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美麗的冬天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3美麗的冬天-北京市朝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道德與法治部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3美麗的冬天-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美麗的冬天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學段:低
年級 一年級
相關領域 科學 語文 美術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學設計參與人員
姓名 單位 聯系方式
設計者 陳燕 花家地實驗小學 實施者 陳燕 花家地實驗小學 指導者 王穎 朝陽區教研中心 課件制作者
陳燕
花家地實驗小學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青少年法治大綱》中明確指出“小學低年級階段要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規則公平的意義與要求。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因此,教學時要注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及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的。”因此,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課程目標通過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的體驗、感悟和建構。
體驗式學習是指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中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這一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能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中所指的體驗是指教師以課堂為舞臺、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觸的媒質為道具、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經歷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并獲得經驗的過程,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因此,我充分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發現等作為活動的資源,讓學生在課上聽一聽、看一看、寫一寫、畫一畫、講一講,充分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習得。
《美麗的冬天》一課是人教版教材第四單元第13課,教學本課時恰好為12月份,正值北京的冬天,因此,在課前我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和人們生活的變化,讓學生帶著
2
自己的生活經驗及活動經驗走進課堂,在課堂的活動中使學生了解自然、認識社會,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初步建立冬天生活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2.教學背景分析
㈠ 教學內容分析:
《美麗的冬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3課的內容,本單元以冬天的季節特征為線索,從自然界的變化到人們生活的變化展開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冬天美麗和樂趣。本主題設計了三個欄題,即“冬天在哪里”、“冬天真好玩”和“不一樣的冬天”,三個欄題為一課時進行教學。
縱觀本冊教材:本課屬于第三單元,本單元有四課,分別是“美麗的冬天”、“健康過冬天”、“快樂過新年”、“新年的禮物”,“美麗的冬天”是這個單元的起始課,承載著引導學生走進冬天,發現冬天的季節特征,體會冬天的美麗與樂趣的重要任務。
橫看其他學科教材,二年級語文第12課《看雪》介紹了南方孩子對北方冬天下雪的向往,其中還提到我國臺灣省是很難見到雪的。本課為之后學習冬天南方和北方的不同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做了良好的知識儲備。
學習《美麗的冬天》一課時,正值冬季,內容既符合現在的季節特征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本課要緊緊抓住冬天的季節特點引導學生去生活中觀察、發現、探究,在了解中獲得有關的初步知識,在小組合作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問題的思考;通過活動了解冬天南北方的不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通過冬天開展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建立冬天生活的規則意識。本課還要給予學生一雙發現“美”的眼睛,能夠發現冬天大自然的自然之美、人們開展活動的生活之美、南北冬天大不同的對比之美以及人們遵守冬天生活規則的人文之美,多角度地感受冬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㈡ 學生情況分析:
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認知起點,根據教材內容,我采用了問卷法、作品法訪談法、對一(3)班30名學生進行了學情調研。 1.調研問卷:
⑴冬天在哪里? ⑵冬天真好玩!
⑶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樣? ⑷我對冬天的印象 2.學生作品: ⑴ 冬天在哪里?
可以看出學生對冬天的認識主要在雪上,下雪是北方冬天的顯著特點,還有少數同學能夠對比之前的秋天觀察到了冬天的變化,如天氣變涼、樹上葉子都沒了、小河也被凍住了,此外,只有一位同學提到了動物的冬眠,看來此類冬天的現象離學生生活比較遠,學生不易觀察到。
⑵ 冬天真好玩!
可以看出在冬天的有趣的活動中,學生主要關注點在與“雪”有關的事件上,滑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是學生最為感興趣,也最為熟知的。還有同學提到了吃糖葫蘆、在玻璃上畫畫、泡溫泉和用壁爐取暖。
⑶ 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樣?
4
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知道冬天北方比南方冷,分別通過人們的穿著、生活狀態以及樹葉的情況進行了表達。
⑷ 冬天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可以看出學生對冬天的整體印象是“下雪”、“美”、“好玩”,‘開心’,少數同學提到主要印象是“冷”。
3.訪談
對于“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有什么不一樣?”這個問題,還有20%的同學對此沒有生活經驗,我對以下同學進行了訪談:
⑴ 認為南方更冷的
師:你們畫的都什么意思呢?
