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所屬欄目:高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數學人教A版版必修3.1.1 兩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肅省 - 武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數學人教A版版必修3.1.1 兩角差的余弦公式_甘肅省 - 武威
《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學設計
一、 學情分析
本課時面對的學生是高一年級的學生,數學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正處于高度發展的時期,學生對探索未知世界有主動意識,對新知識充滿探求的渴望。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任意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以及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這為他們探究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建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二、 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是教材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變換》第一節,推導得到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是本章所涉及的所有公式的源頭。
過去教材曾用余弦定理證明兩角和的余弦公式,雖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但過程繁瑣,不易被學生接受。由于向量工具的引入,新教材選擇了兩角差的余弦公式作為基礎,這樣處理使得公式的得出成為一個純粹的代數運算,大大地降低了思考的難度,也更易于學生接受。
從知識產生的角度來看,在學習了《三角函數》及《平面向量》后再學習由這些知識推導出的新知識也更符合知識產生的規律,符合人們認知的規律。從知識的應用價值來看,重視數學知識的應用,是新教材的顯著特點,課本中豐富的生活實例為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體驗生活即數學理念,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基于上述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探索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為后續簡單的恒等變換的學習打好基礎。
2
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究,讓學生在初步理解公式的結構及其功能的基礎上記憶公式,并用之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為后面推導其他和(差)角公式打好基礎。 2、能力目標
通過利用同角三角函數變換及向量推導兩角差的余弦公式,讓學生體會利用聯系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
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現、創造的過程,體驗成功探索新知的樂趣,獲得對數學應用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以及努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激情。
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探索得到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難點:探索過程的組織和適當引導。
五、 教學基本流程
引入問題,提出探究
明確途徑,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例題、練習講解,深化公式的理解與運用
小 結 作 業
3
六、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我們在初中時就知道 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例如2cos452
,3
cos302
,而)3045cos(15cos,那么大家猜想一下,15cos等于多少呢?是不是等于cos45cos30呢?
根據我們在第一章所學的知識可知我們的猜想是錯誤的!也就是)cos(一般不等于coscos,下面我們就一起探究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設計意圖:教科書以一個實際問題(求電視發射塔的高度)作為引子,目的在于提出問題,引入研究課題。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有關,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解決這個實際應用問題需要用方程的思想分析問題,考慮到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做一定程度會搶去這節課主要研究內容的風頭。而且,在這個問題中要解決的)45tan(0與這節課要研究的)cos(的聯系不夠直接。用15cos來引入,一來可以節省時間,二來引出課題更加直接,更加自然。)
(二) 公式探究
第一步,明確探究途徑與目的
提示學生聯系與角的余弦相關的知識點,明確以向量運算中的數量積與三角函數線作為研究途徑。
如右圖,在單位圓中作出角,,它們的終邊與單位圓分 別交于A、B兩點,先假設π,0,,且,提出以下問題:
(1) 此時的取值范圍是多少? (2) 圖中哪個角可以表示?
(3) 可以看作是哪兩個向量的夾角?
