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分散系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一年級第二章第一節第二課時分散系及其分類-重慶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分散系及其分類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起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在本節課第一課時已經以純凈物的分類為例,介紹了簡單分類法,本課時是在上節課的基礎上以混合物的分類為例繼續深人學習分類的方法。引入膠體的制備和丁達爾效應的目的是為了說明膠體的性質與溶液、濁液有著本質的區別,仍然體現的是分類的思想。
本節只介紹了丁達爾效應。布朗運動、電泳現象以及膠體的介穩性和膠體的聚沉只是在科學視野欄目中,并不做具體的展開。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在了解膠體概念與丁達爾效應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分類的方法。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是新華中學高一年級學生。學生對化學實驗現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有較濃厚的興趣。.學生思維較活躍,有過小組合作探究的經驗,能積極參與討論,探究的能力比較強。學生對實驗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已經對物質的分類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學習常見物質的分類等有關知識。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對比知道分散系的定義及分類
(2)通過對比實驗探究膠體的特性即丁達爾效應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組實驗科學探究,學會用實驗、觀察等方法獲取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討論的探究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質。 教學難點:膠體的概念和性質。 四、教學流程
分六組同學分別配制食鹽、泥沙的溶液分析其共性從而進入今天的課題—分散系,根據分散系和分散劑的狀態分為9種,列舉相應實例。根據粒子大小分溶液、膠體、濁液,通過同學舉例生活中的膠體,加深對膠體的認識。利用“科學探究”環節使同學更加深入體會膠體的性質與溶液、濁液有著本質的區別。探究2、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實驗現象能力。 五、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實驗探究法、集體討論法、講解講演法、演示觀察法。 學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復習:將一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混合體系,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分散系。 講授新知
設疑:根據分散質、分散劑的狀態來分,有多少種呢?
講解:9種,分別是氣-氣、氣-液、氣-固、液-氣、液-液、液-固、固-氣、固-液、固-固。 科學探究
如何區別濁液和溶液呢?
渾濁物的粒子比濾紙空隙大,溶液的小。 回答:過濾
根據粒子大小分:
溶液 <1nm
膠體 1-100nm(本質特征)
濁液 >100nm 探究1:制備Fe(OH)3膠體
認真觀察Fe(OH)3膠體,并與CuSO4溶液和泥水比較。
膠體是均一、透明的。并不是所有的膠體都是都是透明的,如牛奶。 提問:溶液是穩定的,濁液是不穩定的,那膠體是怎么樣的呢?
答:膠體是介穩定。膠體粒子可以通過吸附而帶有電荷,同種膠體粒子帶有相同電荷,在通常情況下,它們之間的相互排斥使得它們不容易聚焦成質量較大的顆粒而沉降下來。 【小結】
分散系 外觀 穩定性 溶液 均一、穩定 穩定 膠體 均一
介穩定 濁液
不均一、不穩定
不穩定
探究2:用激光筆分別照射Fe(OH)3膠體和CuSO4溶液,在光的垂直方向上觀察。(請兩位同學上臺演示) 【現象】
光束照射時的現象 Fe(OH)3膠體 看到一條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無現象
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光波偏離原來方向而分散傳播)形成的,叫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性質,它是我們本節課的重中之重,它是區分膠體與溶液的一種常用物理方法。PPT展示生活中的丁達爾現象。
溶液可以通過濾紙,濁液不可以通過濾紙,處于中間的膠體會怎樣呢? 探究3:過濾Fe(OH)3膠體和泥水。(四同學倆組上臺演示,教師指導) 【現象】
過濾后的現象 Fe(OH)3膠體 全部通過濾紙
泥水
濾紙上有濾渣,濾液澄清
提問:膠體可以通過濾紙,膠體和溶液的粒子大小是不同的,有沒有什么攔截膠體的粒子,而讓溶液粒子通過呢?
答:有,半透膜。溶液可以通過半透膜,膠體不能;蛟S對半透膜大家比較陌生,我這里也無法提供給大家看,不過雞蛋大家熟悉吧,雞蛋在蛋清與蛋殼之間的那一層膜就是半透膜。我們腌咸雞蛋就是利用半透膜的這種性質。蛋清是一種膠體,我們用食鹽來腌制時,食鹽水主要是氯化鈉溶液,溶液能透過半透膜進入到蛋清里面,而蛋清是膠體不會透過半透膜跑出
來。
【總結、板書】 分散質
外觀
穩定性
鑒別
能否通過濾紙 能否通過半透膜 有無丁達爾效應
溶液 均一、透明 穩定
能 能 無 膠體 均一
介穩定
能 不能 有 濁液 不均一、不透明 不穩定
不能
不能
無
七、教學反思
總之本節重點放在掌握膠體性質的過程中對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因此本節始終主要采取問題引領,合作探究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實驗現象,調動了自身的積極性。.選擇了核心內容進行探究,突出了教學重點。設計了兩個比較好的對比實驗,圍繞著“以分散質粒子的大小為分類標準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進行探究。但關于膠體與生活、生產等方面聯系的知識介紹較少。學生對生活中的膠體現象理解不充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