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巨人的時代,理性的光輝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粵教版高中美術鑒賞選修第五章理性的光輝第一節巨人的時代-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粵教版選修
第五章 理性的光輝
第一節 巨人的時代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文藝復興的背景、藝術風格,體會文藝復興藝術的時代的重要性。
(2) 通過互相探討與欣賞,深入理解文藝復興的背景、以文藝復興三杰為代表的藝術家的風格,掌握鑒賞西方美術作品的方法,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拓展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領會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中的人文精神,熱愛藝術,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人文意識和堅強的意志,樹立敢于懷疑、勇于創新、不斷探索真理的精神,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
了解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作品的特點,體會文藝復興時期偉大人文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學方法]
問題探究法、情境植入法、分析比較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收集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 2.指導學生預習,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歡迎同學們來到美術課堂,今天我們學習第五章——理性的光輝 在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幅美術作品,請問這是哪一個時期的作品?(學生):中世紀。中世紀時期的美術作品表現主題和表現方法有什么特點?(學生):平面、宗教、呆板、僵硬。正如同學們所觀察的,中世紀的繪畫作品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表現手法簡單、平面。當時在宗教的禁錮下,人們的生活毫無希望,然而,一場改變人類思
想的運動正在這里萌發。
板書:文藝復興發源地。請看PPT,這是哪個國家的哪所城市?這所城市有什么樣的氣息?學生回答:佛羅倫薩。(教師總結):這里充滿了自由、包容、快樂、熱情。這里到處洋溢著詩歌、文學、繪畫、音樂、雕塑、建筑的藝術之美。這里的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將聯合起來。一個出現巨人的時代即將到來。 導出課題:巨人的時代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認識這這個時代的三位杰出的藝術家。 板書: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現在有請第一位藝術大師。學生展示ppt。感謝這位同學,讓我們全方位的認識了這位天才人物。提到達芬奇,必然要提到他的舉世聞名的作品《蒙娜麗莎》,請同學們在優美的旋律中欣賞這幅名畫,在欣賞中,老師提出問題。 思考并討論:
1.這件作品為什么如此的偉大?
2.這幅作品的色彩有什么特點?蒙娜麗莎為什么穿著一身黑色的衣裙? 3.為什么她的笑容被稱為“神秘的微笑”?為什么她的眼睛總是在看我們? 4.為什么她的右手被人們贊頌為最美的手? 學生們仔細研究分析總結:
1. 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尊重人、認識人、了解人。 2. 應用了解剖學、透視學的原理。 3. 發明“明暗漸隱法”。 4. 挑戰了中世紀宗教。
(教師總結)達芬奇對這件作品特別珍愛,一直帶到身邊,直至他去世。這件作品現在收藏在哪里?盧浮宮,館內收藏著很多絕世藝術品,《蒙娜麗莎》被譽為“鎮館三寶”,說明這幅作品的地 位及價值。現在每天大約有兩萬人前去參觀,畫前是人頭攢動,大家都在議論著她的神秘的笑容。達芬奇除了這張作品,還有一張經典作品是什么呢?《最后的晚餐》收藏于意大利米蘭圣瑪利亞感恩教堂。我們來觀察畫面的構圖,請同學來分析一下。(學生分析)這幅作品誰在畫面中間?左右兩邊各六個門徒,三人為一組,共四組,耶穌的身后是什么、為什么有窗戶?再觀察細節,畫面最神奇的地方是,當我們把所有的線條都標注起來,最后焦點都在一個地方:耶穌頭部,為什么這樣安排呢?(學生回答:透視學,能突出主題)我們再來觀察局部,耶穌的身體呈現出什么形狀?(師生互動)耶穌整個人物呈正三角形,這是最穩定的形狀。再來看耶穌的表情是什么狀態