(問題設計目的:在探究公式的過程中,教材不要求學生做到一步到位。首先對角選擇較為特殊的范圍來進行探究,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本節課所要探究的途徑與目的,讓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探究中來,避免部分學生一開始就感覺到困難,
y
O
x
A
B
α
β
4
提不起向下探究的興趣。)
第二步,復習相關知識
(1)向量的數量積運算(強調向量夾角的范圍)
),(),,(2211yxOByxOA 2121,cosyyxxOBOABOAOBOAO
(2)三角函數線(結合圖形,特別要強調方向問題)
第三步,推導公式
在證明公式之前先引導學生結合三角函數知識寫出點A、點B的坐標。 證明: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內作單位圓O,以Ox為 始邊作角,,其中π,0,,且,它們的終邊與單位圓O的交點分別為A,B,則 )sin,(cos),sin,(cosOBOA 由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有:
sinsincoscos)sin,(cos)sin,(cosOBOA
由π,0,,且知,0,那么向量OBOA,的夾角就是
,由數量積的定義,有
)cos()cos(OBOAOBOA
于是 sinsincoscos)cos( (1) 由于我們前面的推導均是在π,0,,且的條件下進行的,因此(1)式還不具備一般性。事實上,只要,0,所表示的就是向量OBOA,的夾角。(這一點可以結合圖形作出說明。)
但是,若,0,(1)式是否依然成立呢? 當,0時,設OA與OB的夾角為,則
coscosOBOAOBOAsinsincoscos
另一方面,k2,于是,,2Zkk所以
cos
)cos(
5
也有 sinsincoscos)cos(
綜上所述,得出公式: 對任意的,,
sinsincoscos)cos(
(說明:公式的推導遵循由淺入深,由特殊到一般,逐層深入的規律,這樣安排,能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探究當中。教材當中對公式給出了兩種證明方法,一是幾何方法,一是向量方法。幾何方法的推導過程較為繁難,教材僅僅對特殊情況作了分析,而向量方法則顯得更加直觀和簡潔。為了讓學生體驗向量工具的優點,可以布置學生在預習時按照教材的思路采取幾何方法進行證明。)
第四步,公式的記憶
讓學生自己總結公式的特點,便于記憶。
注: 1.公式中兩邊的符號正好相反(一正一負);
2.式子右邊同名三角函數相乘再加減,且余弦在前正弦在后; 3.式子中α、β是任意的。
(三) 例題講解
例1 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15cos。 解:
方法一:
42
630sin45sin30cos45cos)3045cos(15cos 方法二:4
6
245sin60sin45cos60cos)4560cos(15cos
(設計意圖:此題是對公式的直接應用,體現了角的拆分的思想。拆分的多樣性,體現了變換的多樣性。求解的過程可以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 思考:如何求75sin?
(設計意圖:由15cos的值求75sin的值,為后面變換函數種類的思考作出鋪墊。)
的值是第三象限角,求:已知例)cos(,13
5
cos),,2(,54sin2
6
解題思路: 求解最后代入公式再求先求)cos(,sin,cos 解:由
,2,54sin,得53sin1cos2
又由,135cos是第三象限角,得13
12
sin1cos2 所以
sinsincoscos)cos(
=653313125413553
(設計意圖:此題是應用、理解公式的基礎練習,解此題需要思考使用公式前
應作出的必要準備,要作出這些必要的準備,需要運用到同角三角函數的知識。解題時必須強調解決三角變換問題的基本要求:思維的有序性和表述的條理性。)
思考:如果去掉條件中的
,2,對題目和結果有沒有影響?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習分類討論的思想,提高表達能力。) 例3 化簡求值
xxxxxxsin2
3cos21)4(167cos32sin77cos32cos)3()15sin(sin)15cos(cos)2(105sin15sin105cos15cos)1( (設計意圖:此題是對公式的逆用,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與應用。)
例4已知,都是銳角,14
11
)cos(,71cos,求 cos的值。
(設計意圖:此題是對公式的活用,由學生討論解決。此題一般有兩種方法可以求解。一種方法是把)cos(分解,此公式還沒推導,但部分學生可能會把
看作)(,然后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分解,再結合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求解。這種方法雖然較繁,但卻讓學生在無意當中發現了兩角和的余弦公式。另一種方法是把看做兩角差,即)(,這種方法顯然計算要簡單得多。通過不同方法的講解,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并指引學生在考試中選擇較為簡便的方法解題。)
7
七、 小結
1.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導(注意向量法的應用)。 2.兩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其特點:
3.利用兩角差的余弦公式解決簡單的求值和證明問題。
4.三角函數解題的基本要求: 思維的有序性和表述的條理性。 八、 作業
P137第2題,第3題,第13題(1)、(3)、(5) 九、 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