生1:北京冬天下雪不是很厚,我看電視上有的地方下雪就很厚。 生2:我跟他一樣,北方雪小,南方雪大,新聞上說雪都到膝蓋了。 生3:下大雪的地兒,我想一定挺冷。 ⑵ 不了解南方的
5
師:你畫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北方冬天下雪,南方冬天我不知道,我沒去過。 訪談分析:
由此可見,有些學生缺乏生活經驗,沒有在冬天去過南方。有的學生知道北方更冷,因此只把北京以北下大雪的地方誤認為北方。在教學中南方和北方冬天的不同是本課難點,應采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幫助學生豐富生活經驗。
依據以上問卷法、作品法以及訪談法的學情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由于我們身處的北京是在北方,大部分學生認為下雪了就是冬天,因此學生認為冬天有趣的活動也主要是圍繞下雪開展的。對于冬天大自然和人們生活的變化學生了解得不深也不全面,在南北冬天大不同方面更是教學難點。因此本課可以以冬天的季節特點為主要線索,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冬天的美麗和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冬天的情感,從而建立冬天生活的規則意識。 教與學方式: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在活動中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學方式,以繪本為載體,通過創作繪本、品讀繪本體會冬天的變化,感受冬天的美麗和有趣。 教學手段:多媒體視頻、PPT展示。
技術準備:音頻、視頻、PPT、學具卡、任務袋。教師準備:
1.PPT。
2.探究活動學具。 學生準備:
觀察冬天大自然和人們生活的變化
3、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走進大自然,通過觀察了解冬天的季節特點,初步感知我國南北方冬天的不同,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欲望。
2.觀察冬天大自然的變化以及人們生活的變化,通過選一選、貼一貼、畫一畫、寫一寫、
6
講一講的方式創作并分享冬天的繪本,在活動中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建立冬天生活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愿意遵守規則,注意安全。
3.初步了解有特色的冬天生活和活動,體驗冬天的美好與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冬天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發現南北方冬天的不同,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了解冬天的季節特點,在活動中體驗冬天的美好與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冬天生活的情感,建立冬天生活的規則意識。
4、教學流程
活動一:猜冬天,初步感受冬天的季節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聽一聽、猜一猜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初步感知冬天的季節特點】
1. 播放音頻(風聲):請同學們閉眼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呢?什么季節到了? (風聲、冬天)
2. 播放圖片:請你和老師一起看看冬天的圖片。
提問:冬天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啊?(冷、美)
3. 小結:確實,冬天不僅寒冷而且美麗,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走進冬天。 活動二:比冬天,了解不一樣的冬天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南北冬天的不同,從而進一步了解冬天】
1. 播放天氣預報視頻:這是同一個時間全國的天氣預報,你發現什么了?
預期回答:同一天溫度不同、北邊更冷
2. 播放黑龍江和海南兩地冬天的視頻:我們來看看我國最北邊的黑龍江和最南邊的海南,看看你又有什么發現嗎?
7
預期回答:人們穿著不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追問:他們為什么開展了不同的活動呢?
3. 對比討論:人們穿著不同、活動不同、溫度也不同這些都說明什么了呢? 4. 小結:都是同一天,南方的冬天非常炎熱,北方的冬天卻是非常寒冷的,看來南北冬天溫度非常不同。
活動三:找冬天,交流冬天的變化及活動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選一選、貼一貼、畫一畫、寫一寫的方式創作冬天的繪本,體會冬天生活的樂趣】
1.繪本引入,產生需求
⑴談話:我們都生活在北京,我們北京是南方還是北方呢?(預期回答:北方) 老師知道在咱們這有一只小熊寶寶,它可從沒見過這樣的美麗的景色,它問媽媽:“媽
媽,媽媽,冬天是什么樣的呢?”媽媽說;“這個啊,我可不知道”。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小熊媽媽也不知道嗎?(熊冬天冬眠)
⑵討論:可是小熊好想知道冬天是什么樣的啊,你能想辦法告訴它嗎?
