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認識人民幣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認識人民幣》-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認識人民幣》教學反思
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3版)》教材一年下冊第五單元第53、54頁《認識人民幣》的相關內容。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年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掌握100以內數的知識的基礎上,認識人民幣除了使學生初步理解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以外,另一方面是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材的編排將人民幣的認識分為小面額人民幣的認識和大面額人民幣的認識兩個層次,并以小面額的認識為主。在貨幣流通、商品買賣中使用人民幣主要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為了學生便于認識,避免混淆,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于本節課的教學我做了以下調整,以“元、角、分”為主線,讓學生在重點認識元幣的基礎上認識元、角、分之間的十進關系,同時開展主要以元為單位的購物活動及簡單的計算。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深切地體會到“元”是人民幣的常用基本單位,感受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下面我將在執教“認識人民幣”時,從預設到改進后的一些教學實踐中淺談下我的思考和理解。
試教
通過研讀教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知識技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初步感知人民幣相鄰單位間的進率與十進制計數思想的聯系。2、數學思考:初步感受人民幣在生活中的廣泛作用,了解簡單的貨幣文化,培養學生愛護人民幣的意識。3、問題解決: 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4、情感態度:進一步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引入環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從自己準備的學具幣中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從而引出人民幣的面值、單位等內容。
探究環節:通過用1角和5角的角幣如何購買1元尺子的問題,利用平板電腦,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人民幣的換算過程,了解和感知人民幣之間的進率。
應用環節:大部分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只對學生進行數學概念、思想、方法的灌輸,然而學生學習數學,并非只是為了單純掌握數學基礎理論知識,而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在上這節課時,在最后的環節,我就為學生安排了模擬購物活動。具體的活動方式為:在一個超級市場里面分為4大活動區域(易購區、網購區、愛心區、閱覽區),易購區是在講臺上放置好我提前準備好的標有不同價格標簽的物品,要求學生7人一組,到講臺上進行購物,其中兩人為售貨員,其余的為顧客,讓他們自行經歷用人民幣進行簡單計算的過程。網購區是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在提前設定制作好的的軟件里參與體驗網絡購物。每件商品都標有價格,拖動正確的錢數可成功買下該商品。愛心區只放了一個捐款箱,為了讓學生了解人民幣不同的用途;閱覽區也是利用平板電腦掃描二維碼閱讀有關古代貨幣、外幣和人民幣的發展等內容。
為了便于小組活動和討論,課桌擺成了小組形式。但試教中仍是出現了不少另外意想不到的問題。
1、學生對人民幣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們的已有知識比較零散還未形成系統化。因此在引入環節,學生在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過程中,會引入較多的其他無關信息,從而忽略認識人民幣的關鍵信息。
2、在購買1元尺子的環節中,雖然10角=1元、5角+5角=1元,但是5角這個信息的提供似乎對后面進率開展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誤導學生。
3、超級市場活動的開展,由于全班同學錯綜復雜的參加各項活動,導致課堂紀律和學習情況都較難控制和把握。另外,有關貨幣的拓展學習和了解(閱覽區),人文教育和愛國教育應該成為本節課的亮點,而在此活動過程中收到的成效并不大,學生在某些時刻會不聽老師指揮,盡管教學目標達到了,但是學生不是按著教師的教學設計去探討、研究的。
4、在購物模擬活動中,只讓學生經歷了用人民幣進行簡單的計算過程,沒有把人民幣進率的相關知識融入進去。
修改
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設計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原有知識。針對試教中出現的一些主要問題,經過集體研討,我形成了以下的修改策略。
1、引入環節:課前先讓學生對人民幣進行分類整理,課上再通過平板電腦查看分類結果,并選出1元的人民幣讓學生觀察,從而引出人民幣的單位和面值。設計目的是想通過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陳述事實性知識,更是突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的教學。
2、在每個知識點結束后,都通過平板電腦發布課本同步練習,達到及時鞏固和考查學生學習情況的目的。
3、在進率教學的引入環節,刪掉5角這個信息。只有1元和1角的人民幣該如果購買這把1元的尺子,有幾種付款方式。通過此情景的引入,讓學生自主探究“元”和“角”時間的關系。并且知道我國發行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是為了方便購物和交易。
4、把超級市場活動拆分成兩個環節。也就是把閱覽區單獨放到一個環節,利用平板電腦,著重讓學生去學習和感受人民幣的人民幣的發展歷程,認識世界貨幣,完善學生對貨幣的系統認知。
反思
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過:影響學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根據學生原有的起點進行教學。再者,數學是一門邏輯性、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前面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后面相關知識的基礎,新舊知識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因此,為了讓學生能主動利用舊知和已有經驗學習新知,我們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引導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鏈接點,把握新知識的生長點,順利幫助學生實現認識遷移。本節課是認識人民幣,但學生對人民幣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在課前通過讓學生進行對人民幣進行分類,整理喚醒生活經驗學習新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學生學習新知一般都要經歷“直觀-表象-抽象”的過程,教學中感性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獲得的信息、經驗是數學抽象的基礎性資源。因此,在教學進率的過程中,借助圖片先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元”和“角”之間的關系,到講解“角”和“分”的關系時再逐漸抽象過渡到數量關系,1角=10分。從直觀到抽象的展示進率,不但讓學生容易接受,更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超級市場活動給學生創設模擬購物情景,讓學生在付幣、找幣的活動中滲透了人民幣的簡單加減法計算。教學時,認幣、換幣、取幣、找幣等活動都做到人人參與,有的是個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學習探索知識的方法,并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了更大的學習興趣,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附教學設計
