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nature park
所屬欄目:小學英語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 6 In a nature park Part A Let's talk廣東省 - 東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版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A Let’s talk教學設計
課題:Unit 6 In a nature park A Let’s talk
教 材:新版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上冊 Unit 6 課 型:對話新授課 年 級: 五年級 上課時長: 40分鐘
一、 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2
【語言知識目標】
1.學生能運用聽力技巧完成Let’s try相關練習。
2.能夠聽、說、讀、寫本課的核心句型: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 No, there isn’t. Is there a lake? Yes, there is.
3.能夠在語境中理解新單詞forest, river, lake, go boating的意思,并能正確發音。
【語言能力目標】
1.能夠聽、說、讀、寫并在情景中恰當運用以下句型詢問并回答有關什么地放有什么(嗎):Is there a …in/near/on…?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2. 能夠按照正確的意群及語音、語調朗讀對話。 3.能夠簡單詢問和介紹什么地方有什么事物。 4.能運用已有的語音知識進行正遷移拼讀新單詞。 【情感態度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情待友,積極弘揚本土文化。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 【學習策略目標】
1.注重新舊知識融匯貫通,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和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多元思維。 【文化意識目標】
培養學生愛護環境意識,合作意識。 三、學情分析
1. 語言知識
學生在本課學習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功能句型:What’s in the …? There is/are ….并能夠在情景中運用以上句型對話。學生能夠聽、說、讀、寫一些有關自然公園的單詞和詞組。
2.語言技能
通過之前的英語學習,五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演能力。如:能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對話。能夠根據要求進行角色表演。五年級學生思維
3
活躍,逐步學會獨立進行邏輯論證,語言學習大多仍以經驗感知型為主,而本學段學生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對事物體驗的深化,內心世界比較豐富,教學可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體驗作為切入點。
3.語言策略
學生具備小組合作學習技能,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任務型學習。本課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顧及學生水平差異。開展了同伴合作活動,發揮同學間合作學習的優勢。能夠在教師引導下積極運用所學語音進行表達和交流完成任務。
4.情感態度
小學五年級學生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具備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敢于大膽表達,樂于參與語言實踐,學習的成功感逐漸成為本學段學生英語學習的內驅力。能夠積極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5.文化意識
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生活和學習了解到一定的環境保護意識,在不同的公共場所活動等要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習慣等。 四、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自新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 6 In a nature park A Let’s talk,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對話新授課,是本單元第一節對話課。本課教材以對話學習為主,主要開展聽說訓練,輔助讀寫練習以及拓展性交流活動。是該單元前后知識融會貫通的載體,內容承上啟下。
本課Let’s try部分通過聽音選詞What’s in the park?呈現了Let’s talk的背景。學生可通過聽力練習獲得Let’s talk板塊場景信息,為進入正式的對話學習做好準備。Let’s try部分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讀懂題目要求,學會獲取信息。 Let’s talk的核心句型是: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 No, there isn’t. Is there a lake? Yes, there is. 通過Miss White和Zhang Peng的對話,讓學生感知上述句型的語義及語用情景。Let’s talk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在圖片和教師幫助下理解對話大意,并能回答對話下面的問題;能夠用正確的語音、語調朗讀對話,并能進行角
4
色表演;能夠聽、說、讀、寫并在情景中恰當運用以下句型詢問并回答有關什么地放有什么嗎:Is there a …in/near/on…?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能夠在語境中理解新單詞、詞組forest, river, lake, go boating的意思,并能正確發音。
本課主要談論自然公園這一話題與學生生活貼近,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在本課的教學中,創設學生去清溪鎮森林公園游玩的情境,通過多樣教學活動,梯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能夠聽、說、讀、寫并在情景中恰當運用以下句型詢問并回答有關什么地放有什么事物:Is there a …in/near/on…?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6
六、教學環節與活動
Step 1. Warm up
1. Ice broken. Know about me:(Which one is Not true?)
先讓學生看一組關于教師個人信息的照片,然后讓學生找出不正確的一項。(見圖1)
圖1
【設計意圖】借助猜測教師信息集中學生注意力,師生進行對話,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自然引入話題in the park。
2. Review: Competition
復習舊知,在師生比賽中復習There be句型,承接上個猜教師信息的第三個問題的話題,引導學生說出在公園里面有哪些經常看到的東西。(見圖2)
T: There are some trees in the park. S: There is a lake in the park. T: There are some trees in the park. S: There is a bridge in the park. S:…
7
圖2
【設計意圖】在激情引趣的師生比賽中,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復習鞏固上個單元所學的There be重點句型,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t’s try.
T: Look! Who are they? Ss: They are Chen Jie and Mike.
T: They are not in our school. They are in the nature park. What’s in the park? Let’s listen. T: OK, which one did you hear? S: Forest.
2. Talk about the map.
T: Look at this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at map is it? This is a map of _______?(圖3) S: Yes.
8
圖3
3.Predicting: Look and guess.
引入Miss White與Zhang Peng對話內容,創設We’ll go to the Qingxi nature park.的情景,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測缺失的句子。(見圖4)
T: That’s a good news. Zhang Peng is excited. Let’s guess what does he say.
