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預防犯罪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節《預防犯罪》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節《預防犯罪》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
《做守法的公民》單元設計
階段一 明確預期學習結果
學習目標
依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自主發展-健康生活
健全人格: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自信自愛,堅韌樂觀;有自制力,能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珍愛生命:理解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具有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掌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等。 社會參與-責任擔當
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 依據課程標準(2011版)
一、成長中的我——(三)心中有法
3.2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3.3掌握獲得法律幫助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
3.4了解違法和犯罪的區別,知道不良心理和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學習遷移
學生能自主地將所學運用到:
1.在生活中用規則、道德和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2.運用所學法律知識或借助法律服務機構,對社會事件進行分析評價,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以小法官、小律師身份,運用法律知識,對同伴間發生的糾紛進行調解和處理,促進校園和諧。 預期理解:
1.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2.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基本問題:
我和法律有什么關系? 我為什么一定要自覺遵守法律?
作為單元學習的結果,學生將會獲得哪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
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 1.違法行為的含義、類別 2.犯罪的含義和特征 3.違法和犯罪的區別
4.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5.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學生應形成的技能:
1.依據相關法律知識準確判斷違法行為的類別,
2.掌握獲得法律幫助和維護合法權益的方式和途徑,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
階段二 確定恰當評估辦法
核心學習任務——組織一次模擬法庭活動
1.在模擬法庭活動的眾多角色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色; 2.完成對該角色的解讀。
3.寫出庭審過程中該角色的發言稿或者辯論詞,并在庭審中發言。 4.學習方式:查閱書籍資料、小組合作、獲得他人幫助等 其他評估證據
1.精心準備的案例、視頻 2.角色分配及解讀任務單
3.角色庭審任務單(角色解讀、法庭服務對象背景設計、發言稿或辯論詞、案例分析流程圖) 4.角色任務完成效果評價表(對應上述任務) 5.庭審實效錄像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和態度上的偏差。青春期的學生開始有主見,但往往又比較片面,只看到法律約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認識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條件,所以不能自覺遵守法律; 2.青少年法制觀念尚未牢固樹立。青春期的學生情緒不穩定,做事易沖動。另一方面,對法律知識了解不多,法治觀念淡薄,容易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3.青少年容易受環境影響及由此產生某些不良行為。他們想表現自己,又不能很好約束自己,經常會不拘小節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不良行為不及時提高認識進行糾正,就有可能導致違法犯罪; 4.青少年依法維權認識和行為偏差。一旦合法權益受到侵犯,要么忍氣吞聲,要么私自報復。亟待了解依法維權的途徑和方法。
學習重難點
依據上述學情分析,確定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學習重點:
1.認識到違法犯罪的危害,樹立“法不可違”意識,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2.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未成年人也不例外。 學習難點:
1.通過學習違法和犯罪的區別與聯系,懂得不良行為有可能導致違法犯罪,所以要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2.當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懂得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階段三 規劃相關學習過程
教學課型 新授課
教法選擇
任務型教學、案例型教學
資源支持
ppt、任務單、視頻
教學實施: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通過三個案例引入教學。案例分別都是在平時生活中看似平常,實則有嚴重影響,承擔法律責任的案例。分析每一個案例的違法行為、違法行為類型、違法行為主體所承擔的責任。然后由學生概括違法行為的概念、違法行為類型。
第二課時:首先為學生準備8個案例,由學生根據第一課時所學內容—違法行為的含義和類型進行分類,并根據分類情況進行總結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的異同點和聯系。其次通過視頻引入學生思考中學生犯罪率較高的原因,再次通過案例,請所有學生分析案例匯總未成年人犯罪路徑,引導學生思考不良行為的類型,最后請所有學生分析如何杜絕不良行為,如何幫助他人杜絕不良行為,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如何防范。
