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地球的圈層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1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_江西省 - 宜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地理中圖版必修1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_江西省 - 宜春
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震波的傳播特征及其在劃分地球內部圈層方面的運用。 2、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內部圈層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狀等。
3、通過歸納、總結、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使學生形成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讀圖訓練,提高讀圖、析圖能力,明確地震波和地球內部圈層的關系,地殼與巖石圈、軟流層的位置關系等。
2、聯系實際,結合圖示,了解各圈層的特征。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觀。
2、使學生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從宏觀上認識全球的整體面貌,形成地球系統觀和責任感,增強環境及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傳播特點,區別橫波與縱波。 2、地球內部圈層劃分實況及各層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1、兩種地震波的傳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內部圈層研究中的運用。 2、地球各圈層的物質組成和主要特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導學法、對比法和分組合作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探究活動:“盒子里面是什么?”請同學們采用不同的方法猜測里面裝的到底是什么物品。
請學生思考:如果請你研究地球內部的信息,這個小實驗對你有什 么啟發?科學家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內部信息的?以此來導入本節課。
二、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
1、從外部來看,地球不停的做著公轉和自轉兩種運動,同時我們地球的內部也在不斷的運動著,常見的有什么?(火山噴發、地殼運動)還有哪些途徑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內部的情況?我們不妨借鑒一下夏季我們挑選西瓜的方法,為了能夠吃到可口的西瓜,我們通常是怎
么做的?比如說,我們可以在西瓜上切一小塊下來,看瓜瓤是否熟透了;還可以敲打西瓜,靠聽這種敲打產生的震動在西瓜內部傳播的聲音來判斷西瓜的成熟,質量的優劣。我們也可以在地球內部制造某種震動,通過分析這種震動在地球內部傳播的情況來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組成。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層受到強烈的沖擊會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我們把它叫做地震波,具體怎么利用地震波去了解地球內部的情況呢?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下地震波的基本情況:
(1)、地震波分為哪兩類?(橫波、縱波)各有什么特性?
(2)、拓展練習:當發生地震時,地面上的人,附近不遠處的飛鳥和池塘的魚都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當地震發生時,地面上的人先感到上下顛簸,再感到左右搖晃;附近不遠處的飛鳥和池塘里的游魚則會一直感到上下顛簸。
原因:地震波分橫波、縱波兩種,橫波傳播速度慢,縱波傳播速度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縱波可以在固、液、氣三態物質中傳播;橫波使人感到左右搖晃,縱波使人感到上下顛簸。
小結: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物質中地震波的傳播是不同的,固態物質中橫縱波都能通過,液態和氣態物質中只有縱波能夠通過,并且縱波的傳播速度在三態中也是不同的,固態大于液態大于氣態。因此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都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2、地球內部物質性質是均一的嗎?
不均一,不同深度上性狀,組成不同,所以地震波的傳播速度不同,根據這種不同我們可以了解地球內部狀況。同學們請看書21頁圖1.25,對于波速你發現什么? (1)、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
不連續面:地球內部地震波的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引出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的概念) 1909年,奧地利地震學者莫霍洛維奇根據地震資料發現了33千米處的這一不連續界面,為了紀念他,人們將此界面命名為莫霍界面。
1914年德國地震學者古登堡最早研究了2900千米處的這一不連續面,故將此界面命名為古登堡界面。 (2)、思考:
A、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發生突然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的物質性質發生了變化,由此可將地球內部劃分出若干個圈層。
B、推測地幔與地核的物質狀態?
橫波在地幔中可以傳播,則可肯定地幔物質為固態,而在地核中不能傳播,則其物質可能為液態。
3、根據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這兩個不連續面,將地球內部劃分為三個圈層:地殼,地幔,地核。請看到書P22,圖1.26
(1)、地殼:在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由巖石組成,。
(2)、地幔:地幔的范圍是從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它位于地殼與地核之間,是三大圈層中的中間層,組成物質為富含鐵鎂的硅酸鹽類,厚度為2800多千米。 注意:說“巖石圈就是地殼”對嗎? (3)、地核:
問題:古登堡界面以下,橫波不能通過,表明地核不是固體。這種說法對嗎?
因為橫波不能通過外核,所以外核部分呈液態,主要成分是鐵鎳等重金屬元素,而液態鐵的運動形成一個巨大的磁場。因為地震波速度在內核處加快,隨著深度增加,壓力和密度都增大,其熔點升高的比溫度升的快,所以內核呈固態。
三、板書設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