的?(學生回答:無奈、失望、淡然)此刻究竟發生了什么? 讓我們回到當時的現場。學生演繹(人物面部表情是驚恐、憤怒、懷疑等神態,人物手勢、眼神和動態,都刻畫得精細入微,尤其是慌亂的猶大,手肘碰倒了鹽瓶,身體后仰,滿臉的驚恐與不安,身體語言是不會說謊的,就是他。)感謝同學們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是正義,什么是邪惡,我們也找到出賣耶穌的人是誰?(學生異口同聲:猶大)讓我們記住這幅作品及這位上帝賜予人類的奇才——達芬奇。
讓我們再來認識另一位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先來欣賞他的一件雕塑作品:大衛。請兩位同學配合一下。這件雕塑作品是米開朗基羅在26 歲時開始創作,作品高達5.5米。“大衛”,你準備好了嗎?(旁白)他是一位年輕、英俊、健壯的英雄人物,作品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腿稍稍彎曲, 左手抬起,手握擲石器,搭在左肩上,右手稍稍放松,但又感覺隨時會握起,頭部微微轉向左方,眉頭緊鎖,眼神堅定、高尚、勇敢。(教師講解)當時這件作品一經展出,整座城市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激動萬分,給當時佛羅倫薩市民增添了信念與力量,米開朗基羅化腐朽為神奇,賦予了這塊白石以生命力與靈魂。我們再來看作品的局部:雙眼、手部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學生回答:更有力量,目光更加的堅定)
在文藝復興的同一時期還有兩位藝術家塑造了大衛的形象,我們來看PPT,哪一個更接近你心中的大衛?為什么?(學生回答):前兩個是戰斗勝利后的大衛形象,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準備迎接戰斗的英雄,積蓄力量的一刻,更加振奮人心。 思考與討論:1、欣賞美術作品是是否有標準答案?
2、“我看到了一件藝術品”和“我欣賞了一件藝術品”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的文化、修養、個人經歷及感受能力都不同。“我看到了一件藝術品”是在表面,而“我欣賞了一件藝術品”已經上升到心里、思維的層面)。(教師總結):希望大家不斷地學習,積累知識,不再是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是看到作品帶給我們的精神世界與內涵。米開朗基羅不僅僅是雕塑家,還是建筑師,他參與并主持了圣彼得大教堂的設計,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教堂,整體特別壯觀,穹頂巨大,直徑長達42.34米,從底部到頂部高達132.5米,如果一層樓是3米高,這座教堂相當于現在的44層樓高,我們站在下邊,會感覺到自己特別的渺小,教堂則顯得更加的宏偉。這就是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的作品,一個人一生能完成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很了不起,而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不斷地在挖掘自己的潛能,他們是真正的偉大的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還有兩個身份:畫家和詩人,有請我們畫家、詩人米開朗基羅。(學生演繹米開朗基羅與教皇的故事)米開朗基羅在創作《創世紀》時,工作非常的艱辛,每天爬到18米的腳手架上開始作畫,歷經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傳世巨作《創世紀》。畫面共繪了 343 個人物,其中有 100 多個比真人大兩倍的巨人形象,整幅作品通過人與人、人與自然間的關系,塑造了人體美和精神美。《創造亞當》這幅作品,是當中最精彩的一幕,請同學來講一講:亞當是一位成年的男子,身體健壯,但他似乎沒有力量,癱軟在山坡上,等待著耶和華賜予他力量。他目光中流露出渴望,左手正緩緩地伸向耶和華,他們的手指幾乎就要接觸了,這是創造人類生命最關鍵的一剎那,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今天,我們一同感受到了兩位大師的作品以及作品的魅力。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并用一句話來評價他們。學生總結后,教師引出下節課學習的內容——年輕溫婉的藝術家:拉斐爾。
[板書設計]
第五章 理性的光輝 第一節 巨人的時代
一 、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薩
二 、文藝復興三杰:1、達芬奇:代表作品 《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2、米開朗基羅:代表作品 《大衛》、《圣彼得大教堂》、《創世紀》 3、拉斐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