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社會歷史的主體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課第三框《社會歷史的主體》淄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課第三框《社會歷史的主體》淄博
單元教學設計 | |
單元名稱 |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
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 一、單元學習對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現思想政治課程的性質與理念。新課標明確提出,“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強調“議題式教學作為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手段,是體現思想政治學科的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重要抓手”。聚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課程設計兼顧基礎性與選擇性、提高學習效率與減輕學業負擔的要求,著眼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長遠發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本單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認識論、價值論的基本觀點教育,引導學生著重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民群眾和個人在社會歷史中的作用,掌握實踐、認識、真理、價值的本質及關系,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歷史和現實、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性和能力,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 最終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分析和評價歷史現象與歷 |
史事件,培養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彰顯人民主體地位,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培養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 二、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課程標準為要求, 以新高考評價體系為導向,在系統理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的基礎上,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運用探究式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互動式教學法等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培養科學精神,增強政治認同,培養公共參與。 |
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一、單元目標 通過設置議題活動,提出議題問題,引導學生突破學科核心知識:明確實踐、認識、真理的概念,掌握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了解社會歷史的本質,掌握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理解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總趨勢,闡明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闡述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正確認識當代中國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本質及危害,堅定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認識人的價值,能夠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勞動和奉獻中、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二、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在議題問題的突破中,明確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引導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 |
社會主義,堅定道路自信。 科學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 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公共參與:彰顯人民主體地位,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提高公共參與意識。 法治意識:引導學生明確褻瀆、詆毀英雄的行為觸犯法律底線,增 強法治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
||||
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 ||||
課題 | 教學設計思路 | 課時安排 | ||
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 | 第一課時以“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為議題:通過“繪制時間軸”,明確人們對太空的認識歷程,理解認識的含義和兩個階段,堅定可知論立場;通過分析不同階段探索活動的特點,理解實踐的含義和特點;通過辯論探索太空和認識太空的先后 |
每框1課時,共2 課時 |
順序,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 第二課時以“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為議題:通過閱讀屈原的《天問》,探究“天問”之路的歷程,理解真理的含義和特點,能夠用辯證思維看待真理;通過“為本團隊設計宣傳名片”理解認識運動的辯證關系。 |
||||
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 |
第一課時以“社會歷史的本質”為議 題,以“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主線,通過播放視頻“抗美援朝戰爭”說明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以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為例說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第二課時以“社會歷史的發展”為議題,以視頻“深圳的變革”,論述“社會發展是否有規律可循”;通過視頻“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闡明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與直接動力以及總趨勢; 第三課時以“社會歷史的主體”為議題,通過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的英雄人物事跡,引導學生辨析“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還是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通過議題情境“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闡明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
每框1課時,共3 課時 |
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 結構圖: |
第一課時以“價值與價值觀”為議題, 通過講述朱彥夫的事跡闡明是人的價值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以“習近平:扣好人生第一?圩”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二課時以“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為議題,通過創設情境“朱彥夫帶領村民致富與官員貪污”,闡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通過情境“國家扶貧政策與時俱進”闡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通過情境“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期間牽掛群 眾”說明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第三課時以“實現人生價值”為議題, 通過視頻“勞動教育中的薄弱環節”闡明勞動對人生的意義;以馬祖光的事跡為例說明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以中國女排的精神為例,說明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 |
每框1課時,共3 課時 |
課時教學設計 | |
課題 | 致敬抗美援朝 爭做時代新人--統編教材必修四5.3社會歷史的主體 |
1.教學內容分析 《社會歷史的主體》是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五課第三框題,重點講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闡述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本框題共分兩目。第一目“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通過講述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引導學生明確英雄史觀與群眾史觀的根本區別,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立場;引導學生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和分析歷史事件和現象的能力,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培養科學精神;引導學生明確褻瀆、詆毀英雄的行為觸犯法律底線,增強法治意識;第二目“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通過闡述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明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增強政治認同,彰顯人民主體地位,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培養公共參與。 |
