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球表面形態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地球表面形態_浙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第二節“地球表面形態”(第3課時)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結合實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課標解釋:列舉一些典型的地表形態,分析引起其變化的內外力作用。
【教材分析】
第二節《地球表面形態》包含“不斷變化的地表形態”、“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四塊內容。
本課時選擇的是“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態”。教材首先從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相互關系的角度加以闡述,然后讓學生通過流水、冰川、風力、波浪對地表形態影響的照片,比較它們對地表形態影響的異同。最后以陸地表面最常見、最普通的外力——流水和風力對地表的作用過程和表現形式入手,分別介紹了兩種外力作用形成的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主要類型。
教材的設計希望學生能以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待地表形態,也能以綜合的觀點看待地表形態,通過對典型地貌的分析,學會地貌成因分析的方法,并認識到地表形態是內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產物。
【學情分析】
在前面第一節“地殼的物質組成和物質循環”三大類巖石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對外力作用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但對于如何塑造地表形態,學生并不清楚;通過“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一課學生可以用板塊構造學說等理論來解釋宏觀地形的形成,所以本節課在外力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態時,不僅讓學生要學以致用,還要啟發學生思考,學會解釋其中的緣由。
【教學思路】
開頭直接以圖片的形式切入主題——外力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態。先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其中對風化作用加以解釋。再談塑造地表形態的外力有哪些?然后以我國復雜多樣的地形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認識流水、風力、波浪、冰川對地表的作用過程,結合圖片理解我國秀麗山川的形成原因,并能學以致用。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了解風化的概念;了解流水、風力、波浪、冰川與地表形態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能夠結合實例(圖片、文字等),分析外力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以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待地表形態,也能以綜合的觀點看待地表形態,感受到外力作用的神奇力量,欣賞中國的自然之美。
【學習重點和難點】 難點:風化與風力侵蝕的區分 重點:分析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教學工具】 ppt
【教學方法】
以啟發式提問貫穿全課,將講授法、探究法、陶冶法等教學方法進行綜合應用。
【教學主要過程】
第2頁
【教學步驟】 導入:
直接以圖片導入,引出外力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態。 主要過程
師:首先了解下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生:風化、侵蝕、搬運……(ppt展示結果)
師:那么什么是風化作用?(展現風化作用示意圖) 生:„„
師:如何理解風化作用?(出示圖片) 生:„„
師:感受下風化作用。
師:接下來了解有哪些外力? 生:„„
師:都有哪些外力作用呢? 生:„„
師:以我國為例來認識下這些外力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形態? 師:我國的地形特點是? 生:„„
師:那么都有哪些外力作用來塑造這些多樣的地形呢?(出示中國地形圖) 師:猜猜看這些地方會是什么樣的外力作用? 生:„„ 展現ppt
教師按照河流的上中下游順序來引導學生認識流水的侵蝕和沉積作用。
舉例:金沙江大峽谷、黃果樹瀑布、太行山東麓的沖積扇、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黃土高原、西南喀斯特地貌
重點介紹金沙江大峽谷、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形成過程。
師:(小結)河流由上游向下游侵蝕能力減弱,沉積作用逐漸增強。 師:接下來我們到舟山會看到什么樣的地貌形態呢? 生:„„
師:(出示圖片)這里也有侵蝕和堆積地貌 生:„„
師:再來認識新疆,這里會是什么樣的外力作用為主?
先列舉雅丹地貌,說明其形成過程;再列舉丹霞地貌,讓學生對比認識。 最后列舉風力沉積作用。
師:最后認識下——青藏高原(出示圖片),這里一座座山川緊相連,有眾多的冰川,那么什么是冰川? 生:„„
師:邊聽學生講邊點評,最后解釋冰川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
師:最后總結我國地表形態主要是哪些作用為主,從而點出我國的三大自然區
總結
師:來看一些圖片回顧外力作用。做幾道題目。
第3頁
【課堂練習】
1.讀幾種人民幣上的景觀圖,各圖與其成因對應正確的是( )
A.甲——冰川侵蝕 B.乙——火山堆積 C.丙——流水溶蝕 D.丁——板塊碰撞 讀“四種地貌景觀圖”,回答2~3題。
2.上圖所表示的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中,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圖中④所示地質構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褶皺山 B.風蝕地貌 C.河口三角洲 D.高地或谷地 【作業】 作業本P28-29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