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月光下的鳳尾竹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月光下的鳳尾竹》海南省 - 海口國家級優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月光下的鳳尾竹》海南省 - 海口國家級優質課
課題:《月光下的鳳尾竹》
音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
一、教材分析:
葫蘆絲獨奏《月光下的鳳尾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三課時。第六單元的主題是“五十六朵花”。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民族音樂文化。有一首歌唱的好“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每一朵花都充滿了民族魅力。通過欣賞葫蘆絲獨奏《月光下的鳳尾竹》,認識民族樂器“葫蘆絲”,了解傣族民間音樂形式及風格特點,從中也可讓學生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及對少數民族的樂器有所認識和了解。
二、學情分析:
進入三年級,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及音樂題材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對一、二年級有所提高。在音樂教學中,可通過欣賞樂曲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聽辨能力、視唱樂譜的能力、分析作品的能力、感受不同音樂情感的能力。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通過歌唱的形式或欣賞的形式認識、了解了一些民族和西洋的樂器。學生在音樂課中多以歌唱為主,雖說認識了一些相關的樂器,但對民族音樂中民樂器的了解還是很少的,通過欣賞也可從中了解一些音色特點明顯的民樂器。熟知其外形特點及音色特點,積累一些樂器各方面的知識,充實學生的自身音樂文化修養,為成為一位有各方面文化內涵的學生奠定基礎。 三、教學內容:欣賞葫蘆絲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四、教學課型:欣賞課 五、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欣賞葫蘆絲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感受并能說出樂曲抒情、柔美地情緒,分析樂曲,可以視唱主題旋律。
2、知識目標:認識傣族吹奏樂器葫蘆絲,了解它的形狀、分辨它
的音色;知道《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具有傣族音樂風格的樂曲。 3、情感目標:熱愛民族音樂,發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六、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傣族音樂風格的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感受傣族樂器葫蘆絲悠揚的音色及樂曲優美、柔和的情緒,視唱并記憶樂曲主題旋律。 七、教學難點:1、記憶葫蘆絲的音色并能正確聽辨。 2、可以視唱《月光下的鳳尾竹》的主題音樂、分析樂曲段落。 3、了解傣族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八、教學準備:音樂課件、葫蘆絲八件、孔雀圖片、鳳尾圖片五個、課題圖 片、曲譜、電子琴、粉筆。 九、教學課時:一課時 十、教學過程:
(一)意境導入,引出課題 設 計 意 圖 1、提問導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能說說自己知道的民族嗎? 2、老師跳一小段傣族的孔雀舞,學生欣賞。提問:這個舞蹈是哪個民族的?(回答出傣族,引出“傣族”這個民族。) 3、出示一組關于傣族文化的圖片,簡單介紹一下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節日、吉祥物等相關歷史、文化知識。[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西雙版納自治州和德宏傣族自治州兩個地方,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干凈,常沐浴,最歡樂的節日是“潑水節”,用這種方式沖走災難帶來吉祥。]引出本課課題《月光下的鳳尾竹》。[課題出示在黑板上] ※導入部分通過提問、舞蹈、圖片等形式,為學生欣賞樂曲創設意境,調動學生對欣賞課學習的積極性,并產生興趣。
