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加與減,里程表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里程表(二)安徽省 - 阜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里程表(二)
教學目標
1.結合汽車里程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讀常見的汽車里程表,并解決里程表中的數學問題,提高獲取信息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2.初步學會借助直觀圖和線段圖理解題意、表示數量關系,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
3.培養對身邊與數學有關事物的好奇心,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三位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低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更易于接受以直觀形式呈現的信息,為此,在本單元前面的學習中,開始讓學生嘗試借助實物圖和直觀示意圖來表達現實問題中的數學信息和數學關系,里程表(一)一課,向學生滲透了從直觀鐵路示意圖抽象出“線段”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表格中數據表示的實際含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理解本節課借助“線段”圖表示已知數據,理解題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于學生而言計算火車所經歷的各城市之間的里程,他們通過作圖等手段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本節課汽車上的里程表問題,雖然是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學生接觸的比較少。本節課的主情境呈現了淘氣的叔叔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車里程表讀數,表格中是數據表示的是這輛汽車每天收車時行駛過的總里程數,既包括當天行駛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駛的里程。雖然數量關系很簡單,但是學生在生活中或者學習中很少遇到這樣的事情,缺少這方面的經驗,所以讀懂“里程表”中每個數據的實際意義(尤其是非零起點),依然是本節課的難點,所有突出用直觀圖的方法來理解題意。 重點難點
重點: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據表中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義,能根據含義畫出線段圖,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師:播放PPT(圖片汽車里程表),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汽車里程表是如何記錄的?(板書課題:里程表二) 師:這里面的35是什么意思?
生:35是星期一早上出發時里程表的讀數。 師:表格中的數字是什么意思?
生: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回家時里程表的讀數。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數字滾動的里程表走動情況?
讓孩子們觀察,你有什么發現?(數字不斷變大或讀數不斷增加)
2、出示主情境圖:說一說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里程表讀數有多少開始走到多少) 師: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160千米是星期一汽車行駛的路程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3、嘗試畫圖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學過用線段來表示路程?你能用一條線段圖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嗎?
師:你能繼續用線段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汽車行駛的路程嗎?(小組討論后,學生畫圖,找兩位同學上黑板前畫) 師:畫好的同學,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己對線段圖的理解。 三、解決問題(3分)
師提問:哪一天行駛的里程數最多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夠比較出來?(想一想、算一算) 生1:我把每天的都算出來了
星期一:160-35=125千米
星期二:350-160=190千米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 星期四:745-555=190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
所以星期五行駛的里程數最多(教師板書過程)
生2:不需要都算出來,通過估計星期一肯定是100多,星期二和星期四都不夠200,星期三和星期五是200多,只需要算出星期三和星期五就能知道星期五最多了。 師提問:兩種方法都可可以,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師提問:大家觀察一下第一種方法,小組討論一下,是怎樣計算每天行駛的里程呢,沒有規律?
生:每次都是用一天的結束的里程數減去一天開始的里程數。
師:一天開始的里程又是前一天(結束的里程),所以,求哪天走的就是用哪天結束減去前一天結束。
師:關于汽車里程表的問題,大家都清楚了嗎?那咱們再去看看電表中有哪些學問吧。 四、鞏固練習 1.學習單上的練習題
(1)快速獨立審題,孩子讀題,并找出數學信息。 (2)先畫圖,小組內說一說對線段圖的理解,并匯報
(2)解決第二個問題,還有沒別的方法?那種方法好?為什么?
五、全課小結
通過學習里程表(二),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的知識、新的方法?有哪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考?
板書設計:
里程表(二)
星期一:160-35=125千米 星期二:350-160=190千米 星期三:555-350=205千米 星期四:745-555=190千米 星期五:955-745=210千米
所以星期五行駛的里程數最多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理解里程表中的數學信息是能夠解決問題的關鍵。把枯燥的統
計表中的信息變為生動形象的視頻演示,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據的來歷和含義,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結合生活實例,通過線段的長段問題,使學生調動已有的估算經驗,豐富學生對數的感知,在畫出圖形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學生的數感。通過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整體的數學思維品質。同時在規律的呈現上面,讓學生充分的經歷感知—比較—歸納—抽象的過程,使學生自己成為發現知識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