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彼得與狼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四年級下冊第四課《彼得與狼》安徽省 - 蚌埠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四年級下冊第四課《彼得與狼》安徽省 - 蚌埠
《彼得與狼》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彼得與狼》是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寫的一部交響童話,完成于1936年春。該作品是普羅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該曲發揮了各種管弦樂器的特征,以自然音響的模擬和性格化音調的刻畫,來描繪童話故事情節和角色的動態。作者本人還為故事情節撰寫的朗誦詞 ,具有生動活潑而又深刻的教育意義。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喜歡聆聽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樂于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聆聽、感受、對比、體驗等教學活動中,能夠聽辨樂器音色特點及所塑造的音樂形象。
3.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西洋樂器單簧管、大管、圓號、定音鼓,了解交響童話,并能哼唱刻畫彼得形象的音樂主題。
教學重難點:聽辨樂器音色并能說出他們所代表的角色。 教學用具:多媒體 自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1)播放《貓和老鼠》有聲與無聲的動畫片段,讓學生比較哪個片段更加生動有趣。 (2)引出交響童話概念,簡短介紹。 二、出示課題
師:那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部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貼課題) 師:這部作品是由蘇聯的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于1936年創作的。 三、介紹角色及樂器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童話。首先,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故事中的角色。(彼得、狼、小鳥、鴨子、小貓、獵人、爺爺)
師: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非常的有智慧,他用各種不同的樂器來刻畫故事中人物和動物的性格、動作及神情。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樂器?看看你們有認識的嗎?
四、聽音色辨角色 1.說一說
師:下面我們看看故事中這四個動物角色,哪位同學能說一個它們分別有什么特點? 師:接下來,我們通過聆聽樂器的音色,來找出它們各自的演奏樂器好嗎? 2.聽一聽
① 長笛:以高音區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頻繁旋轉般的旋律,表現靈活好動的小鳥。 ② 圓號:圓號被稱作交響樂中的樂器之王,弱奏時音色暗淡,強奏時有粗狂破裂的音質,有種陰暗的感覺。表現了一只兇殘可惡的大灰狼。
師:接下來大家可要仔細的聆聽,一定要通過音色來找出刻畫了哪個角色。
③ 雙簧管:雙簧管音色柔和,與鴨子的叫聲很像,生動的刻畫出那走路搖搖擺擺的可愛形象。
④ 單簧管:音色純凈,吹出輕快活潑的跳躍音調,顯示出小貓的詼諧可愛的性格。 3.連一連
師:我們一同來看看答案,原來作曲家也是這樣安排的。 4.辨一辨
師:聆聽兩段旋律辨別哪個是刻畫彼得的。
師:同學們的小耳朵真的很靈敏。接下來,老師播放兩段旋律,你們聽哪一段是描述彼得的?為什么?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聆聽一邊,辨別一下它是由什么樂器演奏出來的? 師:原來是由弦樂組演奏的,那我們來隨琴模唱一下彼得音樂主題吧。 5.看一看(1)
師:那你們對剛剛的另一段音樂還有印象嗎?我們通過觀看一段視頻,看看它在刻畫哪個角色?
師:大管的音色渾厚、粗獷,表現出爺爺講話低沉,說話和走路慢吞吞,并愛嘮叨的人物形象。
6.看一看(2)
師:定音鼓以急速密集的滾奏,來表現獵人及槍聲。
師: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已經為故事中的角色找到了適合的演奏樂器,那接下來,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想不想知道故事講的是什么事情呢? 【設計意圖】
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聆聽音樂,給學生帶來豐富的聆聽體驗。如模唱彼得音樂主題,使學生在哼唱中體驗音樂要素對于刻畫彼得的歡快活潑的性格起到的作用。通過對不同音樂形象的比較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在對比中得到完美體驗。從而達到有效的聆聽。在本環節突出了體驗式音樂教學的主體性特點,重視學生的自主體驗和感悟。 五、分段聆聽
師:老師把這個故事分了三部分,我們先聽一聽故事的第一部分。如你聽出哪個角色請用動作表現出來。 1. 第一部分(晨景) 1) 彼得出場
師:你們聽,第一個出場的他是誰?可以用動作表現出來。 師:清晨,彼得打開后門來到空曠的綠草地上。 2) 小鳥出場
師:這時候彼得遇見了他的一個好朋友,你們聽它是誰? 生:小鳥 3) 小鴨子出場
師:那在剛剛彼得出來的時候忘記關后門,你們聽是誰偷偷的跟著溜出 來了?(小鴨子。) 4) 小貓出場
師:可是這時候,彼得突然緊張起來了,他看到一只小動物躡手躡腳的向小鳥走來了,那是誰讓彼得這樣緊張呢?
師:原來是小貓走過來了,它看小鳥和鴨子在吵架,想偷偷地把它給抓住,可這時候彼得突然喊道“當心”。小鳥一下子飛到了大樹上,鴨子也趕緊走了。 5) 爺爺出場
師:這個時候,爺爺看到彼得自己跑出來就氣沖沖的來了,因為這里是一個危險的地方。萬一從樹林鉆出一只狼來,那該多危險呀。
師:可是彼得對老爺爺的話根本沒有在意,他說,少先隊員難道還怕狼?老爺爺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彼得手把他拉回家去,并把門給牢牢的鎖上了。
師:真的沒錯,彼得還沒來得及走開,真的從樹林里出來了一只大灰狼。
師:那第一部分的音樂我們欣賞完了,哪位同學能說一下這一部分的音樂描繪出一個怎樣的氣氛呢?(音樂籠罩著夏日鄉村一種安寧閑逸的氣氛。)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同時也通過這種形式反饋上一環節學生的認知情況,從而得到反饋。本環節重在教師 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起學生所有的感知覺,為欣賞體驗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 第二部分(抓狼) 1) 觀看視頻片段
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交響童話的第二部分。狼出現了,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們好不好奇呢? 生:好奇
師:接下來,我們通過視頻來看一看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情? 師:哪位同學能把剛剛看到的事情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呢? 2) 觀看視頻片段
師:這時候你們聽,誰急匆匆的趕過來了? 生:獵人
師:是的,這時候獵人邊開槍邊走來。第二部分的內容我們已經欣賞完了,哪位同學說一說這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
從音樂要素的變化感知故事情節的推進,讓學生在聽、看、講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的表達自己對音樂的體驗和感悟。 3. 第三部分(凱旋)
師生共同表演第三部分的音樂。 師:那這一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
在聆聽體驗、視聽體驗、表演體驗的過程中,從單純的知覺欣賞上升到情感欣賞階段,通過表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六、課堂小結
師:通過欣賞這部作品,哪位同學感悟到從中的道理呢?(這首交響童話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我們團結起來,勇敢而機智的進行斗爭,任何強大的敵人都是可以戰勝的。) 師:這部交響童話時間很長,今天所欣賞的是由老師剪輯過的版本。下節課我們來欣賞完整版的彼得與狼。下課。
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我在教學《彼得與狼》這課時,從一開始我就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傾聽樂器的音色特點,傾聽樂器演奏技巧的體現。同學們都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并且輕聲的哼唱每種樂器所演奏的主旋律。當這種樂器的音色再出現時,學生就會很快的答出是什么樂器及代表的人物形象。所以本節課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加深了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只是在教學過程當中,語言不夠簡練,導致課堂延時4分鐘,希望在下次的教學中能夠克服這一不好的習慣,使語言更加簡潔精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