|
2.學情分析 一、學生心智特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具備一定的政治學科思維能力,能夠運用辯證思維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批判地看待和辨識各種具有挑戰性的復雜情境問題,在教師引領下對歷史事件能夠做出初步的判斷和分析。另外,身為“00”后的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但是在公共參與和政治認同方面需要繼續提高自身素質。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更應該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
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 本節課以抗美援朝精神為主線,學生在歷史課上已接觸過相關歷史知識,并且通過之前對《政治與法治》的學習,已經具備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知識儲備。 |
3.目標確定與核心素養 第一,通過議題情境“誰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的辯論賽,引導學生明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明確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的根本區別,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通過“某博主在中印邊境英雄墓碑旁擺拍”事件,引導學生明確褻瀆英雄的行為觸犯法律,提高法治意識,堅定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培養科學精神; 第二,通過議題情境“人民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引導學生明確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地位,引導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增強政治認同;引導學生了解國情世情,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黨愛國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掌握“理解類”問題的解題方法; 第三,通過播放視頻“那年他們正年輕”引導學生感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青年一代作出的貢獻,引導學生走出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增強公共參與意識,堅定理想信念,青春向黨,逐夢新征程,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4.學習重點難點
|
5.學習活動設計一、教學理念
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認真完成學案和課前探究活動。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
環節一:導入議題----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
教師活動
![]() |
學生活動 聆聽、感悟中國人民志愿軍為國奮斗的犧牲精神。 |
||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的音頻資料,帶領 | 學生走近抗美援朝戰爭,走近那段 | ||
崢嶸歲月,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 | 為了保家衛國作出的犧牲,感悟中 | ||
國人民志愿軍身上凝聚的精神力情感共鳴,增強政治認同。 | 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的 | ||
環節二:議題情境一:銘記歷史 | 致敬英雄 |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3、對學生的發言和辯論作出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總結核心知識: ①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的區別; ②人民群眾的含義; ③褻瀆英雄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甚至觸犯法律。 ④人民群眾的作用。 |
3、總結并掌握核心知識。 | ||
設計意圖: 通過議題活動引導學生突破 |
核心知識,明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 | ||
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 ,明確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的根本 | ||
區別,堅定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 | 立場;通過“某博主在中印邊境英 | ||
雄墓碑旁擺拍”事件,引導學生 | 明確褻瀆英雄的行為觸犯法律,提 | ||
高法治意識,堅定地反對歷史虛 | 無主義,培養科學精神。 | ||
環節三:議題情境二:不忘初心 | 砥礪前行 | ||
教師活動 1、設置議題情境,提出議題問題:如何理解人民是執政的最大底氣? ![]() |
學生活動 1、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合作,交流各自觀點,生成問題答案。 ![]() |
設計意圖: 通過設置議題情境,提出議題問題,引導學生明確黨的群眾觀點 和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地位,引導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增強政治認同;引導學生了解國情世情,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黨愛國熱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掌握“理解類”問題的解題方法。 |
|||
環節四:議題情境三:青春向黨 逐夢新征程 | |||
教師活動: 1、播放視頻《那年他們正年輕》,引導學生感悟抗美援朝戰爭中年輕一代作出的犧牲與貢獻。 ![]() |
學生活動: 1、觀看視頻,體會和感悟年輕人在抗美援朝中保家衛國的犧牲精神。 ![]() |
||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視頻“那年他們正年輕”引導學生感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青年一代作出的貢獻,引導學生走出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增強公共參與意識,堅定理想信念,青春向黨,逐夢新征程,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
利用周末時間,采訪你身邊的一位共產黨員或者革命老兵,談一談參加“青春向黨 逐夢新征程”主題教育的收獲與感想。 通過該實踐作業引導學生加深對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理解,增 強愛祖國、愛黨、愛人民的政治認同。 |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 第一,立足統編版教材必修四《哲學與文化》,充分利用“學習強國”關于抗美援朝精神時政材料的圖片、視頻、音頻等資源;采取典型的高考題型與典型案例材料;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學習問答》中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時事教育; 第二,采取議題式教學法、情境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和互動式教學的教學方法; 第三, 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制多媒體課件一套。 |
9.學習評價設計 本節課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以發展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力求將學業質量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要求,體現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 |
重要途徑;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著重評估學生解決情境化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反映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具體教學目標的制訂與評價方式的選擇聚焦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附: |
|||||||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設計量表 | |||||||
評價方式 | 評價內容 | ||||||
評價項目 | 評價等級 | ||||||
A | B | C | D | ||||
自評 | 對本節課知識的興趣 | 濃厚 | 較濃厚 | 一般 | 弱 | ||
本節課獨立思考的習慣 | 強 | 較強 | 中 | 弱 | |||
理解別人的思路,與同伴交流的意識 | 好 | 較好 | 一般 | 弱 | |||
在知識、方法等方面獲得收獲的程度 | 高 | 較高 | 一般 | 低 | |||
同伴互評 | 本節課發言的次數 | 多 | 較多 | 一般 | 少 | ||
本節課發言的質量 | 好 | 較好 | 一般 | 差 | |||
師評 | 上課聽講的專心程度 | 專注 | 教好 | 一般 | 有時分心 | ||
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 | 高 | 較高 | 一般 | 低 | |||
課堂發言反映出的思維 | 強 | 較強 | 一 | 弱 |
深度 | 般 | ||||||
備注 | 對本堂課知識學習的困 | 惑: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