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流域的綜合開發,美國田納西河流域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河南省 - 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河南省 - 鄭州
教 學 設 計
年級: 高二年級 學科: 地理 課題: 第三章第二節《流域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課時:第 1 課時 課型: 新授課
一、課程分析:
課標要求: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本“課標”有三個要求,一是學生要學會分析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口和社會經濟基礎,并能夠歸納其特點;二是會基于該流域地理條件的優勢和不足,規劃該流域開發和建設的基本內容,即開發和利用的方向;三是針對開發過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會提出綜合治理的對策。
二、設計思路:
通過專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先確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后針對學習目標,在設計教學環節。每一個探究內容要和學習目標相對應,層層遞進,相輔相成。探究題目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大限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對應著每個教學環節,設計當堂檢測的題目,當堂檢測的每個題目也要和學習目標相對應,用于檢測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三、學習目標:
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2.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的開發措施和成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3. 能把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經驗應用于其他河流流域。
四、教學流程 :
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
完成的學習目標
1. 導入新課
播放導入短片《河流》,讓同學們感知河流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帶
給我們航運、發電、灌溉、生活等各方面的便利,但是流域經常發生旱澇災害、污染等問題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引發對怎樣合理開發河流這一中心論文的思考。
2. 明確學習目標 采用的方式是把學習目標打在幻燈片中,讓學生默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3. 明確基本
在白板上出示流域示意圖,給同學們講解分水嶺、流域、干流、一級
概念 支流、二級支流、水系的概念,結合示意圖進行理解記憶,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出示美國地圖,讓同學們找出田納西河,并且說出它的地理位置,以及與密西西比河之間的關系。
4. 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讀圖歸納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包括地形、氣候、水系、資源。 并分析每種自然要素特征的利和弊。然后采取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們展示答案。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利:起伏大,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弊:陸路交通不便,多洪澇災害。
(2)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水豐富,夏秋降水少,冬春降水多。利:河流水量大,通航條件較好。弊:雨熱不同期 ;降水變化與農作物季節需求不符。
(3)水系:水系發達,支流眾多。利:支流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弊:落差大,水量不穩。
(4)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銅、磷、鋅等。利:為流域開發提供條件。弊: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
1.分析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5.講解過渡 田納西河早期開發的結果:
由于人口激增,掠奪似的開發,使得田納西河流域出現一系列的生態
問題:包括植被破壞、土地退化、環境污染。
通過這一內容,引發下面的學習,怎樣合理的對田納西河進行開發和治理呢?
2.了解田納西河流域不同時期的開發措施和成果,分析流域綜合開發的意義。
6. 合作學習
探究一: 田納西河的綜合開發
請同學們參照課本上的內容,分組討論總結: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治理的措施和取得的效益。 (要求每組整理思維導圖并做好上臺展示的準備)
探究二: 田納西河的經驗借鑒
美國田納西河流域開發治理的成功經驗對我國河流流
域的開發治理的啟示?
1、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實行全流域的統一管理與開發
3. 能把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經驗應用
核心: 梯級開發
防洪
航運
發電
旅游
土地利用
改善水質
2、興建各種水利設施,對水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 3、結合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工業。 4、改善流域內生態環境(水土流失、水污染的治理)
5、發展特色旅游業
……
于其他河流流域。
7. 自我總結
這節課你都收獲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請本節課的總結小組對本
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小組內可以相互補充,小組補充完之后其他小組的成員進行補充。最后對照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8. 課堂小節
白板展示流程圖,復習總結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9. 當堂檢測
本節課設計了5道當堂檢測的題目,題型都是選擇題,要求學生用2
—3分鐘完成檢測小卷,然后共同對照答案,對桌交換批改,每題20分, 并判出分數。最后請滿分的同學舉手,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