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彼得與狼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四年級下冊第4課童年的音樂聆聽《彼得與狼》廣東省 - 佛山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音版四年級下冊第4課童年的音樂聆聽《彼得與狼》廣東省 - 佛山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掌握圓號、長笛等樂器知識的情況下,繼續加強記憶與認識,并對交響童話及交響樂知識有所了解。
能力目標:能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學習聆聽交響樂,感受樂曲旋律變化和走向,以及交響樂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
情感目標:認識彼得是一個勇敢樂觀的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對小動物的保護。
2學情分析
【教學分析】
《彼得與狼》是一首具有濃郁童話色彩的交響樂作品。歌曲樂曲結構共分為3個樂段:第一樂段呈示了各種樂器所演奏的七個主題形象,第二樂段和第三樂段則是隨著故事情節演奏不同旋律。歌曲曲調詼諧、歡快,解說詞活潑有趣,描繪出少年彼得勇敢,團結集體的形象。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能用自主聆聽樂曲,并且能利用樂器的知識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感受交響童話的故事情節及音樂魅力。
【教學難點】
1、樂器與對應故事角色的辨析。
2、如何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感受旋律正確的情感,分析出故事情節,并能進行表演。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組織教學
(1) 播放《貓和老鼠》有聲與無聲的動畫片段,讓學生比較哪個片段更加生動有趣。
(2) 引出交響童話概念,簡短介紹。
活動2【導入】二、新課導入
(1)通過播放董浩講解角色與相對應的樂器視頻,了解《彼得與狼》所用的樂器。
(2)復習交響樂樂器知識,并利用樂器分辨加強角色形象記憶。
活動3【講授】三、歌曲教學
(1) 聽第一幕音樂,結合故事圖片,讓學生感受第一幕音樂的旋律特點。
(2) 編故事,演一演。老師進行旁白解說,學生自主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片聽音樂,讓學生有了視覺與聽覺的概念,并鼓勵他們自主想象故事情節。教師再進行幫助輔導,并讓學生把自己編創的故事情節,表演出來。通過這個環節來鍛煉學生的聽覺與想象,并提高他們的表演能力。】
(3) 欣賞第二幕音樂視頻,誰來了?
(4) 聽音樂,猜一猜小動物們面對狼來了,都有什么反應?最后狼吃掉了誰?
【設計意圖:樂曲此部分為教學重難點部分,首先通過直觀的視頻音像資料,讓學生感受故事情節的轉折,并充分強調了代表狼這個角色的樂器,圓號的音色特點。吸引了學生注意以后,就讓學生聽狼來了以后的旋律,辨析故事情節如何發展。這一部分比較難,需要讓學生全神貫注的去聽這段旋律有何樂器角色出現,充分發揮想象。但是通過這一個環節就能反映出學生是否真實掌握了各種樂器音色的特點以及旋律起伏帶來的不同感受。】
(5) 欣賞第三幕音像,感受小彼得是如何發揮聰明機智,團結小伙伴抓住狼。
【設計意圖:這一段音樂,并沒有設問。因為本段音樂的旋律與畫面結合的非常巧妙,旋律起伏跌宕。學生可以很直觀的通過賞析,感受到交響樂的生動、形象的魅力。并在最后結尾處,為下一個環節留下懸念。】
(6) 欣賞第四幕音樂,猜想獵人的形態與動作。
(7) 跟著獵人的腳步節奏,演一演。并且能準確在聽到定音鼓出現的地方,模仿獵人開槍抓狼。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樂器的分辨能力,承接上一幕的故事情節。學生通過有動感的獵人音樂,表演獵人埋伏,行走。讓學生可以學以致用,親身體會到這一幕音樂表達出來的情緒和氛圍,讓學生回味無窮。并且能夠很好的掌握定音鼓,這一帶有強烈氣氛的打擊樂器。也讓學生在這一幕得到了很好的互動】
( 8 ) 欣賞第五幕,凱旋歸來的音樂。踏著節奏,有秩序的回到座位中,拍手并感受凱旋歸來的氣氛。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承上啟下上一幕。順其自然的過渡,讓學生的興奮點再次被燃起,整個故事情節達到高潮,而學生也置身其中。】
活動4【練習】四、課后拓展
(1) 介紹《彼得與狼》的作者資料。
(2) 留下第六幕,讓學生自行編創,并結束課堂。
【設計意圖:此環節首先讓學生感受完整個故事以后,才開始介紹作者。這樣會讓學生對這部有趣生動的交響童話作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也會對作者的印象更加深刻。接下來,開放式的結尾,其實是整個故事的伏筆,每個學生對音樂的感受不同,也讓這個故事的結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鼓勵學生懂得真善美,愛護環境。并且欣賞更多的交響音樂作品,才能讓這第六幕延續下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