《認識人民幣》教學設計
執教: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小學 劉敏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3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52、53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內容掃描圖】
【教材分析】
在貨幣流通、商品買賣中使用的人民幣主要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因此,教材的安排比較突出以“元”為主線,讓學生在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基礎上認識元、角分之間的十進關系,同時開展主要以元為單位的購物活動及簡單的計算。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深切地體會到“元”是人民幣的常用基本單位,感受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為了商品交易的便利,我國制定的法定貨幣品種較多。按質地分,有紙幣和硬幣;按單位分,包括以分、角和元為單位的貨幣;按發行時間來說,又分為第一套、第二套、第三套、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教材中介紹的現行流通中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幣(分幣和1角、5角的紙幣除外)。同時為了便于學生認識,避免混淆,教材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認識分為小面額和大面額兩個層次。這樣編排,既使學生對我國正在流通的法定貨幣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又突出了教學重點。
【學情分析】
人民幣對于學生來說,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一年級學生的年齡雖小,但對于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也有是有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本課對于活動好動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對于單純的言傳教學缺乏耐性,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實際創設情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感知人民幣相鄰單位間的進率與十進制計數思想的聯系。
數學思考:初步感受人民幣在生活中的廣泛作用,了解簡單的貨幣文化,培養學生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問題解決: 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態度:進一步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能夠進行簡單的人民幣兌換,感受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價值。
【教學媒體及資源】
無線網絡環境下的一對一數字化教學。(Aischool平臺資源)
學生:1人一臺平板電腦和一副耳機、學具幣、標價的小商品、收款盒
教師:平板、一體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新課
猜謎語
師:上課前,我們先一起來猜個謎語吧。只有一張紙,買賣全靠它,是什么?
師:沒錯,是錢,那你們知道什么時候要用錢嗎?
師:是的,生活中處處需要錢,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設計意圖: 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課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道出了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從而揭示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
二、喚醒經驗,學習新知
1、人民幣的分類整理
師:課前,同學們把人民幣都進行了分類整理。都說說看你是怎么分類的?
師:剛剛你所說的“元”和“角”就是人民幣單位。
【設計意圖:利用平板電腦投影查看班級相冊學生的分類結果,從而引出人民幣的單位“元”和“角”,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陳述事實性知識。】
2、認識1元人民幣
師:看來同學們對人民幣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一起來看看這是多少錢?
師:這是漢字“一”的大寫,這個“圓”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人民幣的單位,通常我們寫成這個“元”師:除了這里還能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1元?
師:看人民幣上的數字和單位就知道這張人民幣是多少錢了,也就是人民幣的面值。
師:在這張1元的人民幣上,你還看到了什么?(觀察1元人民幣上的其他圖案)
師:一個國家的貨幣也是一個國家的“名片”,因此,愛護人民幣也就是愛我們的國家。
師:雖然人民幣上有這么多的信息,但我們關鍵還是看數字和單位去判斷這張人民幣的面值。
師: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還有很多,一起來看這是多少錢?
小結: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就有這些,它們都有毛主席的頭像。
【設計意圖:在貨幣流通、商品買賣中使用的人民幣主要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先讓學生觀察1元人民幣是為了突出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的教學。提出面值的概念,教會學生辨認人民幣面值的方法,關鍵是看人民幣上的數字和單位。提醒學生去觀察其他圖案,為了使學生加深對1元人民幣的印象,借此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3、以“角”和“分”為單位的人民幣
師: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哪些?舉起來讓大家看看。
師:你舉的是多少錢?還有嗎?
