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圖形的放大或縮小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西南師大六年級上冊《圖形的放大或縮小》宜賓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西南師大六年級上冊《圖形的放大或縮小》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宜賓市第七初級中學校
《圖形的放大或縮小》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意義,能理解圖形的放大或縮小
2.通過觀察、理解,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過程;掌握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方法。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合作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相關圖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課件展示:生活中物體放大和縮小的圖片。
2.觀察:你見過這些現象嗎?這些現象中哪些是把物體放大?哪些是把物體縮小?
3.舉例:你能舉出在我們的生產和生活中遇到圖像放大和縮小的問題嗎?
4.教師小結,揭示課題。
二、新授
1.課件出示例1圖片,提問:這兩張圖片的畫面相同嗎?圖片的形狀和大小呢?
學生:這是兩張大小和畫面都完全相同的圖片。
教師:用課件演示進行驗證。
2.出示房屋圖片。
教師:觀察這兩組圖片的形狀怎樣?從左到右圖形是怎樣變化的?
教師板書:形狀相同,大小不同。
4.動手操作。
(1)擺正方形。
用小棒來擺正方形,要求兩個同學一組,擺出兩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擺好后仔細觀察,同桌互議,兩個圖形有什么特點。思考:如果只有一部分發生變化或者擴大的倍數不相同形狀會發生什么變化?
(2)觀察長方形在縮小過程中的邊和角,你發現了什么?
(3)總結提煉,揭示概念。
教師:圖形放大或縮小時,形狀相同、大小不同。如果只有一部分發生變化或放大或縮小的倍數不相同,形狀就會發生變化。如果角度發生變化,圖形也會發生改變。
5.指導學生看教科書第64、65頁
6.教學例2。
(1)投影儀出示例2:理解題意,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圖。
(2)學生動筆嘗試畫一畫圖1,教師巡視。
(3)學生板演,集體評議。
教師: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4)評講反饋。教師強調
7.小組討論,明確畫法。
(1)小組討論在方格紙里畫圖的步驟。
教師:按要求在方格紙里畫圖,我們應該按怎樣的步驟畫呢?四人小組議一議。
(2)反饋討論情況,明確畫法。
數:原圖各邊的長度。
算:新圖各邊的長度。
畫:畫新圖形。
驗:是否符合題意。
8.規范操作,強化畫法。
三、練習
在方格紙上把圖形各邊放大為原來的2倍(課件出示)
在方格紙上將下邊圖形各邊縮小為原來的二人之一(課件出示)
四、總結
圖形放大或縮小的時候,每條邊都要放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每個角的大小不變。只有一部分發生變化,形狀就會發生變化。根據這個原理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