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美術家,美術家表現世界,獨特方式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美版高中美術鑒賞3.1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內蒙古 - 包頭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章節名稱 3.1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授課年級 高一 學時 1
課標 要 求
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中,圖像識讀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響等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審美判斷指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
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文化理解指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通過鑒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識別圖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圖像的風格特征和發展脈絡,理解圖像蘊含的信息;依據形式美的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術作品中的美,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從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術作品。本課內容正是從以上幾個角度去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教
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是教材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中的第一課。第三單元不同于第二單元側重歷史、縱向的線索,而是按照橫向聯系:從美術與自我、美術與社會、美術與自然環境三方面研究美術與社會生活
各個方面之間的聯系。本節“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主副標題都表明本節屬于“美術與自我”方面,應通過相關作品的研究和討論,幫助學生了解美術家的個性特征、社會身份以及他們對自己事業的不同看法,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即他們觀察和表現世界的不同方式在美術作品中的表現。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美術鑒賞基礎,在入學初期學習了四種美術鑒賞的方法: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和比較式鑒賞。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結合運用四種方法分析范例作品,重點使用感悟式和比較法進行鑒賞。同時,由于我校高一下半學期開設美術
專項繪畫實踐選修課,故學生的美術鑒賞知識儲備和鑒賞經驗非常有限,為了避免學生覺得艱澀難懂,需要教師根據學情(不照搬教材)選取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作品范例開展教學、并給出部分作品和作者相關背景材料,更好的引導、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作品(感悟),獲取信息(分析),養成良好的欣賞、解讀美術作品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科綜合素養。
學習目標 1、了解美術家觀看、認識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應;2、
學會從形式入手分析感悟、深入領會美術作品的意義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3、培養自己的審美眼光和探索精神
學習重點 認識美術家獨特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在美術作品中的反應 學習難點 理解美術家的文化背景、藝術個性等因素在美術創作中的影響,提
升美術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
課前準備 根據導學案的提示,提前預習課本上的內容P57-59。課前近距離觀
看老師準備的繪畫作品實物展
學習策略 小組討論法、視頻導入法、講授法、模擬實踐等 學習 環節
學習任務設計與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落實目標
一、新課導入
1課前精選六幅(三組)師生相似題材的繪畫作品,在課前進行實物繪畫展。
2播放拍賣新聞:莫奈《干草堆》作品拍出1.1億美元。
引出課題: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美術家表現世界的獨特方式
思考:相近或相同題材的繪畫,風格面貌不盡相同甚至截然不同。有的作品還受到藝術品收藏家的追捧,我們應該怎么去欣賞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
以現象(畫展、拍賣)引起學生興趣與驚嘆,激發探究興趣。 引入 學習目標1
二、現象初探
展示莫奈《干草堆》和米勒《秋天的干草堆》兩幅作品,直觀感受兩幅畫的不同之處 觀察:同樣是畫普通的“干草垛”,兩幅畫帶給你的感受一樣嗎?哪一幅更觸動你?
以典型作品為切入點,以現象引發學生的感受與思考。 以小組討論展開,引導學生說出感受,探究原因,追尋
畫面背后藝術
家的視線 自主探究 落實目標1 根據導學工具單,同學們四人為一組進行初步討論。 從作品題材、畫面主體、色彩等直觀形式入手,簡單分析兩幅畫,完成表格。小組代表發言
討說出:兩幅畫各有什么樣的特點?帶給你怎樣的感受?猜想為什么同樣是“干草垛”的主題,畫家的表達方式卻截然不同?討論分析他們各自的著眼點在哪里?
三、深入理解探究
教師引領分析1、莫奈:“干草堆”連作。(圖片和視頻的展示和深入分析)
2、出示米勒農民題材現實主義作品,并做背景介紹。以輔助深入理解其作品。
學生通過深入了解兩位藝術家的相關代表作品和創作初衷。結合教師的簡介引導,追尋藝術家獨特的視線。
進一步理解兩幅《干草垛》作品獨特的審美價值,精神內涵和其中體現出的美術家的個性化語言。
教師引領,以點及面,深入
剖析。意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化背景、
藝術個性等因
素在美術創作
中的影響,理解美術家獨特
的審美眼光和表達方式。落實目標1、2和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知識拓展與應用
學生分為兩大組,根據導學單提供材料。分別欣賞相似題材的兩組藝術作品,追尋美術家視線,理解其獨特的審美和表達方式。請各組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組見解。 在第三環節深入探究的學習基礎上,學生
分組討論,自主結合導學案給出的信息與思考提示,分析兩組作品的特點,追尋美術家的著眼點和表達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眼光和探究精神。落實目標2和3
根據導學單中表格
提示:思考討論兩幅畫的主題、畫面主體、構圖、造型或色彩特點,各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說說它們分別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根據上一環節的探究方法,結合導學案給出的部分背景資料,追尋和理解美術家獨特的審美角度和表達方式。
五、課堂模擬拍賣活動
播放拍賣會視頻
了解拍賣的基本形式。現場模擬拍賣教師的兩幅靜物花卉作品(臨。 并請成功競拍的“藏家”或“藝術顧問”談談他如何看待這幅作品。
學生觀看拍賣視頻,了解拍賣的基本操作形式。 在課堂模擬拍賣會中選擇自己中意的
一幅作品(相似題材)參與競拍。并說出自己選擇這幅作品的原因。
此環節目的讓學
生對藝術品欣賞、鑒賞及收藏產生更多持續的關注與興趣。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鼓勵學生參與模擬競拍,增加體驗,敢于表達自己的審美見解。落實目標3
板書設計 追尋美術家的視線
(獨特的)審美角度 (個性化的)表達方式
反思
在關注全體學生和把握時間節奏的前提下,需關注一些有獨特見解的學生,并給與更深入的引導與點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