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唐雎不辱使命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唐雎不辱使命》遼寧省 - 撫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0《唐雎不辱使命》遼寧省 - 撫順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 遼寧省撫順市育才中學 劉芳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節選自史書《戰國策·魏策》。講述的是戰國末期的歷史故事,當時,秦國已經“滅韓亡魏”,安陵作為魏國附屬的小國,已無獨存希望。然而,安陵國君臣不甘束手就擒,派遣唐雎出使秦國,與秦王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雖然不能改變歷史結局,但他不畏強暴、敢于斗爭、不辱使命的精神卻是值得贊賞的。學習此文,應當將對文言知識的運用和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有效結合起來,在品讀中達到落實知識和賞析文本的雙重目的。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句,把握課文內容。 2.多種方式誦讀文章,讀出人物語氣,揣摩人物心理。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對話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2.體會說話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語言交鋒的機智與藝術,培養學生的國家尊嚴意識和不畏強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分析對話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突破方法:通過自讀、齊讀、跳讀等朗讀方式、表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回味人物對話,做到讀懂意思,讀出語氣,想到神態動作,領會言外之意,洞察人物心理,從而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視頻激趣,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諸葛亮舌戰群儒),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一個智信仁勇義五備俱全的人,他為了聯合孫權共同抗擊曹操,來到東吳談判,遭到東吳眾多謀士的詰難,諸葛亮以高超的語言技巧和論辯才能,孤身一人戰勝東吳眾多謀士。《論語》中說:“出使四方,不辱使命”,在中國
歷史上有許多杰出的外交使節,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自己肩負的使命,最大限度的維護了祖國的利益和尊嚴。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戰國時代的外交家,他就是唐雎。在秦“滅韓亡魏”之際,唐雎出使秦國,獨斗秦王,最后使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一起來學習《唐雎不辱使命》。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師范,注意字音和節奏,注意人物說話的語氣。 2、正字正音,學生齊讀,讀準字音。 3、學生自由練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4、全班齊讀課文,并用簡潔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三、譯讀課文,質疑答疑 1、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逐段快速疏通文意,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2、小組內沒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解決。 3、指名逐段翻譯課文,學生糾正翻譯錯誤,并概括每段的段意,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梳理文章結構。 四、品讀課文,把握人物 1、穿越時空,走進戰國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讓我們穿越時空,跟隨唐雎的腳步,一起來見證這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學生表演根據課文編排白話版課本劇。) 教師明確要求:揣摩人物心理,通過語言和動作、神態再現歷史情景和矛盾沖突,從而把握人物形象。 2.品讀語句,分析人物 這一幕歷史劇中兩個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始終針鋒相對,通過語言動作等分析唐雎(或秦王)的人物形象?(提示學生,可以用圈點勾畫、批注法來完成;并在課文中找到依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然后全班交流。師引導點撥學生品讀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 秦王(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表現秦王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其許”一詞更表現他蠻橫無理,咄咄逼人!言外之意是讓安陵君乖乖送上。“且秦滅韓亡魏……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綿里藏針,傲慢的威脅,
把自己粉飾成一個仁義之君,可見其虛偽狡詐! (2)“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秦王并非問,實際上是在指責威脅! (3)“天子之怒,浮尸百萬,流血千里”“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秦王鄙視布衣之怒,表現其狂妄無知、強悍殘暴。 (4)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表現他外強中干,欺軟怕硬,關鍵時刻丑態百出。也表現他隨機應變,阿諛奉承的一面。前后態成鮮明對比,前倨而后恭,色厲而內荏,大國的優越感和強勢勁頭蕩然無存。 唐雎(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面對秦王的傲慢和咄咄逼人,沉著應對,果斷地否定,用“受地于先王”作為正當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釋和辯駁,堅決干脆,可謂言之有理。以情理表達維護國土尊嚴的嚴正立場。唐雎只表明己方態度,并未直接斥責暴秦,義正辭嚴,有理有節。同時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諷了秦王的虛偽和狡詐,充分體現了唐雎作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誠之情。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面對秦王對布衣之怒的鄙視,唐雎果斷回絕,極力反駁,并用排比句羅列士人刺殺君主的歷史事件, 用正義和堅決瓦解秦王的強勢心理。表現他的不畏強暴,誓死捍衛國家領土 “挺劍而起”拔劍這一動作將故事推向高潮,也表現唐雎的視死如歸,用行動輔助語言,可謂言之有據且言之有力。 人物形象總結: 唐雎:忠君愛國,有膽有識,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謀臣的形象。 秦王:盛氣凌人,強悍殘暴,狂妄無知,阿諛奉承,外強中干的統治者形象。 師小結:本文重點塑造兩個人物形象:唐雎和秦王,全篇始終都是在對話中展開的,并自然地將兩個人物形成鮮明的對比,相互襯托,把一場正義與非正義的較量真實生動地展現出來。由此,我們可以學習一種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運用個性化語言來凸顯人物性格。 3、學習技巧,培養能力 在這場爭斗中,唐雎十分講究說話的技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言辭委婉,言之有節;(2)針鋒相對,言之有據;(3)以行證言,言之有力 五、拓展遷移,啟迪思想 歷史上像唐雎這樣有名的士或不辱使命的出色的外交故事還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學生自由發言,互相交流) 晏子使楚,燭之武退秦師,張騫出使西域,毛遂自薦…… 六、課后鞏固作業 唐雎是一位有膽識的謀臣,如果時光倒流,你是安陵國的一位普通公民,知道唐雎的事跡后,你想對他說什么?請你給他寫一封信,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板書設計】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對比 唐雎———————————秦王 襯托 對話 【教學反思】 一、培養學生自主疏通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文言文學習最關鍵之處就是疏通文意,本文是一片自讀課文,所以讓學生自主疏通文意,利用手中的工具書,書下注釋和積累大膽自譯,在學生之間互相糾正、改錯。這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鍛煉能力,提升文言文閱讀水平的過程。 二、品讀對話,展開對比分析。 本課采用了課本劇的表演形式,讓學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的特點,通過學生各種形式的讀,對人物的語氣、神情等加深理解,來分析人物。而且自然而然的將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分組對比進行,展開情境式的討論分析,在對比中明確人物形象。兩個人物的爭斗針鋒相對,兩組孩子的討論也唇槍舌戰地進行著!課堂活躍起來,文章也生動起來是,使課堂氛圍自由,有趣,還能分析到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