位置。王老師先給你點個贊。
開始讀吧!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這是一種能力。
生讀,讀后師評
師:聲情并茂,謝謝你的朗讀。
同學們,王老師已經被XX同學的文章打動了,在這之前,我已迫不及待地在文章上畫下了波浪線,這幾處文字中,哪一處也打動了你呢?
生評,并說出打動自已的原因。
預設生1:小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的描寫,讓我看到了一位勇敢的男孩。
生2:小作者圍繞中心意思寫。寫出男孩的了不起。
同時師可引導:同學們可從以下方面思考:
(1)這段話表達了怎樣的中心意思?(阿曼達信任父親、勇敢、先人后己的品質。也可以從中滲透出父親平時對阿曼達的影響)
(2)圍繞中心意思,用怎樣的方法和內容表達?
方法:描寫方法。
師:同學們,XX同學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描寫方法,你們說,該不該給XX同學再點個贊。
也可評:你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善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等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描寫方法,真行。你們說,該不該給XX同學點個贊。
好謝謝你。同學們,XX同學在短短的十幾分鐘之內就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大家把掌聲送給這位小作家。
3、同學們,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反復讀自已的文章,修改不足之處。(3分)
4、展示、欣賞、分享。(2分)
師:同學們,我們不僅要會寫,還要學會欣賞、下面也請同學互換作品,用波浪線在同桌的作品上畫出描寫精彩的語句。
請文章中有兩次波浪線的請舉手。沒有兩次也沒關系,繼續(xù)努力。
看來,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有寫作的潛力,老師要為全班同學點贊。你們知道嗎?作家就是從一句精彩開始的。
【設計意圖:學生習作的展示不是為了評判學生寫得好壞,而是通過展示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習作訓練的重點,領悟寫法,優(yōu)化表達。通過自讀、互讀、賞析分享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修改的能力,助推表達的優(yōu)化,增強讀者意識,提振習作信心。】
五、總結延伸 走向生活(1分)
同學們,今天我們嘗試著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來表現(xiàn)人物的品質特點的描寫方法。課后,請同學們回顧自已的生活,用這種方法描寫愛之歌,寫一寫,改一改,你的文章一定會更精彩。
附:板書設計:
地震中的父與子
語言
動作 了不起
神態(tài)
外貌
4.1.2教學活動
活動1【作業(yè)】地震中的父與子
課后作業(yè):運用所學的“通過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神態(tài)進行描寫,表現(xiàn)人物思想品質的表達方法。”描寫一個人。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