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什么是面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面積第1課《什么是面積》遼寧省 - 營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面積第1課《什么是面積》遼寧省 - 營口
什么是面積
1、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面積 什么是面積 2、教材分析
(1)為了讓學生直觀理解面積的含義,教材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實踐活動:一是“看一看 比一比”結合實例認識面積含義;接著用“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數一數”等方法,比較兩個圖形(正方形與長方形)面積大小,通過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實踐操作,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體會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用它包含的小方塊的個數來表示;進而,在方格紙上畫形狀不同但面積相同的的圖形,體會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教材這樣編排是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水平出發,依據兒童的概括能力水平,遵循“實物-表象-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來組織教材。
(2)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而言,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也能為學生今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從一維的長度到二維的面積,是空間認識上有一次飛躍。 3、學情分析
(1)學生認知基礎
本節課學習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并且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這節課的學
習,也能為以后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大下基礎。面積概念抽象,學生不易掌握,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認知特點,引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認識面積,發展空間觀念。 (2)學生的活動經驗基礎
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數學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培養了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動手實踐操作的能力, 本節課就是讓學生通過一系類可操作的數學活動,借助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熟悉的生活場景,在獲取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建立面積的表象,抽象出面積的概念,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學生在學習新知遇到的困難分析
什么是面積,學生不會陌生,但面積的真正含義的理解可能不夠全面不準確;面積大小的比較方法上,不同層次的學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差異,感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應作為突破口,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和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明晰方法的多樣化。 4、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圖形大小的實際操作過程,探索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積累比較圖形面積的直接經驗。
(3)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5、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
(2)難點:探索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6、教學方法: 啟發法、演示法、討論法、動手實踐法、合作交流法 7、媒體資源:PPT課件 蘋果盒子 ipad等 8、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在
哪聽到、見到過
面積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世界,來
研究一個話題, 什么是面積 (板
書課題) 出示數學書、語文書,一元和一角的硬幣,生活中常見的樹葉,讓學生比較比較他們的大小。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
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面”上來
小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1.理解物體上“面”的面積 a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物體,在他們的身上能找到面,現在就來找一找,比一比這些
學生結合身邊的事物,找面,比面
讓學生真正的觸摸,比較,滲透面積大小相對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感性認識。
面誰大誰小。 引導學生總結出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b讓學生結合實例理解“面積” c學生用 “面積”這個詞再次描述情境圖1中幾組事物的大小。 2.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
a把在物體上找到的面請到黑板上來。
b教師通過動畫展示,讓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c通過小兒歌讓學生發現規律。 d 舉例
3.總結什么是面積 二、動手操作,比較大小
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出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直觀比較---觀察法
借助工具比較 先猜測—再驗證 ——得出結論
引導分析錯誤案例進而總結出最科學合理的比較方法
學生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并運用“面積”一詞比較大小。
師生合作,畫一畫,涂一涂,通過師生活動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借助小兒歌“周長一條線,面積一大片。周長在四周,面積在里面”發現規律,區別周長和面積。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比較方法,在經歷了比較圖形大小的過程后,探索出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直觀比較---觀察法 借助工具比較--重疊剪切法、擺方格法、數方格法。
學生分析比較,得出數方格法最科學合理,并用數方格法完成習題2
發散學生的思維,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感知面積的含義,遵循“實物-表象-概念”的形成過程。
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動手動腦雙結合,輕松化解知識難點。
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經歷比較圖形大小的實際操作過程,探索出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面積大小策略的多樣性,積累比較圖形面積的直接經驗。
小結: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手段,讓學生參與其中,凸顯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鞏固應用
創設問題情境, 1.老師家居住的 小區要進行環境改造,工人叔叔要用方磚鋪滿空地,那塊空地上的方磚少?
2.做一名小設計師,用七塊方磚設計3種不同的方案。
3.說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等于幾個方格那么大。
學生用數方格的方
法獨立完成
學生在方格紙上畫
形狀不同,面積相同的圖案。
學生分享不同畫法
發現規律。
學生探索出數方格
的不同策略
拼一拼、連一連、移一移
緊密聯系學
生的生活實際。注
重創設生動的學
習情境,讓學生玩
中學,學中練,在
活動中體驗新知,
在解決問題中提
煉
新知。
小結: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學以致用,在這個過程中也合理利用了電教媒體,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觀,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
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呢?
學生總結匯報
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
達能力,同時梳理了知
識。
板書設計: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
或 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封閉圖形的
觀察法 重疊剪切法 擺方格法 數方格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