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辛亥革命,一輪復習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單元第13課辛亥革命高考第一輪復習-湖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單元第13課辛亥革命-湖南省 - 長沙
高考第一輪復習 必修Ⅰ 專題四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講 辛亥革命(教案)
課程標準:
簡述辛亥革命的主要過程,認識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
考點解讀:
考點
考查難度
命題角度
關聯考點 考題統計
預測熱度
名稱
內容
辛亥革命 ①同盟會成立; ②武昌起義;
③中華民國成立 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從近代化史
觀角度考查辛亥革命
①列強侵華與近代化;②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
①2016課標
Ⅲ,29,4分; ②2013課標
Ⅰ,29,4分
★★★☆
☆ ——《5年高考3年模擬》2017年B版P93
教學重點:從近代化史觀評價辛亥革命
教學難點: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從近代化史觀評價辛亥革命
教學過程: 一、知識梳理:
1、辛亥革命的背景: (1)《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2)清政府 “① ”“預備立憲”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為革命準備了條件。 (3)革命知識分子積極宣傳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傳播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東京成為重要陣地,著名的革命宣傳家有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
(4)1894年,孫中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 在東京成立② ,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6)發動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革命進入高潮;深入湖北新軍做宣傳組織工作,③ 成為民主革命的搖籃。 2、辛亥革命的經過:
(1)1911年10月10日,④ 起義爆發;之后,湖北軍政府成立,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
(2)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⑤ 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為國旗。
(3)1912年春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內容
中華民國主權屬于⑥ ;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財
產等自由;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特別規定實行⑦ 。
意義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⑧ 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4)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滅。 (5)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落入袁世凱手里。 3、辛亥革命的意義:
(1)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⑨ 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⑩ 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3)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二、重難突破
★難點突破: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辛亥革命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材料一:歐風美雨,馳卷中原,陸沉矣,亡無日矣。 ——鄧實《中國地方自治制論》
歐風吹汝屋,美雨襲汝房,汝家族其安在哉!——《江蘇》第七期
材料二:歐風美雨咄咄逼人。 ——秋瑾《光復軍起義檄稿》
帝國主義何其雄,歐風美雨馳而東。 ——陳天華《警世鐘》
材料三: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參政熱情日益高漲,同時經濟新政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物欲,促進了興辦實業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鑄幣、路權上的新政舉措卻使地方相關群體十分不滿„„辛亥革命要在全國取得成功,單靠孫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領導的中國同盟會起義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社會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與輿論等方面的改革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環境。 ——郭世佑《論清末新政與辛亥革命的關系》
★重難突破:從近代化史觀評價辛亥革命
合作探究:“亞東開化中國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這是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中華民國國歌,從以下材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揖美追歐”的信息?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舊邦新造”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材料一:
第一章“總綱”,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
第二章“人民”,規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參議院”,規定:“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四章“總統”,規定:“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
第五章“國務員”,規定:“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規定:“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材料二:從1912年到1919年,中國新建廠房六百多家,新增資產達一億三千多萬元其中紡織業發展最為迅速。張謇的南通大生集團在1921年期間獲利一千六百多萬兩。這樣豐厚的利潤,在舊中國民族工業史上是空前的。 ——《中學歷史教學必修2》
材料三:民國初年,社會習尚的改良在上述六個方面(禁纏足、禁鴉片、禁賭博;改稱謂;禁止販賣人口、“豬仔”,通令疍戶、惰民等享有公權、私權;倡女權;易服飾)之外,
還有破除迷信,革除舊的婚喪禮俗,倡導自由婚姻等等。它是一股時代性的社會潮流。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能力提升:論證評價能力(使用微課) „„也有另一種見解,把現代化作為自科學革命以來人類急劇變動的過程的總稱„„現代社會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業化,(4)均富化„„
----張海鵬《現代化的研究視角與近代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里程碑。
(要求:對該觀點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關于現代社會特征的分析進行評析,史論結合。)
三、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使用問卷星和同屏軟件) 1、(2015北京文綜·16)太平天國提倡“剪辮蓄發”,認為當時人的發飾“壞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間,革命黨人認為“欲除滿清之藩籬,必先去滿清之形狀”,提倡“剪辮易服”。二者均希望通過變革發飾( )
A、與西方文明相對接 B、號召推翻清朝統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2、(2015北京文綜·17)近代某全國性咨詢議政機構獲準成立后,上呈公文,請求將北京原用于科舉考試的貢院改為其辦公用地。公文中有“仰懇天恩,準予改撥”等語。該公文應出現于( )
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預備立憲時期 D、中華民國初期 3、(2015浙江文綜·19)從劉邦“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到孫中山“敢有帝制自為之,天下共擊之”的歷史變遷說明( )
A.專制與民主構成傳統社會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是歷史潮流 C.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進程起決定作用 D.封建專制制度長期延續影響歷史進程 4、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按《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實行總統制,賦予總統很大權力;其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又對總統權力做出嚴格限制。這一變化主要反映出當時( )
A.立法服從于政治 B.行政服從于司法 C.從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體臻于完善 5、(2014廣東文綜·16)下圖所示為1917年山西某縣教育會副會長的一則日記。該日記作為例證,可用于說明( ) A、維新變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性 D、國民革命的不徹底性 6、(2013新課標Ⅰ· 29)現代化是晚清歷史發展的一個趨向,最能體現這一趨向的是( ) A、洋務運動—戊戌政變—清末新政 B、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C、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 D、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二)非選擇題:(2012課標全國·41)
材料: “沖擊--反應”曾是國內外史學 界解釋中國近代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觀點為 中國社會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傳統框架的內 部動力; 從19世紀中期開始,西方的沖擊促
使中國發生劇烈變化。有人據此圖示中國近代 歷史變遷(見右圖)。
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 評析 “沖 擊--反應”模式。
(要求:對該模式贊成、反對或另有觀點, 觀點明確;運用材料中的史實進行評析,史論 結合。)
五、課堂小結:
六、課后作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