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珍視生命,守護生命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珍視生命守護生命-浙江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珍視生命守護生命-浙江省優課
《守護生命》教案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 珍視生命,對生命負責,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 認同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自覺守護精神家園。 能力目標:
3. 通過情境設置,小組合作討論解決方法,增強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
4. 通過案例分析,學會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以真善美為標準,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知識目標:
5. 知道怎樣愛護身體、養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怎樣愛護身體。 教學難點:知道怎樣養護精神。
三、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情境演繹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1.師:大家看到生命這個詞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2.師設置情境:但是有位朋友卻遇到了點狀況。新學期開學,小易因上午睡懶覺,未意識到煤氣泄漏,所以煤氣中毒。最終小易請了假,住了院。 3.師:大家看到手上的策劃書了嗎,今天大家就將作為策劃人,來策劃這次小易的21天守護計劃,幫助小易來守護生命。
生:脆弱、珍貴……(師引引申出生命需要被守護) 生了解情境
情境吸引人,且較貼近學生生活,易引發共鳴。
新課授課一 身體恢復期 1. 師:守護生命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小易這次住院也是因為他愛睡懶覺的壞習慣,我們
來看看他在寒假中某一天的作息,來看看他還有什么不良習慣。
自主學習:師:現在請完成表格,找出小易作息中需改進之處,并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完善表格,注
1.生完成策劃書的作息表,列舉小易生活作息中需要改進之
處。回答不良習慣造成的后果。
2.生聯系自身,分享。 3.生給予改進措施。 4.生:不可以
5.生根據不同的災難
1.情境較貼近學生,
學生明白要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觸動,能從自身改起。 2.明白關注身體關注內在感受時,可能需求不被滿足,也應珍視肉體生命; 3.學生增強安全意
意用時3分鐘,結合課本p101相關鏈接。 2. 師:守護生命也不只在日程生活習慣中,小易這次就是因為遇到了一次意外——煤氣泄漏才住了院,那玩意以后還會遇到突發的災難或災害呢?他又要如何因對呢?接下來就是考驗各位策劃人的時候了。討論小易遇到災害時要如何自救,注意用時7分鐘,最后呈現方式:畫、編口訣、表演中一種。
情境,合作討論自救自護方法,以不同的形式呈現。 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
新課授課二 精神平復期 1. 師:各位策劃人給小易想了很多方法了呢,
教會了小易要愛護身體,似乎在這些方法下小易已經有了一個強健的體魄,這樣是不是就意味著小易的生命就得到了完全的保障呢?
2. 師:是的,小易住院的時候其實內心非常擔心焦慮,覺得枯燥乏味,所以平時只能看看書解悶,在這樣無趣的生活中,小易看到了一個故事,他被震撼了,她也想跟我們一起分享這個故事
課本103頁探究與分享的案例兩個問題。 設問:(1)在集中營中,為什么女畫家費利德要教孩子們畫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風景?
(2)記錄悲慘生活的畫和孩子們的畫,哪一種畫更能震撼你,為什么?
(3)這個故事可以給小易什么啟發?
3.師:所以物質條件、外部環境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穩定自己的心態,守住心靈,才會發現生活中時刻存在真善美。
1. 生:沒有,還有精神方面。 2. 生看案例,回答問
題,猜測小易動向。 1.學生明白人活著除
了要關注生理需要和身體健康,還要過精神生活,滿足精神需求。
2.學生理解精神發育不完全受物質生活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制約,應以真善美為標準,作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選擇。
提升
精神再建期 1. 師:小易通過閱讀從書中汲取到了極大的精神力量,
他還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汲取更多,建立
良好健康的精神世界呢?小組
1.生小組討論,舉例。(師引導) 2.生為自己規劃一天的生活。
生明白精神生命需要優秀的民族文化涵養。
初步能將理論應用于
討論,用時3分鐘。
2. 師總結:我們學校的讀書節就通過對經典作品的朗誦、傳唱、演繹,將優秀的文化傳承下來,從中我們能獲取優秀的民族精神,其他還可以……,各位策劃人的分享也給小易提供了許多養護精神的方法。小易學會了守護生命,通過關愛身體、養護精神,我們的生命才能飛得更高更自在,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希望各位也可以好好從日常生活做起,為自己規劃一天的生活,守護好自己的生命。
實踐,用于自身。
五、教學反思 1.優點
(1)教材的重新整合比較到位,立足于道法新教材的第一次使用,其文本內容區別于舊教材,我理順了其中邏輯關系,從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到學會用愛護身體和養護精神來守護生命。
(2)課堂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提升三個環節完成(小組合作有兩個模塊),體現高效導學課堂的特點,課堂充分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從獨學思考到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集體合作的能力。
(3)課堂既簡又有信息技術,結合同屏技術,將學生成果完好呈現。
(4)運用載體教學,導學案設計成策劃書,整體較完整清新,貼近學生,易吸引學生目光,關注學生,自學模塊的作息時間表貼近學生生活,小組合作的情境較吩咐,能凝結學生的智慧,又貼近生活,能使學生學后受用,也使教學效果更好地達成。 2.不足
(1)課堂把控能力不足,應變能力不足,課堂銜接不夠順暢,整堂語言過渡不夠自然。回答問題的學生較為局限,引導方式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回答閃光點利用不夠,點評不夠深入。 (2)小組合作中,最終呈現的學生的面較窄,突出的學生較少,呈現的結果略有重復,做的引申較少,對于自救知識沒有科學地補充完善。小組合作本身在于加深學生的體驗和思考,但是實際合作時,無效討論較多,在最終呈現時易主動或被動笑場,未能做到身臨其境,該環節的效果就未能真正達成。
(3)以上問題總結是教學經驗不足,其實也是生活經驗缺乏的表現。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