圖4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進行猜測,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讀圖能力。
9
Step 3. Practice 1. 解構文本Let’s talk (1) Read and discuss
小組討論選擇合適的句子。(見圖5)
圖5
(2) Listen and check
【設計意圖】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關鍵詞獲取相關信息,了解對話大意,在此基礎上,利用骨架文本,引導學生關注句子之間的聯系,并引導學生討論選擇補充文本的關鍵句子,使學生關注句子的結構,關注句子的細節。
(3) Watch and answer
引導學生聽對話獲取關鍵信息并回答問題,了解對話大意。(見圖6)10
(3) Try, listen and imitate (見圖7)
圖7
鼓勵學生根據重讀、連讀、升降調等符號進行嘗試朗讀,進而對比模仿跟讀課文錄音。
(4) Dub the cartoon
教師播放課文錄像,分角色為錄像配音,請學生表演展示。 (5) Role Play
學生分角色進行角色表演。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模仿跟讀,注意連讀、句子的語調,培養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培養學生模仿地道英語的自主意識和習慣。通過表演,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內化學習內容。
Step 4. Production(創造性重構文本) 1. Ask questions
T: Do you like this park? Why? 設置開放性問題,活躍學生思維。
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Qingxi Nature Park? Look! There is a route for you. (延伸本節課的對話內容,引導學生深入談論對話)見圖8
11
圖8
2. Let’s talk. (Substitution) 替換練習,半控制創構文本。(見圖8)
教師提供語言支架,引導學生相互猜一猜自然公園里面能看到什么,用“Is there a…in the park?”來提問,把提問權還給學生。再播放這條路線看到的東西,進行對話替換練習。(見圖9、10)
圖9 圖10
3. Make a new dialogue(創造性重構文本)(見圖11、12)
教師展示公園的另一條路線讓學生發現美麗的景物,提供可用句型,引導學生創編自己的對話。
12
圖11 圖12
【設計意圖】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運用核心句型進行猜測,繼續運用清溪公園的導游圖,利用從中的另一條路線,引導學生創編對話,表演對話,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現對文本的創造性重構。
Step5. Assigning homework Write a diary.(見圖13)
圖13
13
【設計意圖】與課堂所學緊密結合,把所學延伸到課外,趣味的作業形式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符,生活化時代化的作業具有讓學生高質量完成作業的內驅力。
七、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八、教學評價
在本節課中,根據五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及個性特點,采取了多樣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1.評價內容:
(1)表揚評價。教師與學生對學生回答問題進行評價:Good try./Great./Super.等。及時的表揚與肯定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功感與參與的興趣。
(2)結合教學內容以Read and guess, Listen and guess, Make a new dialogue等檢測學生對目標知識的掌握。
(3)通過任務活動引導學生多思多說檢測學生對目標語言的運用。 2.評價方法:
教師課堂用語評價,教學游戲,任務活動等。十、教學反思
本節課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巧妙、有效。本課創設帶領學生去清溪森林公園游玩的真實情景,以談論In a nature park為主線,立足文本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skeleton骨架文本進行解析文本內容,利用發現游玩清溪自然公園的兩條路線發現不同的景物等活動進行支架式文本重構,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創編對話進而創造文本性重構,多樣化的聽、說、讀、演的語言活動,引導學生有效地解讀文本,創構文本,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1.理念新穎,以生為本
外語教學必須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因為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學習者本人。本課立足課標,每一個教學環節緊扣教學目標開展,各項活動旨在先導后教,先學后教,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上采用骨架文本教學模式,通過設置梯度活動,采用兩兩合作、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學習形式,借助多媒體手段,盡量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參與課堂的廣度,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主觀能動。
2. 目標準確,過程合理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清晰、具體,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而且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已有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習興趣和動力。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始終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
3.巧用skeleton,發展思維
本節課以莞式過程性文本重構skeleton為主要設計理念,精心設計一系列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動,從解構文本、建構文本、文本重構、創造性地使用文本四個步驟,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課旨在通過“Skeleton
15
骨架文本”,將接受性學習改變為創造性使用。巧用Predicting, look and guess, read and discuss, listen and check, watch and answer,think and guess, talk about the two routes of the park 等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思考,主動嘗試、體驗、對比和運用,將無效的聽說變為有效的聽說,將接受性的使用變為產出性的使用。文本重構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培養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保證語言輸出的準確度,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也進行有效的引導,在課堂實錄中我們隨處可見學生靈動的思維。
4.立足教材,力求“六化”
新版PEP的教材內容具有整體化、交際化、生活化、人文化、能力化等特點。因此,本課教學設計立足教材特點,情景設計突出整體化。緊緊圍繞談論In a nature park這一話題開展,以游玩清溪自然公園的兩條路線發現不同的景物作為整節課主線貫穿始終,學習主題凸顯。從學生的參與度反觀,學生對這一話題比較感興趣。在對話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點,設計多樣活動促使學生多思、多讀、多說,提升其語用語言交際的能力。通過游玩清溪自然公園的兩條路線的景物,不僅學習了Is there a„? 等核心句型的爭取使用,在此過程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不同的情感,以此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自覺保護環境的態度。同時,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加入猜測游戲元素,讓對話教學趣味橫生。多樣化的任務促使教學實現了情景化、交際化、生活化、趣味化、思維化和人文化,學生在浸入式的環境中充分參與學習,在嘗試體驗中獲取學習的樂趣。
5.評價適時,得當得體
在教師的教學語言中,評價語言有著判斷、指引、激勵的功能;適時、得當的評價語言可以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欲望,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標在評價建議中特別強調了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評價要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選用合理、多樣、有效的評價方式。本節課教師關注到了全體學生,評
16
價方式多樣,評價語言適時、適度,準確得體,實事求是。比如大量運用Good job. Wonderful. Great. You really have a good imagination.等的評價語言,使得課堂教學氣氛融洽,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6.不足之處:
當然,再巧妙的設計、再有效的課堂,也難免有不足之處。教師的語言方面如果再精煉一些,在拓展環節,教師應讓學生更多地利用所學重點內容進行語言輸出練習,這樣就能更好的體現新課標倡導的“用英語做事情”的理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