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平均數,條形統計圖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8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平均數》浙江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8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平均數》浙江省
平均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90頁—92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動手操作、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靈活運用平均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平均數的特征,用平均數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上周,陳老師的班級舉行了踢毽子比賽,這是其中兩個組的成績。 1、 出示并提出問題
第一組:總計32個 第二組:總計35個
你想把優勝獎頒給哪個組? 2、反饋
問:為什么你們想頒給第二組?有沒有不同的意見?比總數一定能比出哪組好嗎? 出示兩組的實際情況統計表:
第一組 第二組姓名 踢毽個數 姓名 踢毽個數 楊光 9 張小東 4 陳涵 7 劉明 5 劉紅 6 李閑 8 許清 10 包力文 7 總計 32 孫起 11 總計 35
3、再討論,引出比較平均每人踢的個數
問:現在你還想把優勝獎頒給第二組嗎? 既然總數不能比,那比每組中的最好成績可以嗎? 比什么合適呢? 4、生嘗試解決問題
出示毽子統計圖和表,找一找第一組平均每人踢了多少個? 獨立思考,在圖中畫一畫或在圖下面用算式寫一寫。 完成后組內交流。
請學生將不同的方法表示在黑板上。 5、匯報交流,理解求平均數的兩種方法 ① 移多補少法
生1上臺介紹自己的方法。用同樣方法的生2復述 歸納:這樣把多的個數移出來,補給少的,使得它們變得同樣多,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法。(板
貼:移多補少)
課件演示再次感受移多補少,使原來不同的4個數變得同樣多。(板書:同樣多) 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出了第一組平均每人踢了8個。
② 求和平分法
生1上臺介紹,用同樣方法的生2復述。
歸納:先求出4個人踢毽的總數,再平均分,使得每人同樣多。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稱為求和平分的方法。(板貼:求和平分) 課件演示再次感受先合再分。 5、感受揭示平均數含義
①揭題:同學們通過移多補少和求和平分的方法都得出了平均每人踢了8個,這個8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板書課題:平均數)剛才這兩種方法就是求平均數的方法。 ②質疑:
剛才4位同學的踢毽個數9、7、6、10中沒有8呀,那8是怎么來的? 這個平均數8是他們每個人實際踢的個數嗎?
雖然平均數8不是每個人實際踢的個數,但是這個數和每個人踢的個數都相關,所以用這個平均數8來代表這組同學的踢毽水平合適嗎? 6、試一試
出示第二組踢毽情況統計圖,用求平均數的方法找第二組踢毽個數的平均數。
生在練習紙上獨立完成。 交流方法。
小結:我們要根據數據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方法。但不管是哪一種方法,最終目的都是把原來不同的數量變得同樣多。(板書:兩個箭頭)
再判斷優勝獎應該頒給哪個組。原來認為總數多的一定獲勝合理嗎? 出示: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表示各組的成績更好。 二、平均數的特征 1、深化平均數意義
出示第一組和第二組的統計圖,再分別出示兩組平均數的虛線。 引導學生觀察,同桌交流發現。 匯報:
①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介于最大數和最小數之間。
②比平均數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正好相等。(板貼“移多補少”中的“多”和“少”連線) 出示第三組統計圖,估平均數。
出示:平均數虛線。
姓名 踢毽個數
張小東 5
劉明 4
李閑 7
包力文 8
孫起 11 總計 35 姓名
踢毽個數 陳贊 9 方清 4 陳潔 7 潘美怡
8
3
2、平均數的特征
問:在第二輪的比賽中,第三組隊員的平均數提高了,你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自由說一說
方清的個數提高,平均數上升。(課件演示)。全組一起努力,平均數再上升。(課件演示) 質疑:實際第二輪比賽中,方清的個數是減少的,那為什么平均數還提升了呢?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 出示:兩屏匯成一屏
通過剛才的研究請學生說說想法。
追問:如果第三組隊員的平均數降低了,你們覺得又可能是什么原因?
小結:某個人或某幾個人的成績變,平均數就會變。看來平均數是很敏感的喲,它和每個數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用平均數來代表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是比較合適的。 3、新課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聯系實際,鞏固所學 1、判斷練習
①6、9、15、7、13,這組數據的平均數是16。( ) ②在投球比賽中,第一小組平均每人投中4.5個。 2、解釋生活中的平均數(圖文出示) 學生介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的平均數。 例如:平均成績,„„
追問:要提高我們班的平均成績,老師經常會怎么做?
得出:平均成績和每個同學的成績有關,尤其差生的提高空間比較大,所以老師經常通過補差來提高班級的平均成績。 解釋生活中的平均數。 ①平均壽命
出示: 2016年平均壽命
男性 女性 浙江 75.6歲 80.2歲 西藏自治區 66.3歲 70.1歲
觀察平均壽命表,生自由說說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一個浙江的老爺爺,他今年已經74歲了,他很擔心,你覺得老爺爺在擔心什么?你會怎樣勸導他?
得出:平均壽命不是實際每個人的壽命,它體現的是一個地區的整體壽命水平。 ②中國水資源問題
出示:①中國淡水資源總量約2萬億立方米,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在全世界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四。 ②中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
質疑:這兩則信息好像有些矛盾哦,你能解釋一下嗎? 若學生有困難,提供中國人口數據:
國家 人口 中國 13.6億 印度 12.4億 美國 3.2億 印度尼西亞 2.5億 巴西 2.0億
4
得出:原來第一則信息說的是我國水資源總量,但是因為我國是人口大國,平攤到每個人頭上,人均占有量就非常少, 已排到世界第100多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看來,學了平均數能幫助我們更科學更全面地分析問題。 ③介紹均碼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地方用到平均數,聽說過均碼嗎?均碼也是一個平均數,它是根據大部分人的身材情況得來的。像均碼的帽子,均碼的手套,拖鞋、雨衣、游泳圈,還有很多很多。
④介紹1.2米線
我們在乘坐公共汽車時,身高在1.2米以下的兒童可以免票,這個1.2米的標準是怎么確定的呢?是以你的身高為標準嗎?是以他的身高為標準嗎?那是以誰的身高為標準的呢? 得出:這條1.2米的免票線就是依據全國6周歲兒童的平均身高確定的,看來平均數在生活中還起著決策作用。
平均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只要你善于觀察,就會發現平均數就在我們身邊。 四、作業
獨立完成作業本66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