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平均數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平均數”黑龍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平均數”黑龍江
《平均數》導學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平均數”。 課題 平均數。 教 學 目 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數的意義,建立平均數的概念。
2、通過學案自學、互動交流,滲透“移多補少”、“估測”的數學思想,初步掌握并會靈活的運用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的方法。
3、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會數學 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重、難 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課 同學們,上節數學課我們班舉行了男、女生速算PK賽,你們想知道最后是男生獲勝還是女生獲勝嗎?(課件出示男女生速算成績成績統計表)誰能說一說從統計表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誰有辦法評一評這次PK賽中到底是哪一隊獲勝了呢?
師引導思考:當人數不相等時,比總數很不公平。有沒有更好的招來比一比呢?(先求出每個組平均每人拍幾個?再進行比較,多的那隊獲勝。) 求每隊平均每人多少分,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位新朋友“平均數”。(板書課題) 學生進行匯報。
預設:
學生發現找最大數
和比總數等方法都不公平。
二、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看題目,了解平均數 看到平均數三個字,你想知道什么呢? 預設: 平均數是什么意思?什么時候用到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大家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現在我們就玩一個“移棋子”的游戲,讓我們在游戲中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2、出示棋子、初步感知 師生同擺3個藍4個綠8個粉,仔細觀察棋子圖,你發現了什么? 預設: 每行個數不一樣。匯報每種顏色的個數。紅色最多,綠色最少。(把數字板書在棋子的前面) 要求:棋子的總數不變,要使每行同樣多,該怎樣移動棋子呢? 學生提出自己想了
解的問題。 學生觀察
后匯報。 學生動手
擺棋子后,指名
板前邊擺邊匯報擺法。(不同
的方法)
三、自主預習、交流解惑
再擺出9個紅旗子。(生擺棋子)這回要使每行同樣多又該怎樣移棋子,在移的過程中你又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呢?同學們邊擺棋子,一邊按照學案上自主預習上的要求進行自學,不懂的問題寫在交流平臺里。(課件出示所有學案的縮放) 學生邊移邊按照學案的要求自主預習,教師
巡視。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你在自學中困惑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長要注意梳理出共性或有價值的問題并做好記錄。 組長組織交流并梳理出有價
值的問題記錄下來。
四、互動研討、探究新知
流
1、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指名匯報學案上第一個問題,到前面邊演示邊說一說你是怎樣移的。(課件出示學案的自主學習部分) 這么好的方法你起了什么名字呀? 預設:學生可能不夠貼切。 大家看,在移棋子時都是移走多的一行棋子,補給少的一行,那我們把它叫做“移多補少”可以嗎?(師板書) 誰還有不同的擺法嗎? 預設: 先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棋子,一共有24個,再把它平均分成4行,每行就擺6個了(引導后板書) 我們以這個題為例,雖然剛才移動棋子的方法不同,但得出的結果都是6,這個6是哪一行的棋子數呢?(是平均每行的棋子數) 是不是原來每行真的都擺6個嗎?他是怎樣得來的呢? 6是3、4、8、9這一組數的平均數。平均數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數,它能較好地表示一組數的總體情況就是同學們剛才講的,平均每行擺多少個。 再認真觀察平均數6和這4個數字,你還能發現什么? 平均數比一組數中最大的數小,最小的數大,在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利用這個特點還可以估計出一組數的平均數。比如:有四個數分別是35、40、55、68,誰能估一估它們的平均數可能是多少?(指名估)以后還要接觸到估五個數甚至更多數的平均數,它們的估法都是一樣的。 2、探究計算平均數的方法。 指名小老師板前講一講你是怎樣想的? (3+4+8+9)÷4 (列完算式說怎樣想的。) =24÷4 指名板前講邊移動棋子邊說一說怎樣
移的。
生匯報自己起的名字。
學生在座
位上匯報不同擺法。
引導學生觀察前面標出的數字,發現沒有6,它是通過移棋子得來的。
指名匯報學案第5個問題)
指名板前算完后,=6(個) 3、生生互動,提出疑惑。 預設: (1)為什么加括號,不加行不行。(2)是不是有幾種顏色后面就要除以幾呢?„„ 師邊小結邊板書:總數÷份數=平均數 師:這種方法大家都學會了嗎?那好現在我們就用這種求平均數的方法獨立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生在練習本上完成)(課件出示例1) 4、了解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其實平均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老師收集了一些平均數的信息,一起來分享一下吧。(課件出示畫面),看了這么多,誰能說說你在哪兒還遇到過或用過平均數呢?
當小老師講題 做完后,說一說怎樣做的。
五、聯系生活、靈活運用
1、 第一關:動腦猜一猜: 童話故事 趣味數學 兒童文學 西游記 11元 6元 9元 14元 師:這是老師昨天為我們班圖書角買的四本書的價錢,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呢?大家能用今天學的方法估一估平均每本書多少錢嗎? 把自己估計的那個數悄悄地寫在學案第二頁的動腦猜一猜里。(生寫)好了吧。怎樣才能知道誰估計的更準呢?你有什么辦法?(列算式算一算) 師:好吧,就聽你的,我們再來學列算式算一算。這一次可要求大家速度上要快一些)(學生算后指名匯報) 生:平均每本書10元。 學生估完后實際算一算。
師:估計11元和9元的同學都比較準確。向老師揮揮手,老師非常佩服一次就能猜得這么準的同學,說明這些同學思考問題有根有據,掌聲鼓勵一下。 師:咱們大家分析一下,如果是在書店里,你認為這四種書,誰會更暢銷呢?為什么?(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二關:巧嘴辯一辯: (1)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5厘米,聰聰的身高是140厘米,他要去學習游泳,肯定不會有危險。( ) (2)實驗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平均每個班有52人,那么三年級每個班一定就是52人。( ) (3)我們班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那么我們班的同學中不可能有身高是140厘米的。( ) 3、我當小裁判:(出示趙佳欣的參賽照片) 我班的趙佳欣同學參加全國“蒲公英”歌唱比賽,評委的打分分別是98、97、96、94、89、99、98,請你算一算,趙佳欣的最后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師說明,在比賽中,有時為了使比賽更公平一些,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所以要用(98+97+96+94+98)÷5=
課件出示后,指名讀題,分析說得對不對,為什么?
先讓學生自己算一算,再指名匯報,會出現兩種答案。產生爭議。 六、總結拓展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呢? 同學們的收獲可真多,老師也為大家高興,可是我們還有一個任務沒有完成呢?誰知道是什么任務?(生說)對呀,學完了求平均數的方法,這回就能很快的評出哪組是PK賽的冠軍了,課后大家算一算評一評,下節課我們繼續探討有關平均數的問題好嗎?
生暢所欲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