預設回答1:講給它。
引導:可是小熊還想知道冬天的顏色呢? 預期回答2:給它畫下來吧
過度:你的辦法可真好,那我們就一起分工合作,把冬天畫下來。2.制作冬天繪本,感知冬天的美好及季節特點
⑴提出繪本制作要求:老師選擇了一些和冬天有關的“主題”,把相應的材料裝到了任務袋中,每個組將會隨機抽到其中的一個,根據任務卡,完成任務。
⑵演示小組分工合作動物篇:
①讀取任務卡:你可以選一選、貼一貼、畫一畫、寫一寫,表示出冬天動物的變化。 ②分工要求:1號同學選、2號同學畫、3號同學貼、4號同學寫,或者協商合作完成 ⑶抽取任務袋,小組活動繪制任務頁
⑷投影匯報,代表講解 課堂生成如下:
9
活動四:過冬天,交流冬天活動的注意事項
【設計意圖:補充冬天繪本,通過說一說、貼一貼、畫一畫等方式了解冬天生活的注意事項,建立規則意識。】
1.談話:謝謝你們告訴了小熊冬天的樣子,原來冬天的生活那么有趣,可是小熊還是想知道,在冬天生活有什么不一樣嗎?冬天生活需要注意什么呢?你有什么辦法嗎?
預期回答:寫在旁邊
評價:這個方法可真好,小熊一醒來就能看到。 2.動物篇演示
⑴提問:冬天來了,小熊冬眠了,我們要提醒大家什么呢? 預期回答:小動物睡著了,不要吵醒它。 評價:你真是個關心小動物有愛心的孩子。
10
⑵活動方式方式:小組合作完成“溫馨提示卡”,貼到任務頁中。
3.小組活動:根據你的任務頁主題添加注意事項。 4.小組匯報,課堂生成:
5.小結:謝謝你們的幫助,現在小熊不僅知道了冬天的樣子還知道了冬天的注意事項。 環節五:品冬天,激發熱愛冬天生活的情感
【設計意圖:感受冬天的美麗和樂趣,能夠健康過冬天,激發熱愛冬天的情感】 1. 梳理總結:同學們剛才繪制了冬天動植物、自然現象的變化,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變化,還有衣食住行,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的變化。 板書:
2. 給繪本起名字:同學們的作品合在一起就是一本小繪本,你能給咱們的繪本起個名字嗎?
預設回答:美麗的冬天、有趣的冬天、冬天的變化„„
追問:你為什么給這節課起“美麗的冬天”這個名字呢?(冬天下雪很美麗、人們遵守冬天生活的秩序也很美„„)
3.板書:這些名字都很好,我們就選取其中的一個——美麗的冬天
11
4. 品讀繪本: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全課總結:多么美好的冬天啊! 板書設計:
5、學習效果評價
1. 教師語言激勵評價: ⑴你真善于發現。 ⑵你表達得特別清楚。 ⑶你真善于合作„„ 2.作品評價:
⑴能夠發現冬天大自然的變化,能夠感受到冬天生活的樂趣。
⑵ 懂得在冬天生活要遵守相關的規則。
⑶ 喜歡冬天,熱愛生活,,對大自然充滿好奇,有探究興趣。
6、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新教材要求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順應兒童的天性,滿足兒童的需求,側重體驗,因此我認為教學有效著力點應放在三個“活”上,即:“關注生活、突出活動、靈活課堂”。
1.“活”——關注生活。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經驗和生活需求,我讓學生觀看冬天的圖片以及黑龍江、海南兩地的冬天的視頻,給學生提供生活化、時代化的課程資源。我還帶領學生進行冬天的繪本創作,進行了富有生活情趣和個性化的課堂教學,充分關注了學生的現實生活,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人需求,使學生樂在其中,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的發展。
12
2.“活”——突出活動。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繪本,在小組合作中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通過繪本制作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了解冬天的特點,感知冬天生活的美好和樂趣,從而建立冬天生活的規則意識。
3.“活”——靈活課堂。利用聆聽聲音、欣賞圖片、觀看視頻、繪制繪本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師生、生生交往和積極互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冬天的熱愛之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