第三課時:根據第一、第二課時所學內容,進行模擬法庭活動的系列準備工作,首先是請所有學生選擇模擬法庭的角色,并根據任務填寫角色認知表格。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在眾多的角色中選擇自己扮演的角色,對該角色進行解讀(所屬機構、職責、在庭審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充分發揮該角色作用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自己對該角色的認識)
第四課時:根據第三節課以及課下時間完成模擬法庭角色認知表格,在課上進行分享交流解決內容。(1)嘗試自己完成角色在庭審過程中需要準備的相關資料。(2)創設服務對象的人生背景。(3)尋找能夠協助自己完成任務的其它角色,合作完成庭審任務。(4)結合案例中行為,分析總結違法和犯罪行為的判定標準,以及承擔的法律責任。(5)從案例中得出啟發性結論,給青少年健康成長提出創造性、建設性建議。
第五課時:進行模擬法庭,(1)按照正式庭審流程模擬法庭庭審過程;(2)各角色傾情出演,真實辯論。 教學實施:單課時教學實錄
模塊 教師 學生 禮儀—問好
同學們好
老師好
話題導入 8分鐘
教師引入話題游戲要求
--2分鐘
學生討論分
組及分組理由--6分鐘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叫做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三個分類,大家還記得是哪三個嗎?在講分類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案例,100元坐牢10年,大家還記得嗎?當時好多同學都非常疑惑,為什么只搶了100元,就要坐牢10年呢?在這里,我們再強調一下其中的一個行為“入戶搶劫”,大家回憶起來了嗎?在刑法里的規定,入戶搶劫、在公共交通上搶劫要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行為決定了后果,
后果決定你承擔的責任和代價。
今天為了給行為做好歸類,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游戲,名字叫做:行為積分卡。游戲規則及步驟:兩人一組,每組有8張行為卡。 任務1:給8個行為卡分類,類別分別是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分類答對積1分,打錯不計分。 任務2:每組要總結你們分類理由,并派代表分享,答對積1分,打錯不計分。
學生回答:民事違法、行政違法、刑事違法
學生回答:記得或
不記得
學生24人分組成
12個小組,每組
對行為卡進行分類,分類討論總結
分類的理由,最后以組為單位進行分享。
話題分析 14分鐘 學生分享——10分鐘 教師總結——4分鐘
總結學生的回答,展示分類及分類標準 違法行為:民事違法 一般違法 行政違法
刑事違法 嚴重違法(犯罪)
不同點:
危害性 觸犯法律 處罰
一般違法 社會危害較小 刑法以外法律 民事或行政(輕) 嚴重違法 社會危害較大 刑法 刑罰(嚴厲) (犯罪) 刑罰的類別: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相同點:都是違法行為,對社會造成危害,要承擔法律責任 聯系:從一般到嚴重,從不良行為到嚴重不良行為,只有一步之遙。若經常有小錯誤,又不及時改正,極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淵。
學生總結一般違法與嚴重違法的區別、總結兩者的相同點及聯系。
話題思考
15分鐘 視頻3分鐘
學生分析4
分鐘 教師總結8分鐘
我們學習了什么叫做違法、違法的分類,也學習了什么叫做犯罪,犯罪的特征及嚴重后果,大家說說,我們為什么要學習這類知識呢? 對的,大家說的都特別好,了解學習違法與犯罪的內容,能夠讓我們杜絕犯罪,那么老師要問問大家,你們知道和你們年齡相仿的同齡人,犯罪率有多高嗎?大家可以猜一猜。老師這里有一套數據,是這
樣描述的,其中中學生犯罪率高達58.64%,占了一半以上,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在法治社會,法律的懲罰如此嚴格,為什么在中學生群里中會出現這么多違法行為的?我們的刑法里有明確的規定(ppt
展示),你們多大啦?是不是覺得你們這個年齡和違法犯罪沒有關系呀?那你們就大錯特錯了,這個在這里我們先來看一個小視頻
看了視頻,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情況,要注意啦。
在這個視頻中和你們年齡相仿的同齡人并沒有繼續在學校享受自由的
快樂時光,而是進了鐵窗后面的監獄,等待他們的是無數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牢獄生活。那么他們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深淵呢?
在這里老師再列舉一個大家身邊的例子,我們一起分析一下(ppt分析)
好,大家總結了犯罪流程圖,這里最大的問題點是因為不了解法律的
原因、有沒有嚴格自律的原因導致的一些行為,這些行為的總稱叫做“不良行為”。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 好的,大家總結的非常好?纯催@些漫畫,也能幫我們梳理一些。 我們國家對于在座的各位——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出臺相關的
法律有兩部《未成年人保護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其中《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做出了非
常明確規定,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第十四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
監護人和學校應當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為:(PPT展示) 第三十四條 本法所稱“嚴重不良行為”,是指下列嚴重危害社會,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PPT展示)
這樣的不良行為,讓老師想到了一個故事,發生在非洲,一頭強壯的驢在靜靜地吃草,這時一只小小的蝙蝠飛過來,靜靜地落在驢子的后蹄處。只見它用細小的舌尖輕輕地舔驢子的踝處。開始時,驢子還不斷地抬蹄或用尾巴來回掃動,大概被舔得很愜意,依舊安詳地吃草.就這樣,驢子被麻醉了,蝙蝠一會兒就咬了個小口,喝驢子的血,過會兒又有同伴飛過來輪換著喝,一只飛去又來一只,不長時間只見驢子轟然倒地,一動不動,死在了溫柔之中了.“殺人蝙蝠”之所以能夠殺死比它大千倍萬倍的動物,甚至人類,僅僅施以“愜意”的誘惑,在你陶醉沉迷之中吸干你的鮮血。這種“愜意”的誘惑,是“致命的誘惑”。所以老師更想把這個故事稱之為:別成為那只蠢驢。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無奇不有,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很多的誘惑。一些不良誘惑有時像“殺人蝙蝠”,讓人舒舒服服地上當,不知不覺中成為它的俘虜。學會分辨并自覺抵制它們的誘惑,才會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否則,我們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學生回答:預防犯罪、自我保護...
