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讓剪影動起來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教材第12冊第十課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剪影動起來》福建省 - 莆田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美術教材第12冊第十課《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建省 - 莆田
《讓剪影動起來》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剪影是前兩個學段涉及過的內容,作為六年級的學生,這次需要“讓剪影動起來”。這里面涉及造型的整體關系,涉及制作方法,特別是“動”的關節(本課稱之為“關節軸”)所在,更重要的是導語中說的“動手試試,表現你的生活故事”。
二、學情分析
皮影戲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藝術,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離學生的生活已經很遠,但學生會有著濃厚的興趣。本課要先用一個課時進行準備和預習,選擇生活故事,進行故事畫稿的準備,并提醒同學們課下怎樣搜集資料,準備材料和工具。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皮影的相關知識,初步感受皮影藝術的特點。
2、學習怎樣制作剪影,最后讓剪影動起來,體驗皮影藝人的表演技能。 3、通過對皮影的基本了解和嘗試制作會動的剪影,感受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中華文化的熱愛,增強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文化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作一個會動的剪影人物。 難點:能運用剪影做簡單的動態表演。 五、教學策略與設計說明
這節課的課題是“讓剪影動起來”。涉及造型的整體關系和制作方法,特別是“動”的關節所在。首先有個預習課。首先讓學生自由結合分組,在老師的提示下,共同完成一個生活故事劇目的設計和構思,剪影角色的設計和草圖繪制,并把剪影剪出來。最后布置課下要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剪刀、卡紙、雙面膠、訂書機、吸管等材料。這節課中,用“一張會演戲的皮”作為課堂線索,通過皮影表演、皮影道具的欣賞,來引導學生對皮影藝術有個初步的了解。在制作環節,引導學生用親手體驗、親眼觀察來自主探究剪影“會動”的秘密,認識關節“軸”的作用,思考制作方法。制作完成后,每組用自己的故事進行展示和評價,充分感受創造活動的魅力和成就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六、教學過程
一、初識皮影戲藝術 6分鐘 1、懸疑導入
有一種會演戲的皮,你們見過嗎?它發源于西漢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集繪畫、雕刻、文學、音樂、舞臺表演于一體,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的“活化石”,它還是世界上較早的由人配音的影畫藝術,被公認是現代“電影始祖”。你們知道它是什么嗎?
2、影片欣賞
讓我們一起一段視頻:皮影戲《西游記——火焰山》片段。 3、交流感受
看了這個表演,大家有什么感受呀? 4、揭示課題
會動的影子魅力魅力無窮,今天,我們來上第6課《讓剪影動起來》 二、感受皮影作品美 3分鐘 1、圖片欣賞
皮影一般用牛皮或者驢皮做成,種類繁多、造型精美,讓我們一起走進皮影的藝術世界吧!(皮影人物、動物、植物、日用品、建筑等圖片)
2、特點分析
(1)皮影人物一般有哪些角度? 側面、四分之三側面 (2)皮影的造型特點 類似剪紙,參考于京劇人物 (3)皮影人物的色彩有什么特點?
色彩都用純色,且對比強烈(和中國年畫的色彩特點相似) 三、探究皮影怎么“動” 5分鐘 1、觀察研究 (1)皮影觀察
老師今天把視頻中表演的皮影也帶到了教室中,大家想不想親眼看看?老師每組分一個,請大家帶著以下問題來觀察。
3
A、皮影為什么能動? B、我們可以如何做出會動的剪影? (2)交流碰撞
皮影為什么能動:皮影人物的身體是分塊的,用釘子連接起來,用支架讓它能動。 如何做出會動的剪影:剪影分塊、做關節、加支腳。 4、教師示范
(1)把剪好的剪影按部位分開
(2)制作剪影各個關節(關節釘或者訂書釘) (3)安裝表演支架(吸管) 四、制作會動的剪影 20分鐘
1、小組內選擇故事,進行角色分工制作 2、小組內進行表演排練 五、表演會動的剪影 5分鐘 上臺表演2組
六、小結拓展 1分鐘 1、評選表演比較好的一組
2、下節課內容安排: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觀察皮影的造型和色彩和身上的花紋,并用雕刻或者添加花紋的方式將我們手中的剪影進行美化。
板書設計:
讓剪影動起來
剪影作品 關節+支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