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學反應速率,平衡圖像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圖像-廣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圖像-廣東省優課
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圖像教學設計學案
【學習目標】
1.能根據可逆反應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的移動原理畫出常見的圖象。 2.理解化學平衡圖像的意義,會分析常見的關于化學平衡的圖象。 3.通過對圖像的分析,提高學生對圖像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加工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平衡圖像的分析和解題技巧 【課前自我檢查】
1、 理論知識:
① 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平衡標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平衡 原因:___________改變,使V正___V逆 平衡移動 方向 __________的相對大小 __________原理
結果:達新平衡,各物質含量達新的一定 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勒夏特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對于反應N2(g)+ 3H2(g)
2NH3(g) △H<0達到平衡后,依次在t1時增大氫氣的
濃度、t2時降低體系的溫度,t3時增大壓強,t4時加入催化劑(假設每次改變條件前已經達到平衡)請畫出相應的速率-時間曲線
【教學過程】 一、速率—時間圖
【練習1】觀察下列圖像中t1時,對于不同反應平衡是否移動?如何移動?可能是發生了哪
一種條件的改變?
移動的方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改變的條件: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技巧歸納】平衡移動方向:_________________ 條件改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逆t1
t2
t
v
v正
時間
v
v逆
t1
t
v
v正
v正 v逆 t1 t
v =
2
二、含量—時間圖(其中含量可為物質的量,轉化率、百分含量等等)
【探究活動1】
已知反應N2(g) +3H2(g)
2NH3(g) △H<0 ,500℃,30MPa條件下,在密閉容器中通入
一定量的N2和H2,NH3的物質的量隨時間會如何變化,嘗試畫出曲線,并在此基礎上探究 (1)若起始溫度改為600℃,其曲線有何不同,如何畫? (2)若起始壓強改為40MPa,其曲線有何不同,如何畫? (3)若在反應開始時加入催化劑,其曲線又有何不同,如何畫?
【練習2】對于反應:mA(g)+ nB(g)
pC(g)+ qD(g),各物質的含量和溫度、壓強
的關系若出現如圖所示,請分別分析不同的圖像對應的反應熱和m+n和p+q的大小。
P1 ___P2 m+n___p+q T1____T2, 正反應____熱
0T2,P1T1,P2T1,P1
C%
t
正反應是___ 熱反應T1 ___ T2
P1 ___ P2
m+n ___ p+q
①②③
【技巧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時間
0
NH 3 物質
的量 A轉化率
時間
T2 T1
P1 P2
B百分含量
圖1
圖2
圖3
時間
3
三、含量- 溫度/壓強圖
【探究活動2】
對于反應 mA(g)+nB(g)
pC(g)+qD(g),已知平衡時的物質百分含量或轉化率
如圖所示,請分別分析不同的圖像對應的反應熱和m+n和p+q的大小。
正反應_____熱 正反應______熱 m+n ____ p+q m+n ____ p+q
【技巧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3】對于反應 mA(g)+nB(g) pC(g)+qD(g) △H,圖2中兩曲線為平衡曲線。
請分別分析不同的圖像對應的反應熱或m+n和p+q的大小。
P1___P2 m+n ____ p+q m+n __ p+q 正反應___熱
課外拓展圖像:速率-壓強/溫度圖
正反應____熱 m+n ____ p+q
【技巧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百
分
含量
700kpa
600kpa 500kpa P1 P2 圖1
圖2
時間
4
【課堂小結】
1、看圖像
平衡圖像解題方法 2、把握技巧
3、 聯系規律
4、作判斷 【挑戰高考】
1、 (09年全國卷Ⅱ)某溫度時,在2L密閉容器中氣態物質X和Y反應生成氣態物質Z
X(g)+2Y(g) 2Z(g) △H<0 第9min達到平衡時Z的物質的量為0.9mol
(5)改變實驗條件(溫度、壓強、催化劑)得到Z隨時間變化的曲線①、②、③(如右 圖所示)則曲線①、②、③所對應的 實驗條件改變分別是: ① 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2.(2011全國I卷)反應aA(g)+bB(g)
cC(g)(△H<0)在等容條件下進行。改變
其他反應條件,在Ⅰ、Ⅱ、Ⅲ階段體系中各物質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 回答問題:
(1)反應的化學方程中a∶b∶c為 ; (2)A的平均反應速率vⅠ(A)、vⅡ(A)、vⅢ(A) 從大到小排列次序為 ;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動的方 向是 , 采取的措施是 ; (4)比較第Ⅱ階段反應溫度(T2)和第Ⅲ階段反應 溫度(T3)的高低;T2 T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