學生回答:法律意識不強、不自
律...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回答:不了解
法律.... 學生回答:不良行
為的內容….
話題總結
10分鐘 學生討論
6分鐘
教師總結
4分鐘 所以我們該怎么做遠離不良行為?如果遇到同學朋友有不良行為,我們該怎么做?如果我們受到不法行為侵害的時候,我們改怎么辦?我們三大組,每個組分析一個問題,同學前后四個人討論一下,然后給出你們的回答。
遠離不良行為:
1.增加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2.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整改身邊的不良行為: 1.批評教育、勸說; 2.聯系父母老師…. 遇到侵害權益
1.依法求助:法律服務機構,如法律服務站、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援助中心、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訴訟(最權威、最正規的手段,是最后的屏障)。
2.有勇有謀:全社會公民的義不容辭的責任——敢于依法維護正當權
益。但是我們體力心智不具備優勢,如果魯莽行事,自己容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所以我們要巧妙的借助他人或者社會倆
另,機智靈活的同違法行為作斗爭。 常見方法:110報警、求助成年人幫助;虛張聲勢,巧妙周旋;記住體貌特征;了解犯罪分子去向;保護好作案現場。
大家很好的總結了我們抵制不良行為,面對侵害我們權益行為的做法。通過學習違法犯罪的內容和分類,學習不良行為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去抵制,如何去捍衛我們的權利,都進行了非常詳細和認真的學習,老師也希望通過這節課我們可以做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有責任擔當的青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家還會背嗎?很好,其中對于社會層面,價值觀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中的法治就是希望我們的社會、國家、民族都在章法有度、自稱方圓的體系中,學習法律,運用法律,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必須要去做的事情。希望這節課能給大家帶來這樣的深刻的認識。下一節課我們即將開始模擬法庭的準備,請大家做好準備。
學生回答:學習法律、自覺遵守、不結交壞朋友..
學生回答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概念. 階段四:教學反思 七個問題總結教學反思
1.我希望學生獲得什么?(基于learning outcomes的目標)
(1)知道什么是違法、什么是違法行為,能夠意識到違法犯罪的嚴重后果。 (2)在生活中能夠自覺守法,還能夠幫助、監督其他人守法。
2.學生是怎樣學的?(學習過程與方式,證據與數據支持,盡可能對每個人的關注) (1)案例分析 通過對各種案例的分析了解違法犯罪行為的后果。 (2)視頻分析 通過視頻分析,對社會中現狀問題進行準確的分析。
(3)模擬法庭活動 通過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深刻理解違法犯罪的后果
3.我怎么知道他們學到了?(目標達成度)
通過任務單的完成度、課堂互動回答的正確率,當然最關鍵的是他們在后續學習生活中的運用及表現。
4.我有哪些感受、收獲?
嚴謹、規范的設計了一個教學單元,通過自身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對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反饋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學生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熱情很高,極大的增進了我的教學熱情,同時也對于認真備課、反饋學生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5.我的關鍵成功點有哪些?
(1)研讀教材,從課程目標、培養目標以及中考考察點出發設計課堂教學的重難點; (2)研究學生,通過前測了解學情,根據學情設計教學方案;
(3)研究教法,通過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設計教學活動,利用卡干合作學習結構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提供工具。 6.我提出的問題是什么?
(1)如何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真正的發生并落實? (2)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通過什么方式能夠真實的測量出來? 7.我可以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1)在教學中學生討論的環節留的時間較少,有點過高估計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知和把握,導致對于討論環節的時間準備不足,在明確所學落實的角度還有欠缺,還可以進一步深入的探索。
附件1
案例分析
【1】2017年2月,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受賄案因受賄罪被判處期徒刑十五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200萬元;對周本順受賄所得財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
【2】王某與劉某因事發生爭執,王某一怒之下,把劉某打成重傷,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
【3】李某回家途中用彈弓把沿街路燈打破了4、5盞,被公安機關處于200元罰款。
【4】影樓私自將別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5】甲打了乙兩個耳光,致使乙面部紅腫,口角流血。
【6】大學生閆某尹捕獵并售賣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sun),被法院以非法捕獵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和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半。
【7】因嫌摩拜單車影響自己擺攤賣報,北京的李某將十余輛單車搬到一旁惡意疊放。警方以尋釁滋事為由基于李某拘留處罰。
【8】53歲王大媽乘坐北京地鐵下車時被撞到了,她撥打地鐵熱線電話怒稱要炸建國門地鐵站。警方當日出動1140名警力連夜排查,并于次日將王某抓獲,最終,王大媽因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