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自然的語言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湖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大自然的語言》湖南省優課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竺可楨的《大自然的語言》出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這是一篇說明文。同時,這也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明確說明對象,理清說明順序,篩選主要信息,讀懂文章說明的事理。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學情分析】
八年級上冊學生已經接觸過說明文,對說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對說明文的研讀還有待加強,以形成對說明文的全面、系統、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而,這堂課,我以猜農諺的形式導入,又以語言的品味來貫串課堂,著重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語言和說明的常用方法,并加強語言的積累。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從具體生動的現象說起,條理分明地說明事理的特點。 2.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 2.學習說明文中使語言生動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 教學過程 導入:猜農諺。
生活中的語言大多普通,其實也有生動的,本文中也有這樣的例子,請指出課文中為讓說明語言生動而引用的俗語。
明確:“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一、美文共讀
1.學生朗讀課文P28第1-2段,老師點評朗讀的效果。
2.學生欣賞微視頻中對1-2段的朗讀。學生談論與自己朗讀的不同效果,老師加以評析。
二、美文思索 1.舊文借鑒。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2)“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提問:這兩句說明文字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學生感受并歸納:準確、嚴謹。 2.本文展示。
(1)“物候知識在我國起源很早。”
(2)“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可能避免。”
學生品味并歸納:這些句子也都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嚴謹。
老師補充:此外,文中的確數,確切的例子,例子間的比較等也體現了這一特點。
三、佳句枚舉
精讀第1段,說說其語言的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1.學生活動:尋寶大作戰(用四季插圖分組)
規則:(1)分春、夏、秋、冬四組。每組內容必答。 (2)如果本組內容沒找到,可以其它組別補答。
2.老師點撥:從用詞、修辭、句式中尋找,并以生動的圖片來展示。 3.學生合作探究:語言生動。 四、智慧總動員
精讀第2段,用分析第1段的方法,說說其語言的生動性是如何體現
的?
1.師生合作探究: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草木榮枯:杏花傳語耕地,桃花暗示種谷子。 (2)候鳥去來:布谷鳥唱歌“割麥插禾”。
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 2.師生共同小結說明語言的特點:
(1)生動的語言:蘇醒、融化、孕育、銷聲匿跡、衰草連天、風雪載途、傳語、暗示 、唱歌
(2)典雅的語言:次第、翩然、簌籟 五、探究發現
1.讓學生找出本文的說明方法,并舉例解說。
2.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下定義、作詮釋、分類別、引用、摹狀貌、列圖表
3.本文中能讓說明語言生動的方法:打比方、引用、摹狀貌 六、拓展延伸
1.片斷練習:對你所熟悉的某一事物,采用生動的語言,運用恰當的說明方
法加以說明。
2.佳作展示:選幾位寫得好的同學展示并朗讀自己的作品。 七、作業布置
1.積累第一、二段描寫四季景象的語言,并學會運用。 2.將課堂片段描寫修改、完善并抄寫到小作練習本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