(二)欣賞《月光下的鳳尾竹》 設 計 意 圖 1、播放樂曲(全曲),請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 聆聽這首樂曲你能聯想到什么情景?樂曲情緒如何?讓學生閉上眼睛或跟隨老師劃三拍子感受樂曲的韻律。【樂曲比較長,在欣賞的過程中老師可用語言、律動等方式引導學生聯想情景、感受情緒】 2、分段欣賞,聆聽樂曲的兩個樂段主題旋律,分析樂曲,視唱并記憶樂曲主題。 1)主題A a)說說樂曲是幾拍子的?復習三拍子指揮圖式。 b)分析主題A的樂句,老師先視唱主題A,出示樂譜,引導學生分樂句 ,然后分樂句學唱主題A的旋律。(要定C調) c)老師演奏主題A,學生劃拍子跟隨完整視唱主題旋律。 d)聆聽主題A,說說它的節奏和速度有何特點? e)樂曲把我們帶到了傣族竹樓幽靜、優美的情境中 2)主題B a)聆聽主題B旋律,提問:與第一樂段相比節奏情緒有什么不同?(旋律節奏更舒展,出現在高音 ※在沒有看教材的前提下,帶著問題去聆聽,可以提高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聽樂曲時身體的律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體驗音樂,音樂聽覺不能自始至終保持靜態,否則會精神疲勞,動靜結合是音樂的需要,對于學生分析樂曲相關知識也非常重要。 ※首先是復習四三拍拍號。學唱主題A是提高學生唱樂譜的技能,選用圖譜是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主題A旋律 四個樂句旋律,加強學生對主題A旋律的印象,正確演唱主題A ,并牢記主題A 的旋律;揮拍子是復習前面課程學過三拍子指揮圖式的知識。 學生通過對主題A、B的聽辨,感受并分析樂曲不同主題的情緒、速度、節奏的變化及要描繪的情境,形成對比,進一步增進了學生對樂曲主題的印象,從而更好地記住樂曲。
區,情緒更加顯得有激情) b)給人以舞動的感覺,與主題A形成鮮明的對比 3、完整欣賞 請一位學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生或老師完整的演奏《月光下的鳳尾竹》,(同時PPT播放一些與 傣族相關的景色、節日、人文、吉祥物等的圖片) 1)聽到這么優美的音樂,你能說說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么?(旋律優美、動聽,曲調柔弱纖細、和諧。) 2)演奏這首樂曲的樂器是什么樂器?屬于那一類? ※采用現場演奏,把欣賞課的氣氛推向高潮,通過聆聽總結傣族音樂的風格特 點,加強對傣族音樂的記憶。現場葫蘆絲的表演可以起到過渡的作用,把學生引向對傣族樂器的認知上。 (三)展示葫蘆絲這件樂器,并簡單講解它的構造和材質。 設 計 意 圖 1、出示葫蘆絲的圖片、老師簡單介紹這件傣族樂器。 2、老師出示葫蘆絲實物,分組觀察葫蘆絲實物,讓學生親手接觸一下葫蘆絲。提問:形狀有何特點? 3、找兩位同學分別在老師的指導下試吹奏一小段葫蘆絲旋律,學生思考。 1)葫蘆絲的音色有何特點? (音色柔和、優美、圓潤、婉轉,略帶鼻音) 2)“略帶鼻音”這個特殊的音色特點,老師要引導學生記憶。 ※提起學生認識樂器的興趣。 ※讓學生從接觸實物的過程中,親身感受葫蘆絲的形狀、材質,通過自己的表述,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件樂器的印象。 ※通過學生試演奏葫蘆絲這件樂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樂器的興趣,吸引學生。學生通過參與聽辯, 加強學生對葫蘆絲音色的記憶,特別是“略帶鼻音”這個很特有的音色。 (四)思考與練習 設 計 意 圖
結合傣族的音樂風格和葫蘆絲音色的特點,聆聽三首樂曲片段,說說哪段音樂是用葫蘆絲演奏的傣族樂曲? ※通過思考與練習中習題的解答,檢驗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讓學生鞏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教師能從中了解學生對這節課內容掌握的程度。 (五)通過圖片 小結: 設 計 意 圖 今天這節課,我們了解傣族的節日、人文環境,認識了傣族的民族樂器葫蘆絲,欣賞了優美的具有傣族音樂風格的《月光下的鳳尾竹》。 ※通過圖片回顧這節欣賞課所學的內容,起到總結的作用,并樹立學生熱愛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目標。 (六)音樂拓展: 設 計 意 圖 1、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是很有魅力的,很多藝術家們為了創作歌曲、舞蹈等藝術作品,常常去祖國各少數民族地域去采風,吸取創作靈感。 (1)結合本課傣族音樂文化,欣賞一段楊麗萍老 師創作的孔雀舞《雀之戀》。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看圖片,簡單了解名族舞蹈家“楊麗萍”。 2、 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博大精深,愿我們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民族,把民族音樂文化發揚光大。 通過音樂拓展的內容思考:“五千年浩瀚文明史,留下的不只是歲月的印記,更多的是數不清的文化資源。在這些厚重又獨特的文化資源中,我們還能 向世界推薦什么?”讓學生們有所啟示,使得本節欣賞課升華到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更高境界。 (七)總結比賽結果 頒發吉祥物“孔雀”圖片。 十一 、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