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民間玩具,面燈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第4課《在快樂的節日里 民間玩具—面燈》江蘇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 在快樂的節日里民間玩具—面燈 》
【課型】“造型·表現” 【課時】1課時 【教材分析】
因中國民間的許多傳統節日里有孩子們愛玩的玩具,這些玩具具有歷史悠久、材質豐富、鄉土氣息濃郁的特點,有的具有鮮明的人文、藝術特色,有的還應用了深奧的科學原理,是寓教于樂的良好素材,通過此類的教學,能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國民間玩具的藝術風格和特點,極大地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面燈是流傳于民間的藝術,我國華東、華北和東北地區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面燈藝術。在每年正月十五前人們忙著用各種面粉制成面燈,按月共捏十二盞,在面燈上盤小面蛇稱龍,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民間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避邪祛病,人們還把面燈做成生肖和家畜的形象。面燈更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傍晚托著點燃的面燈,三五成群的唱著童謠,比一比誰的燈更亮、更高。所以在這個教學背景下設計了課題《面燈》。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面燈的起源、寓意、習俗、種類,以及欣賞了許多面燈作品并嘗試用面粉為制作材料,掌握面燈有趣的制作技巧和步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了解面燈的造型特點,讓學生在捏面造型的真實體驗中感悟傳統文化,感受了民間藝術的獨特美感與持久魅力,從而潛移默化的承擔起民間文化的傳承與交流之任。
3
【學情分析】
本次授課的學生是四年級學生,他們有一定情感基礎、理解能力和基礎的動手能力,對本課的學習可以游刃有余。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學習,學生了解了面燈的起源、寓意、習俗、種類,以及欣賞了許多面燈作品。
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較熟練的掌握面燈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學會手捏成型技法,并能夠大膽創作出不同造型的面燈。
情感目標:通過學校,學生了解祖國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增強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引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手捏成型技法和步驟完成面燈的制作,以及對動物改造
成燈。
【教學難點】捏面燈的過程中如何使用揉、按、捏的手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面團、面板、面燈、籠布、豆油、棉條、筷
子、打火機、爐子、蒸鍋
學生準備:筷子、牙簽、剪刀、梳子、豆油、棉條、打火機、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 激趣導入 嘗試操作
1、看圖猜節日,揭曉元宵節。(課件2)
4
師引導性問題:
“老師這有幾幅圖,同學們猜猜是什么節日?” “元宵節的傍晚同學們最喜歡做什么?” 2、師生交流元宵節活動,交流花燈的材質。 師引導性問題:
“同學們的花燈是用什么做的?”
3、老師提議做元宵節的燈,讓學生發現做燈的材料,學生驚奇疑惑提出問題。
師引導性問題:
“今天我們也來做一個燈,材料就在桌布下面,大家一探究竟吧!” “看看大家驚奇疑惑的小臉,有什么問題嗎?” “看了下面這個視頻,你們就找到答案了。”
4、老師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學生找到答案。(課件3、4)
師小結:
“老奶奶用面團做出了這么多的東西,有的像碗、有的是動物、這還有個老鼠偷油茶,有趣極了。臨走時奶奶還送給我幾個漂亮的小碗,送給大家。”
5
5、小組內觀察研究小碗是如何做出來的,學生分析操作步驟:
揉面團、按小碗、
捏碗邊、捏花邊。
(課件5) 師引導性問題:
“同學們仔細觀察,互相討論一下這個小碗怎么做出來的?”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老師揭曉答案了。” “同學們挺厲害的呀,給你們點個贊!”
6、學生嘗試做碗,老師進行指導,學生展示自己做的碗,師生評價。 7、老師引導學生將做好的碗送到鍋里蒸熟。 三、 揭題板書 探究知識
1、老師點亮一盞碗,引導學生回答問題,老師板書課題:面燈(課件6)
師引導性問題:
“同學們看看老師這里有一個蒸好的碗,現在老師要插上一個面條,再倒上食用油,用打火機點著,現在才是一個普通的面團華麗變身之后的模樣,大家猜猜這叫什么燈?”
2、師生通過欣賞、交流,了解面燈的起源傳說、節日寓意、民間習俗、種類特征。(課件7、8、9、)
6
起源傳說:很久以前,百姓浪費糧食被玉皇大帝得知后懲罰人間十二年不下雨,小露龍可伶百姓偷偷送去雨露被玉皇大帝罰下天庭躺在干河內,臨死前叮囑百姓在元宵節那一天,點燈火,燃放煙花、燃篝火等,讓玉皇大帝以為人間干旱著火了,方可解除對人間的懲罰。百姓感謝露水龍就按照它的話去做,玉皇大帝信以為真,人間恢復了正常的年景。于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點花燈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節日寓意:由于以前民間百姓生活條件并不富裕,于是人們想出用面粉做面燈,按月共捏十二盞,在面燈上盤上小蛇或龍,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做上生肖面燈寓示家人平安健康,動物面燈寓示六畜興旺。 民間習俗:面燈蒸熟后就是孩子們過年時最喜歡的玩具,到了傍晚三五成群的點著面燈玩耍。
種類特征:按材料分,玉米面做的稱金燈、白面做的稱銀燈
、蕎
面做的稱鐵燈。按形狀分有碗燈
、勺燈、天地燈、生
肖燈
、動物燈
。
四、引導觀察 創作表現
1、老師引導學生觀察生肖面燈的特點。(課件10)
師小結:生肖動物身上都要有一個小碗燈。 師提問:“同學們喜歡做哪些小動物?” 生答。
2、學生動手嘗試創作生肖面燈,老師指導。(課件11)
7
3、展示學生生肖面燈,師生評價。 五、成果分享 傳承文化
1、組織學生取回蒸熟的面燈,學生點面燈唱民謠。(課件12)
《鬧元宵》
正月十五,做個啥?做個漂亮的荷花燈! 元宵節,點個啥?點個老鼠偷油茶!
小娃娃,點面燈;照照你,添歡喜;照照他,喝蜜茶!
2、師生進行采訪活動。(課件13) 師啟發性提問:
“今天我們度過了一節開心有趣的美術課,下課前老師想做一個采訪: 2020年的元宵節你會有什么變化?” 學生的想法:
“我想今年在家做面燈,不再讓媽媽花很貴的錢買花燈。” “元宵節的時候教我的妹妹做面燈。” “我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面燈。” 師小結:
“同學們說的好,你們都是聰明伶俐、勤勞檢樸、有孝心愛心的孩子,同學們學會做面燈其實也是在傳承中國民間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在你們身上繼承和發揚。老師為你們驕傲!” 六、組織教學 師生再見
8
【板書設計】
屏 幕
課 題
【教學反思】
本課有幾個方面的思考: 一、選題:
兩個原因:1、授課時間靠近元宵節,便于加強元宵節傳統藝術文化的認知和感悟。2、鍛煉學生手腦眼配合,動手捏物造型來表現三維立體空間的能力。 二、研究: 兩種方式:
1、在老師引導下下學生小組內自主討論研究面燈的步驟和技法,主動動手嘗試制作過程。
2、師生問答合作研究面燈的文化知識點。 三、收獲:
1、學生了解了民間的傳統文化并學會一種手工技法。 2、學生愿意去分享和傳播做面燈的快樂與意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