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月光下的鳳尾竹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音樂下冊第六單元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黑龍江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教學設計
授課年級:三年級 課型:欣賞課 課時:一課時
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本節課《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欣賞課,作品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創作,四三拍,C宮五聲調式,曲調優美動聽,旋律舒緩悠長,極具傣族特色。
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葫蘆絲的吹奏技巧,有器樂演奏基礎,同時具有一定的識譜、吹奏葫蘆絲的能力。這一學段的學生以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應注意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
教學方法:情景法、欣賞法、律動發、創作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電子琴、葫蘆絲
教學目標:
1. 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了解葫蘆絲的構造,感受葫蘆絲特有音色,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樂曲情緒和樂器音色特點的感受。
2. 分段聆聽欣賞,通過聽、唱、吹、演等教學方法,能吹奏主要旋律,能結合音樂特點進行創編并參與表演。 3. 了解傣族音樂文化特點,感受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教學重難點:感受葫蘆絲獨特的音色,了解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及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準備:
(一) 有關《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頻和視頻、圖片、多
媒體課件。
(二) 學生進行分組,利于小組成員之間的表演、探索、
交流。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 激趣導入 1. 了解民族音樂
師:同學們,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
師:你們都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師:同學們都知道這么多的少數民族呀!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各民族間的音樂也是各有特色,老師這有幾段少數民族音樂,現在帶你們感受一下,看同學們能不能聽出是哪些民族的音樂!
課件展示:播放新疆、朝鮮、傣族相關音樂。
2. 了解傣族
師:同學們你們都回答對了,那說到傣族你們想到了什么? 師:老師現在就帶你們去了解傣族!
課件展示:傣族的重大節日,傣族的歌舞,傣族的民族樂器。
3. 了解葫蘆絲
師:傣族最具名族特色的樂器就是葫蘆絲,同學們你們了解葫蘆絲嗎?你們熟悉葫蘆絲的聲音嗎?你們知道葫蘆絲的構造嗎?
師:聽老師這有三段音樂,分別由這三種樂器演奏的,你們認識這三種樂器嗎?這三種樂器是我們國家特有的民族樂器,嗩吶、竹笛、葫蘆絲,現在我們來聽一下,哪段音樂是葫蘆絲演奏的!
課件展示:嗩吶、竹笛、葫蘆絲三件樂器和樂器演奏的聲音。 師:同學們的小耳朵太靈敏了,但是能聽出葫蘆絲的聲音,
不算你了解葫蘆絲,請同學們看,誰能回答上來這三個問題,你才算真的了解葫蘆絲。
課件展示:葫蘆絲結構特點,音色特點,音樂表現。
設計意圖:通過導入部分音樂帶出民族,民族引出樂器,利用環環相扣的主題,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后面的教學。
三、 完整欣賞樂曲 1. 完整聆聽樂曲
師: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葫蘆絲樂曲,你們聽。 2. 感受樂曲情緒
師:動聽的旋律仿佛帶著老師走入了那片美麗的竹林,同學們誰能說一說,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這首樂曲的速度是怎樣的?樂曲帶給怎樣你的感受? 3. 作者介紹
師:這首動聽優美的樂曲是我國朱敏作曲家施光南創作的,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旋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設計意圖:通過初聽,讓學生對樂曲有了初步的感受,對樂曲的情緒、意境、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表達出來。
四、 分段欣賞樂曲 1. 第一部分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聆聽,你感受出這首樂曲分為幾個樂段嗎?
(1)聆聽第一樂段
師:哪組同學能為我們吹奏第一樂段,讓我們感受下第一樂段的旋律。 (2)熟悉樂譜
師:誰能說一說在這一樂段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句旋律?
師:請你為我們范唱這句旋律。
師:相同的兩句旋律在演奏中我們應該做怎樣的處理? 師:誰再來說一說你喜歡那句旋律?
師:通過欣賞老師發現在這一樂段,中八分音符出現的次數比較多,這樣一個樂段帶給你了怎樣的情緒?
2. 第二部分 (1)聆聽第二樂段
師:哪組同學能為我們吹奏第二樂段?
師:通過聆聽,誰能告訴老師第二樂段對比第一樂段,節奏上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師:多處二分音符和附點節奏的出現,讓第二樂段的情緒
出現了什么樣的變化?
師:我們一起來演唱一遍第二樂段。
五、完整演奏、抒發情感。
師:通過剛才的聽賞,我們對這首樂曲有了新的認識,對傣族的音樂風格特點有了了解,老師把同學們發現的音樂要素,加入到樂曲中,現在讓我們完整的來演奏這首《月光下的鳳尾竹》。
設計意圖:分段聆聽樂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把握主導地位,解決作品中的重難點,充分的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六、 小組創編,拓展延伸。
師:音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就像我們今天認識的傣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一首歌曲他們能唱、能跳、能吹、能打,我們這首《月光下的鳳尾竹》能不能加入這些元素來表現呢?
師:小組間開始討論,你們小組想在樂曲中加入什么元素來表現。
師:現在請同學們開始創編。 師:請各小組展示你們創編的成果。
師:現在讓我們加入你們創編的成果,再把這首樂曲完美的演繹。
設計意圖:通過樂曲創編,加入和聲、打擊樂、舞蹈等綜合性元素,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增強了同學之間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七:課堂總結,情感升華。
同學們,無論種族、無論國家,音樂都是我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音樂無國界,讓我們去聆聽、去感受,讓行走的音樂帶我們領略更多的大美河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