師:現在最常用的人民幣是以“元”和“角”為單位,人民幣的單位還有“分”,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有1分、2分、5分,只是現在已經很少用了。
【設計意圖:認識角幣和分幣都是屬于事實性知識,通過上面“元”的講解和辨認面值方法的教授,這里并沒有再詳細的進行展開。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角幣和分幣都形成一個初步的感知和認識。】
4、人民幣的材質
師:這些人民幣它們都是硬幣,你還見過哪些面值的硬幣?在學具里面找出來給同位看看。
師:事實上,小面額人民幣的材質,除了紙幣以外還有硬幣,1元、5角、1角的也都有其對應的硬幣。無論紙幣還是硬幣,都可以通過數字和單位去判斷它們的面值,通常,貨幣的面值都能在它最顯眼的地方看出來。
【設計意圖:我國制定的法定貨幣品種較多,按質地分為紙幣和硬幣。通過人民幣單位“分”的介紹,順理成章的引出小面額人民幣的材質除了紙幣以外還有硬幣,學生通過自己去找、摸、看,對比紙幣和硬幣的不同,形成認知。】
5、練習
師:認識這么多人民幣,你能寫出下面對應的錢數嗎?
( )元( )角 ( )角( )分 ( )元( )角
三、聯系實際,掌握進率
1、買尺子
師:學會了辨認人民幣,我們就一起去購物吧。
師:這把尺子的價格是多少?可以怎樣付款呢?一起來試試吧。
學生通過平板電腦操作,拖動錢數到對應的方框里。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付款的?
師:為什么付款的張數不同,卻都能買到這把1元的尺子呢?(1元=10角)
師:說的真好。那你覺得哪種付款方式更方便?(1張1元)
師:是的。發行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可以方便我們付款。
【設計意圖:通過購買尺子的情景創設,讓學生發現1元=10角,并且知道我國發行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是為了方便購物和交易。】
2、進率
師:我們知道了1元=10角,一起來數一數。
師:那角和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角=10分)
師:以此類推,每一角都能換成10分。這里一共有幾個十?
師:所以,1元等于幾分呢?(1元=100分)
師:今天我們認識的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就相當于一大捆、一捆小棒和1根小棒之間的關系。1分雖小,但10個1分能湊成1角,10個1角能湊成1元,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錢,積少成多,可以辦大事,做好事。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練習
師:知道了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那我們就一起來換錢吧。
(1)2元=( )角 50角=( )元 30分=( )角
四、體驗生活,發展能力
1、超級市場
師:在超級市場里你可以進行易購和網購活動。
(1)易購活動——小組成員分為兩組,一組先當顧客去采購其他小組的商品,一組當售貨員買賣自己小組的商品。3分鐘后,鈴聲一響,再進行角色互換。
(2)網購活動——可在網上購買商品,拖動付出正確的錢數,點擊商品可更換。
活動時間一共是6分鐘,鈴聲一響我們就馬上回位,出發吧!
師:同學們,在超級市場里面你們都玩得開心嗎?下面我們就在小組內分享你在超級市場里的收獲。你可以根據這幾個提示來說說,比如:①你剛才買了什么商品,它的價錢是多少,你付了哪些人民幣;②你們小組賣出去了哪些商品,數一數一共賺了多少錢。
師:誰來談談你的收獲?
師:老師還要提醒同學們的是,今天我們在教室里用的這些人民幣左下角有一道紅色斜線,這是學具幣,是不可以在外面使用的。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購物買賣中認識人民幣,并且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此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體驗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感悟數學是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的一門科學。】
五、人民幣的歷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建國以來,根據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需要,我們國家一共發行了5套人民幣。你們想了解更多有關貨幣的知識嗎?用平板掃描二維碼去觀看學習吧,別忘了要戴上耳機哦。
師:誰來說一說,通過觀看學習,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利用平板電腦,讓學生感受人民幣的發展歷程,認識世界貨幣,完善學生對貨幣的系統認知。】
六、元認知評價,提升能力
1、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我們一起來做個元認知。
(1)我今天認識了人民幣的單位有()
A、元 B、角 C、分
(2)我知道了()
A、1元=10角 B、1角=10分 C、1元=100分
(3)今天在課上我有做到()
A、主動思考問題 B、和同學合作交流 C、積極舉手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元認知評價,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調整學習的狀態。】
七、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都是滿滿的。正確認識人民幣,合理使用零花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
師:最后,老師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小狗錢錢》,同學們可以從書中了解更多的關于貨幣的知識。
師: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調查一下100元可以用來干什么?
【設計意圖:推薦讀物,讓課堂得到延伸。另外,調查“100元可以用來干什么?”除了讓孩子了解人民幣的最大面值,還能涉及到匯率、物價等更深層次的問題。】
八、板書
認識人民幣
元(1元、5元、 1元=10角
10元、20元、 1角=10分
50元、100元) 1元=100分
人民幣 角(1角、5角)
分(1分、2分、5分)
世界貨幣 美元
澳元
【教學流程圖】
![]() |
|||||
![]()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