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化學平衡常數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課標版選修4 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節化學平衡常數-廣西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課標版選修4 化學反應原理第三節化學平衡常數-廣西大學附屬中學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掌握有關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及計算。
2. 過程與方法 能用化學平衡常數、轉化率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2學情分析
1.學生已經學習了化學平衡的四個課時學習:課時1.化學平衡狀態;課時2.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課時3.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課時4.等效平衡。本節課屬于化學平衡的第5課時化學平衡常數。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化學計算知識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
2.學生對反應限度已經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結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應用,對于進一步定量的描述反應限度學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3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概念,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及簡單計算。
難點:理解化學平衡常數與反應進行方向和限度的內在聯系。
4教學過程
4.1化學平衡常數 1課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任何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是不可能進行完全的,即存在一定的限度,而反應的限度大小對于生產和生活實際有著直接的影響。怎樣定量描述化學反應的限度呢?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轉化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活動2【活動】學生閱讀p28-29頁表格數據
指導分析 教材第29頁表格:
H2(g) + I2(g) → 2HI(g) 在457.6℃時,反應體系中各物質濃度的有關數據。對比各組所得數據,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活動3【活動】探究、討論
討論發現:雖然起始濃度各不相同,但各組所得數值很近。
歸納:(1)溫度不變時,K為常數,K=48.74;
(2)常數K與反應的起始濃度大小無關;
(3)常數K與正向建立還是逆向建立平衡無關即與平衡建立的過程無關。
活動4【活動】思考
1.什么是化學平衡常數?
2.化學平衡常數的條件、研究的對象是什么?如何理解“一個可逆反應”?
3.化學平衡常數的意義是什么?影響化學平衡常數K的外界因素是什么?
活動5【講授】 板書
一、化學平衡常數(符號為K)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
2.表達式:
3.意義: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
4.影響因素:溫度
活動6【講授】化學平衡常數概念的理解
有關平衡常數的幾點說明:
(1) 反應體系固體、純液體濃度視為常數,故不能體現在表達式中;
(2) K 有單位
(3) 只能體現反應進行的程度,不能體現反應進行的快慢;
(4) 化學平衡常數是指某一具體化學方程式的平衡常數:
若方程式方向改變,則平衡常數改變----互為倒數;
若方程式各物質的化學計量系數改變,則平衡常數改變。
活動7【練習】化學平衡常數概念理解
【例1】對于可逆反應:C(s) + CO2(g)→ 2CO(g),在一定的溫度下,其平衡常數為K,下列條件的變化中,能使K發生變化的是( )
A. 將C(s)的表面積增大 B.增大體系的壓強 C.升高體系的溫度 D.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變式1】(雙選)在某溫度下,可逆反應的平衡常數為K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K越大,達到平衡時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
B. K越大,達到平衡時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小
C. K隨反應物濃度的改變而改變
D. K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活動8【導入】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
引導學生從概念出發,啟發K的應用。
知道K能推出哪些結論呢?
引導學生結合概念,討論、發言、總結結論:
(1) 由平衡常數K值的大小,可推斷反應進行的程度;K很大,反應進行的程度很大,轉化率大;K居中,典型的可逆反應,改變條件反應的方向變化;K很小,反應進行的程度小,轉化率小。
(2) 平衡常數K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由K隨溫度的變化可推斷正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
(3) 在某溫度下,某時刻反應是否達平衡,可用該時刻產物的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即濃度商Q與K比較大小來判斷。
活動9【講授】深入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
板書 二、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
1. 由K值的大小,可推斷反應進行的程度
2. 由K隨溫度的變化,可推斷正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
3. 由濃度商Q與K比較大小,可判斷正在進行的反應是否達平衡狀態或者反應進行的方向
活動10【活動】深入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應用
【例2】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 (g) +H2 (g) →CO (g) + H2O (g),平衡常數K與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起始濃度 | c(H2) | c(I2) | c(HI) |
(1) | 0.060 | 0.400 | 2.000 |
(2) | 0.096 | 0.300 | 0.500 |
(3) | 0.0862 | 0.263 | 1.02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