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自然界的水循環
所屬欄目:高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貴州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自然界的水循環教學設計
章節名稱 第三章 第一節:自然界的水循環
授課班級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環》作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的開篇內容,涉及內容既是水資源基礎知識,激發學生求知欲,又為后面章節的學習作鋪墊。
本節課由“相互聯系的水體”和“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兩部分內容組成。“相互聯系的水體”部分內容主要是對水圈的構成、自然界的各種水體之間的關系作了簡要的介紹,為學習水循環的學習作基礎知識方面的鋪墊。“水循環的過程和意義”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緊緊圍繞 “水循環示意圖”以海陸間循環(又稱大循環)為主介紹了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分析了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來源:Z,xx,k.Com][來源:學,科,網Z,X,X,K]
(1)了解陸地水體的各種類型以及各種水體之間的相互轉化規律,了解目前人類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淡水資源,其數量是有限的。[來源:學|科|網Z|X
(2)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類型、主要環節以及海陸間大循環對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來源:Z.xx.k.Com][來源:學#科#網][來源:學§科§網ZK] (1)通過學習水循環,能夠繪制“海陸間水循環示意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2)通過學習水的若干運動轉化、更新規律,使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科學的理念、發展的觀點指導個人行為。學會運用辯證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陸地水體的有關知識,增強水資源的憂患意識,樹立科學的資源觀,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2)通過水循環運動的學習,認識自然界水的動態平衡,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具備由盲目階段向自覺階段發展過渡的心理特點;他們的認知能力的發展將接近于成熟,能運用抽象的適用形式、邏輯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決問題,可進行獨立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
高一學生對一些地理表面現象的認知較多,對原理性認知較少。學生已有知識是知道自然界水體存在形態、能夠概括出地球的圈層結構和各圈層的特點;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選班級為為高中普通班,成績整體較差,理解比較困難,所以在授課中盡量直觀的展現,幫助學生的學習。學生要掌握的是水循環過程及其意義、河流的補給等內容。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以海陸間循環為主,將三種水循環的過程和環節綜合在一幅示意圖中,使學生綜合把握水循環。學生在學習后,應能繪制簡圖說出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
2.重點把握水循環的地理意義:維持地球上各水體之間的動態平衡,促進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使淡水資源不斷更新,對地貌產生深刻影響。
教學難點:
不同水體相互補給的關系
目前學生對各區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缺乏,對各種水體之間的補給關系不易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媒體 設計
意圖、依據 導入新課 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
復回”,
黃河水只有天上來嗎? 黃河水真的一去不回來了嗎?
看并引發聯想
播放PPT1 勾起
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注意力 板書
第一節 自然界的水循環 一 相互聯系的水體 1、水圈 2、水體類型
看書54頁第一、二段文字及圖3.1
播放PPT2 圖片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講解
地球上的水按形態可分為固、液、氣.三者相互轉換形成了各種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叫水圈。通過讀圖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各種水體的比例是
學生回答水圈的概念,回
播放PPT3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不同的、其中海水是地球水體的主體,冰川水是淡水的主體,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很少,所以我們要合理利用淡水資源,節約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憶已學知識。
板書 提問
接下來請同學們看圖3.2,講述你看到的陸地水體有哪些?河里的水來自哪里? 3.陸地水體及相互聯系
看圖回答問題
播放PPT4 后
播放PPT5
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參與合作
講解
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氣降水,地下水等河流水的來源,我們稱之為河流補給。 1.我國大多數河流主要靠降水補給,所以河流流量變化與降水變化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和年際變化。
2.冰川和積雪融水對其他陸地水補給主要是單向的,我國西北地區河流徑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一致
活動 指導完成讀圖思考第2題
思考完成
教師總結
3.當河流水位高于湖水水位,河流水補給湖水;當河流水位低于湖水水位,湖水補給河流水,它們之間是相互補給。說明湖泊對河流有天然的調蓄作用如削峰補枯、蓄洪防旱。河流水、湖水、地下水之間相互補給方向是由水位高低而定
認真聽
小結:李白《將進酒》“黃河之水天上來”這種說法是不全面的
播放PPT6
通過提問,指導學生思考相應問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提問 板書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
回”,黃河水真的一去不回來了嗎?
二、水循環 1、類型
回答、分析
思考并回答提出的問題 提問
1.水循環發生在地球哪些圈層中? 2.水循環發生的領域有哪些? 3.水循環的過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環節?
學生看圖回答 (海洋與陸地
之間,陸地與
陸地之間,海洋與海洋上空之間)
通過設問引導學生分析問題
繪圖 邊講邊展示
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
繪圖類型 播放PPT7 學會比較,找出不足,激發探索的興趣
總結
海陸間大循環是最重要的水循環類型,它不斷的補充、更新著陸地水;海上內循環參與的水量最大,占水循環總量的90%左右;陸地內循環參與水量最少,它只更新陸地水。
小結:“奔流到海不復回”這種說法不正確
視頻
海陸間大循環不斷更新著陸地水資
源,但是20世紀70年代到90世紀末,黃河下游出現了嚴重的斷流現象,這是為什么呢?請大家看視頻后,完成活動的問題。
活動 討論
播放視頻 展示PPT8
用視頻可直觀的對比黃河斷流與沒有斷流河段的流量差異
【小結】人類活動一定要遵循水循環的自然規律,否則這種影響會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危機。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回答
展示PPT9
( 學生分析、討論、歸納后教師補充總結)
承轉 板書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活動可以對自然界中的水循環環節產生影響,而水循環對地理環境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那水循環又有什么地理意義呢?
2.意義
問題分析
教師創設情景問題:
1從長江水源源不斷的流淌,我們可以探索出水循環的什么意義?
2舟山漁場成為我國第一大漁場與水循環有關嗎?
3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的形成,我們可以探索出水循環的什么意義?
1.維持全球水動態平衡
2.促進陸地水的更新
3.促使能量轉換和物質的遷移 4.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展示 PPT8
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出本節課的重點——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復習鞏固 課堂練習
練習
播放PPT9
鞏固知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