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震中的父與子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北京市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語文五年級上冊17地震中的父與子-北京市省級優課
《地震中的父與子》
——主題閱讀之“父母之愛”
單元教學設計思路
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以“父母之愛”進行編排,旨在從不同角度呈現父母之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較之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回報父母的愛”專題,文本上多了一些用心感悟與思考的空間。通過對教材的研讀,將本單元的教材進行了重組,意從“父愛如山”和“慈母情深”兩個大主題來引導學生閱讀,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為首篇引發學生對“父愛”“母愛”兩大主題的思考。
本課通過對《地震中的父與子》、《父愛安全網》兩篇同主題文章的比較和探究落實單元點“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體會不同表達方法在表情達意上的效果,培養學生主題閱讀的意識,在得情、得意、得法的基礎上,增大課內閱讀量,拓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資源利用與學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與子》、《父愛安全網》這兩篇課文“父親”人物形象鮮明,大愛無聲,學生樂于閱讀。在“主題”、“特殊背景”、“表達方法”等方面很有“求同”“比異”的主題閱讀價值。本課緊扣單元導讀中“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這個讀寫點,從表達方法上入手,捕捉故事中的感人情節,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不同表達方法在表情達意上的效果,明白“依情而定”的語言運用規律。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等描寫感受人物品質與情感。因此課內精讀篇《地震中的父與子》對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等精讀任務在第一課時基本已經完成;而《父愛安全網》也是在課前熟讀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比較的。
教學目標:
1.通過文章中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感悟父愛,體會父愛的崇高與偉大。
2.通過觀察、對比表格,感悟作者是怎樣表達出父愛如山的,養成同主題比較閱讀的意識,提高閱讀能力。
3.通過兩篇文章的主題閱讀,體會不同表達方法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之處,感悟寫法的“依情而定”。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觀察、對比表格,感悟作者是怎樣表達出父愛如山的,養成同主題比較閱讀的意識,提高閱讀能力。
2.通過兩篇文章的主題閱讀,體會不同表達方法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之處,感悟寫法的“依情而定”。
2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圍繞“父母之愛”這個主題一起學習,先來走進這篇文章——生齊課
二、整體回顧 (一)回顧主要內容
師:《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評價:他的概括能抓住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而且做到語言簡練,誰再來說一說。(2人)
(板書:了不起)
師導:再來回憶,我們又是通過文中的哪些描寫感受到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呢?(板書:語言、動作、外貌)下面我們借助這些學習收獲再次走進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三、品味語言,領悟寫法 (一)品讀《地震中的父與子》 1.出示學習提示,生自讀。
2.集體交流反饋
師引:在組內的交流很多同學被這位了不起的父親打動了,那誰能通過一處最打動你的情節來說說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動作和外貌來表現父親的了不起的? 生匯報情節一:挖掘
(1) 師啟發:你是抓住了父親的外貌/動作/時間的推移來體會的,誰也和他一樣被這樣的描
寫打動了?有沒有補充?(3生)
師:透過這樣的情節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父親?(疲憊、堅持)
(2)同樣是寫挖掘時間漫長能不能這樣寫呢?兩生讀:一生讀上面的部分,一生讀下面的部分。
出示比較朗讀——兩生對比讀
自學:默讀思考: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動作、外貌表現出父子的了不起的?簡單批注。 共學: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他挖了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
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 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
師引:聽了他們的朗讀,你有什么感受?你還想說什么? 預設1:文中這樣寫時間顯得時間很漫長;
師導:挖掘的時間36小時并沒有因為寫法的不同而改變,為什么這樣寫就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漫長呢?想象一下:父親當時是怎樣挖的?結合你搜集的資料再來想象:父親挖的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困難或是危險?
預設2:寫父親的外貌體現出父親挖得十分艱辛
師導:你能結合上面的動作時間(那位同學對挖掘時間的感受)再來體會文中為什么這樣寫父親的外貌?
預設3:生結合生活說感受
師導:36小時不休不眠廢寢忘食不顧自己安危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
師點撥:是啊!透過這樣的動作和外貌我們可以想象父親的艱辛!但我們無法想象的是父親憑著血肉之軀在地震中、地震后經歷了怎樣的九死一生!(播放視頻)
(3)感情讀:此時請你帶著自己內心的感受,都來讀一讀!(感情齊讀)此時透過這樣的動作與外貌你們讀懂了父親的內心嗎?(堅持、一個信念)
師導:還有哪個情節讓你感受到作者是怎樣來表現父親的了不起的? 匯報情節二:求助隨生出示—
(1)請一生讀語言
(2)師啟發:你們發現了什么?重復嗎?父親是在什么情形下說出這三句話?讓我們回到課文中
預設:好心人勸說;消防隊長勸說;警察勸說
(3)分角色勸說:一生讀父親語言;三生分別讀好心人、消防隊長、警察勸說;
(4)師導:從他們的語言中你聽出了什么?從這樣看似重復的語言中你讀懂了父親的心嗎?(堅持,一個信念)
“誰愿意幫助我?”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太晚了,沒有希望了。” “誰愿意幫助我?”
