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社會歷史的主體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十一課第二框社會歷史的主體 -內蒙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活與哲學》第十一課第二框社會歷史的主體 -內蒙古北方重工業
《社會歷史的主體》
學習目標
1.通過回答情境問題,學生能回憶出社會歷史觀已經學過的知識; 2.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自己對人民群眾的范疇進行判斷;
3.通過閱讀材料,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說出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表現;
4.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結合材料能對時政材料進行自己的分析理解。 評價任務
1.通過回答情境問題,檢測學生對監督權概念的理解情況;
2.通過生活體驗環節設置的行為選擇,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民主監督的意義,實現情感的升華;
3.通過選擇題的設置,進一步檢驗學生對三種監督途徑概念的區分;
4.通過連線題目的設置,讓學生從整體上區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加深對民主監督渠道的認識。 學習過程
一、展示章節之間的前后聯系
前后聯系
歷史觀社會社會現象社會存在&社會意識動力基本規律社會發展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發展(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形態的更替)
社會
歷史
是
物質生產發展的歷
史
二、進入新課
(一)情境導入
判斷圖片中人物是否屬于人民群眾。 (二)情境分析
1.通過“渦輪吹雪機”分析得出結論——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2.通過“延安精神”“女排精神”等得出結論——精神財富創造者
3.通過階級社會和建設時期鳳陽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材料分析得出結論——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三)情境回歸
群眾觀點、群眾路線
必須相信群眾、敞開大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最牢固的根基。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意見是我們最好的鏡子。
——習近平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四)感悟生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北京考察時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首善標準,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求真務實、攻堅克難,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規劃建設,著眼精彩非凡卓越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努力開創首都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習近平指出,城市規劃建設做得好不好,最終要用人民群眾滿意度來衡量。要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以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以解決人口過多、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大氣污染等問題為突破口,提出解決問題的綜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斷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請結合《生活與哲學》的知識,談談你對材料的認識。請結合《政治生活》的知識,談談你對材料的認識。
學后反思
成功之處:
本節課,我認為比較成功之處在于素材的選取和邏輯順序的展示。素材選用最新的內容,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政治課和時政的聯系;邏輯順序的展示有利于學生將知識體系化,邏輯順序一方面體現在利用編寫的材料引導學生思維過程;另一方面體現在板書的邏輯歸納。 不足之處:
本來想引導學生多思考,多做活動,但是,學生討論的氛圍不理想。很多問題還是自己說的多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