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公民基本權利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框公民基本權利-陜西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第一框公民基本權利-陜西省優課
道德與法制學科新課程有效教學教學設計
授課 年級
八年級
學科
道德與法制
課題
《公民基本權利》
課型
新 授
課時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權利等基本權利有哪些。
2.了解憲法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 能力目標
1.提高對公民基本權利的認識能力,能認識和辨別侵害公民基本權利的違法行為。
2.增強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意識和能力。
3.理解公民認真學習憲法,自覺遵守憲法的必要性,懂得積極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維護憲法權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憲法的嚴肅性與權威性,感受憲法對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強法律觀念,提高憲法意識,激發對法律知識的興趣,養成崇尚法律的思維習慣和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
2.根據法治社會對公民的要求塑造個人的人格,形成正確的人權觀念,在憲法最高準則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覺關心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積極、準確地行使對國家的監督權。 3.珍惜公民基本權利,堅決維護公民基本權利。
重點 難點 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提高依法維權的能力,公民基本權利、監督權和受教育權。對政治權利和自由、勞動權、物質幫助權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
方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
學情
分析
八年級開始學習法律法規,認識到自己作為中國公民,要了解中國的法律,
要有依法維權的意識,要珍惜我們的權利,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困
難,但是同學們會通過各種辦法來解決。2 教學
準備
老師根據課程標準,設計問題與活動,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備注
情境導入,場景激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清末明初,香港著名的政治家何啟先生的一段話,人人有權,其國必興;人人無權,其國必廢;此量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古今不易,遐邇無殊。大家齊聲讀一遍,誰知道這段話的含義呢?這里的權指什么?那么公民都有哪些基本權利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
2.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云一家的生活,說說都享有哪些權利?教師展示幻燈片,展示下列填空:
學生回答:小云上學,體現了她享有受教育權;媽媽當選人大代表,體現她享有被選舉權;爸爸媽媽上班,體現他們享有勞動權;爺爺奶奶領取養老金,體現他們享有物質幫助權。除此之外,公民還享有哪些基本權利呢?這就是我們本次課要學習和了解的內容。
一、政治權利和自由
1.內容: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和監督權等。 教師指導學生把握以下幾項權利: (1)你們有選舉權嗎?
(2)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有選舉權嗎? (3)我國憲法是怎樣規定的?
學生答:我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意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行使這項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
2.政治自由
教師出示有關政治自由的圖片學生辨認屬于政治自由中的哪項權利?(學生答)
(1)內容: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義: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
3.監督權
教師安排學生閱讀PPT中新聞,2月15日,32歲的中行揚州支行員工王燕茹,通過網絡公開實名舉報原揚州市國資委主任、65歲的黃道龍,以及黃道龍36歲的兒子、揚州市資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購科科長黃宇,稱該父子“擁有來歷不明的房產、珠寶、書畫、成套的紅木家具、豪華轎車及大量的銀行卡和現金,資產高達幾千萬。”新京報記者從揚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黃宇確為該中心政府采購科科長,目前已經停職。回答問題:出示材料,該女子舉報是在行使什么權利?他在舉報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學生答:監督權。行駛監督權注意的問題學生討論后分別作答。教師總結:(1)公民行使監督權的表現:我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2)注意問題: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3)意義:公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行使監督權,有助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人身自由
1.教師出示圖片,學生一一分析圖片中侵犯了公民的哪項權利?導出人身自由。
教師指導學生把握以下要點:
2.人身自由含義: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人身自由內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人身自由重要性: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表現:
教師展示幻燈片或請學生閱讀教材內容。
(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下面請同學們觀看一段情景表演:小偷走進值班室,看見四下無人便拿起桌上的手機裝進自己的包里,恰巧保安回來,追回了被盜物品,隨后小偷被脫掉上衣褲子,雙手反綁在身后,脖子被掛上“盜賊”的牌子,在居民的譴責聲中游行。
甲:小偷有不對的地方,但也是中國公民,有人格權,有名譽權,犯法自然有法律懲戒,這種做法不合法。
乙:小偷可恨,殺雞儆猴很有必要,為什么有些小偷屢教不改?善良不是對任何人,游街示眾絕不過分,哪些說不可恨的人應該沒丟過東西。
教師問:你們支持誰的觀點?為什么?導出人格尊嚴權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包括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幅圖片,看看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權利?在什么地方?導出住宅不受侵犯。
(三)住宅不受侵犯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權利教師指導學生把握以下幾項權利:
出示圖片學生分析屬于公民的什么權利?(學生答;財產權、勞動權、物質幫助權、受教育權、文化權利。)
1.財產權
(1)重要性: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及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滿足,都離不開財產。
(2)憲法規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過合法方式取得財產,并依法占有和使用,獲得收益和進行處分。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以物質財富為對象,直接與經濟利益相聯系的民事權利,如所有權、繼承權等,簡稱產權。
2.勞動權
(1)內容: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有勞動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2)憲法規定: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3)意義:它是公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通過勞動,參與社會生產與服務活動,獲得勞動報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實現自身價值,也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第四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3.物質幫助權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財產權、勞動權和物質幫助權屬于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中的社會經濟方面的權利。受教育權屬于公民哪一方面的基本權利呢?
4.受教育權
(1)含義: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從國家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并獲得相應物質保障的權利。
(2)教育的重要性或作用:教育為個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礎,為人類文明傳遞薪火,成就民族和國家的未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3)國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權的政策或措施:實行義務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制定資助政策,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習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要加強對基礎教育的支持力度,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特別是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貧困地區辦學經費,健全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
希望。
5.文化權利
(1)內容:科學研究的自由、文學藝術創作的自由和從事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
(2)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予鼓勵和幫助。教師安排學生完成教材第39頁的“探究與分享”,思考回答:國家為什么要對公民的科學文化活動給以鼓勵和幫助?
教師小結:活動經費由政府承擔或買單,活動場地政府出面解決免費使用,有專門人員協助維護秩序等,都是國家或政府提供支持和幫助的表現;國家或政府給予的這些支持和幫助,可以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培訓人才,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養了青少年的興趣愛好等。
6.其他權利
此外,我國公民還享有平等權、宗教信仰自由等權利,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干部。
教師總結:公民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權利主要有受教育權、文化權利,這些權利明確有憲法規定,也就是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權利。
7.完成課后練習。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和了解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權利等基本權利,這些權利作為我們人權的一部分,憲法都有明確的保護規定。我們要珍惜、愛護、依法行使這些權
利,同時也要珍惜、愛護、他人基本權利。到底該怎樣依法行使這些權利,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六、教學反思:本節課內容較為單一,從三個方面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對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會經濟和文化教育權利等基本權利有了更深的認識,掌握起來也簡單,但理解起來有難度,很多權利名詞很抽象,不利于理解,結合教材中的例子和生活中的事例,就會好掌握一些,關于公民的權利,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強,給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好的條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