“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請你離開。”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你很難過,我能理解,可這樣做,對你自己、對他人都有危險,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
4
板塊二:走近“了不起的兒子” 生匯報情節三:父子相見
1.師引:剛才我們交流的是作者如何表現出父親的了不起;那作者又是怎樣來表現兒子的了不起的呢?有沒有補充?隨生匯報出示兒子在文中的兩段話——
師引導:大家都來讀讀這兩段內容(生自由讀)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1:兒子很堅強,相信父親一定會來救他
預設2:都是兒子的語言描寫,都有“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句話 預設3:我覺得兒子的堅強勇敢來源于一個信念。 出示——
2.師啟發:同樣的語言,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幾次? 預設:我結合上文知道這是父親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 師:是啊!父親經常對兒子這樣說——
所以在廢墟下的兒子這樣告訴同學——
所以當安全出口開辟后兒子讓同學先出去,因為他知道——
師小結:這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話,這是父親對兒子的承諾!這也是兒子對父親的信任,正是這樣的“承諾”與“信任”最終讓(出示畫面語句)“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
(二)品讀《父愛安全網》重點片段 1.出示表格:
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不論發生什么,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我告訴同學們不要害怕,說只要我爸爸
活著就一定會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你說過,不論發生什么事,你總會和我在
一起。
” “不!爸爸,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我知道你會跟
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么,我知道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5
小結過渡:同學們我們看,《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作者就是通過記敘一次大地震中真實的事例,運用了這樣的表達方法,把我們帶入了這樣感人的情節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不起的“父愛”。下面就請大家用這樣的方法來自學《父愛安全網》,完成表格的填寫。(填完的同學可以觀察一下表格,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交流匯報
(1)師:誰來把你的學習成果和大家分享?生上前匯報:讀出動作段
(2)邊匯報師邊引導:你們同意嗎?誰還有補充?你能給大家讀一讀最感人的情節嗎?從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父愛?其他同學誰也被這樣的情節打動了?相機板書:偉大動作隨生出示
師:這樣的動作描寫有什么特點?(一連串動詞)讓你感受到了什么?(父親的焦急;父親想要把網結牢救女兒„„)
(3)請一生讀出感受
(三)比較兩篇文章寫法不同原因
教師小結:大家看(板書:父愛)同樣是表達父愛的兩篇文章,同樣是災難中父親想辦法救
課題 主題 遭遇的困境
感人情節 表達方法
《地震中的父與子》
父愛
地震
求助 挖掘 相見
語言 動作 外貌 《父愛安全網》
冬華一手抱樹,一手脫下襯衣。他用牙用手將襯衣撕成布條,結成兩根布繩,再用布繩在盆子上套了一個十字捆,系在樹上。他唯恐不牢,又換手脫下自己的長褲,用同樣的方法將盆子綁成井字形,分別系在三根樹枝上。他又除下身上唯一的內褲,用盡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條,圈在盆周圍。布條如網一樣將盆子緊緊網住。
冬華一手抱樹,一手脫下襯衣。他用牙用手將襯衣撕成布條,結成兩根布繩,再用布繩在盆子上套了一個十字捆,系在樹上。他唯恐不牢,又換手脫下自己的長褲,用同樣的方法將盆子綁成井字形,分別系在三根樹枝上。他又除下身上唯一的內褲,用盡最后的力量撕成布條,圈在盆周圍。布條如網一樣將盆子緊緊網住。
6
助孩子,我們發現表達的方法卻不太一樣,這是為什么呢?誰能說說你的看法?
師引導比較寫法:(1)為什么這篇文章只描寫了父親的動作,不刻畫一下父親的語言、外貌呢?(2)同樣是寫動作,兩篇文章有沒有區別?為什么?
師小結:是呀!這就告訴我們,無論是寫人寫事,表達方法一定要依情而定。(板書:依情而定)
四、課下作業
總結:這節課我們通過主題閱讀的形式感受到了父愛的崇高、偉大,也有了這些表達方法上的收獲。課下我們就運用這樣的方法去預習《慈母情深》《學會看病》兩篇文章,比較一下,同樣是表達母愛,在內容和表達上又有什么不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